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尼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重定向自赫爾曼·黑塞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弗里里希·威廉·尼采德
哲学家、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思想家
出生 1844年10月15日
国籍 德国
职业 哲学家、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思想家
知名于 他的写作风格独特,经常使用格言和悖论的技巧。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知名作品 《权力意志》
《悲剧的诞生》
《不合时宜的考察》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等。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 (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吕岑附近的洛肯村德国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思想家,被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

主要著作有《权力意志》 《悲剧的诞生》《不合时宜的考察》等。24岁时成为巴塞尔大学的德语区古典语文学教授。1879年由于健康问题而辞职。1889年尼采精神崩溃,从此再也没有恢复,直至1900年去世。

人物生平

1844年10月15日,弗里德里希·尼采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吕岑附近的洛肯村的一个牧师家庭。 1849年7月30日,尼采的父亲卡尔·尼采因患脑软化症去世。1858年10月进入瑙姆堡附近的普夫塔文科中学学习。在校期间与同学卡尔·冯·戈斯多夫和保罗·杜森结为好友。 1864年10月进入波恩大学攻读神学和古典语言学。1865年10月转学到莱比锡大学继续攻读语言学。阅读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深受影响。 1866年开始与同学埃尔温·洛德结为好友。1868年11月8日在莱比锡结识理查德·瓦格纳。1869年2月被巴塞尔大学聘为古典语言学副教授。5月17日首次到卢塞恩城郊的托里普森拜访瓦格纳。5月28日在巴塞尔大学发表就职演讲,题目是《荷马与古典语言学》。 1870年,创作《悲剧的诞生》(1872年1月出版)。3月被任命为正教授。8月以志愿看护兵的身份参加普法战争,传染上白喉和痢疾。10月因病退役,回到巴塞尔大学,与同事弗兰茨·奥弗贝克结为好友。 1872年2—3月在巴塞尔大学作题为《我们教育设施的未来》的演讲。(后作为遗著出版)5月22日参加拜洛特音乐节大剧院奠基典礼。 1873年,创作《不合时宜的思想》第一部《忏悔者和作家大卫·施特劳斯》《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未完成,其片断后作为遗著出版)。 1874年,创作《不合时宜的思想》第二部《论历史对人生的利弊》和第三部《教育家叔本华》。 1876年《不合时宜的思想》第四部《瓦格纳在拜洛特》。8月前往拜洛特出席首届音乐节。9月同心理学家保罗·雷进一步交往,成为好友。10月因病获假,同保罗·雷和玛尔维达·冯·梅森布格一起在索伦特过冬。10—11月在索伦特同瓦格纳最后见面。 1878年,创作《人性的,太人性的》的第一部。1879年病重,辞去巴塞尔大学教职。1880年《漫游者及其影子》,《人性的,太人性的》的第二部。3—6月首次在威尼斯逗留。11月开始首次在热那亚过冬。 1881年,创作《曙光》。首次在瑞士恩加丁高山疗养地西尔斯—玛丽亚度夏。1882年,创作《快乐的科学》。1883年,创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一、二部。 1884年,创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三部。8月亨利希·冯·斯坦因来西尔斯一玛丽亚拜访尼采。 1885年,创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四部。1886年,创作《善恶的彼岸》。

1888年4月首次在都灵逗留。乔治·勃兰兑斯在哥本哈根大学开设关于尼采的讲座。5—8月创作《瓦格纳事件》《酒神颂》。(1891年出版)8—9月创作《偶像的黄昏》。(1889年1月出版)。9月创作《反基督的人》(1894年出版)。10—11月创作《看哪这人》。(1908年出版)。12月《尼采驳瓦格纳》(后收入全集出版)。 1889年1月在都灵精神错乱,送往耶拿大学精神病院。1900年8月25日,病逝于魏玛。

个人生活

家庭成员

关系 姓名 简介

父亲 卡尔·路德维希·尼采 曾任普鲁士王国四位公主的教师、新教牧师

母亲 弗兰切斯卡·奥勒 虔诚的新教徒

妹妹 伊丽莎白·福斯特-尼采 尼采著作编注家

社会交往

1875年10月,结识玛尔维达·冯·梅森布格,后成为好友。1890年5月母亲护送尼采回瑙姆堡。1897年4月20日尼采母亲去世。妹妹伊丽莎白将尼采迁移到魏玛。

主要作品

出版时间 作品名称

  • 1867年 《第欧根尼·拉尔修》
  • 1870年 《希腊的音乐剧》、《苏格拉底和悲剧》
  • 1872年 《悲剧的诞生》、《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荷马的竞争》
  • 1873年 《不合时宜的考虑》第一部《大卫·斯特劳斯》,《思维和事实性》
  • 1874年 《不合时宜的考虑》第二部《历史研究的功罪》,第三部《作为教育者的叔本华》
  • 1876年 《不合时宜的考虑:第四部《理查德·瓦格纳在拜罗伊特》
  • 1878年 《人性的、太人性的》
  • 1879年 《漂泊者和他的影子》、《杂见和箴言》、《漫游者及其影子》
  • 1881年 《曙光》(又名《朝霞》)
  • 1882年 《令人愉快的知识》第一、二、三、四部
  • 1883年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一、二部
  • 1884年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三部
  • 1885年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四部
  • 1886年 《善恶的彼岸》
  • 1887年 《道德的系谱》
  • 1888年 《瓦格纳的情况》 《偶像的黄昏》《反基督教者》《尼采对瓦格纳》《瞧!这个人》

哲学思想

生命意志

对尼采来说,哲学思索是生活,生活就是哲学思索。尼采在他的第一部学术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就已开始了对现代文明的批判。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尽管物质财富日益增多,人们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僵死的机械模式压抑人的个性,使人们失去自由思想的激情和创造文化的冲动,现代文化显得如此颓废,这是现代文明的病症,其根源是生命本能的萎缩。尼采指出,要医治现代疾病,必须恢复人的生命本能,并赋予它一个新的灵魂,对人生意义做出新的解释。他从叔本华那里受到启示,也指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意志。

批判传统道德

尼采猛烈的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在认识论上,尼采是极端的反理性主义者,他对任何理性哲学都进行了最彻底的批判。他认为,欧洲人两千年的精神生活是以信仰上帝为核心的,人是上帝的创造物,附属物。人生的价值,人的一切都寄托于上帝。虽然自启蒙运动以来,上帝存在的基础已开始瓦解,但是由于没有新的信仰,人们还是信仰上帝,崇拜上帝。尼采的一句名言“一声断喝——上帝死了”——是对上帝的无情无畏的批判。他借狂人之口说,自己是杀死上帝的凶手,指出上帝是该杀的。基督教伦理约束人的心灵,使人的本能受到压抑,要使人获得自由,必须杀死上帝。尼采认为,基督教的衰落有其历史必然性,它从被压迫者的宗教,转化为统治者压迫者的宗教,它的衰落是历史的必然。杀死了作为神的上帝,又迎来了资本的上帝,资本化身的上帝。 尼采认为,在没有上帝的世界上,人们获得了空前的机会,必须建立新的价值观,以人的意志为中心的价值观。为此,要对传统道德价值进行清算,传统的道德观念是上帝的最后掩体,他深深的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腐蚀人们的心灵。尼采自称是非道德主义者和反基督徒,他猛烈批判西方的传统道德所崇尚的美德。

批判现代理性

尼采对现代理性也持批判态度。他首先拿具有理性的哲学家开刀,他指出:哲学家的第一特性是缺乏历史感,几千年来,凡是经哲学家处理的一切都变成了概念木乃伊。理性所起的作用无非是把流动的历史僵固化,用一些永恒的概念去框定活生生的现实。结果是扼杀了事物的生灭变化过程,扼杀了生命。这个世界是一个充满了偶然性的,动荡不定的,从而无法捉摸的世界。实况是没有的,一切都是流动的,抓不住的,躲闪的。哲学家的第二个特性是“拒绝感官的证据”,颠倒了真正的世界和假象的世界。感性证据是真实的,可信的,只是对它们加工时才塞进了谎言。哲学家的第三个特性是混淆始末,他们否认生长过程,进化过程。哲学家的第四个特性是运用语言中的“理性”强制人们犯错误。“是”与“存在”混为一谈,弄假成真,弄真成假,蒙骗无知的人们。他认为,从苏格拉底到现代人都狂热的诉诸理性,是很荒谬的。人类之所以崇尚理性,是指望它给人带来自由和幸福;然而结果恰恰相反,理性处处与人的本能为敌,造成人的更大痛苦。 批判理性带来的谬误是正确的,但是不能否定理性的存在,理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理性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是人类文明进程的硕果。历史上一些杰出的哲学家就是用理性的武器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理性本身没有错,理性是不能否定的。没有理性,人类就不能正确的认识世界,认识真理。没有理性,人类将落入迷茫可怕的境遇。

强力意志

尼采要建立新的哲学,将生命意志置于理性之上的哲学,非理性的哲学。作为对理性提出了挑战,他提出了强力意志说。用强力意志取代上帝的地位,传统形而上学的地位。强力意志说的核心是肯定生命,肯定人生。强力意志不是世俗的权势,它是一种本能的,自发的,非理性的力量。它决定生命的本质,决定着人生的意义。 尼采比较了强力意志和理性的不同特性,理性的特性是:冷静,精确,逻辑,生硬,节欲;强力意志的特性是:激情,欲望,狂放,活跃,争斗。强力意志源于生命,归于生命,它就是现实的人生。人生虽然短暂,只要具有强力意志,创造意志,成为精神上的强者,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强力意志作为最高的价值尺度,一方面肯定了人生的价值,另一方面也为人世间的不平等作了辩护。在尼采看来,人类与自然的生命一样,都有强弱之分,强者总是少数,弱者是多数。历史与文化是少数强者创造的,他们理所当然的统治弱者。尼采推翻了神的等级制度,肯定了人的等级制度.

超人哲学

尼采提出他的超人哲学,关于建构理想人生的哲学。超人是人生理想的象征,是尼采追求的理想目标和人生境界。尼采对现代人,现代生活感到很失望,他梦想改善人,造就新的人,即是超人。超人不是具体的人,是一个虚幻的形象。超人具有大地、海洋、闪电那样的气势和风格。超人还没有现实的存在,它是未来人的理想形象;超人给现实的人生提出了价值目标;超人是人的自我超越。他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指出,超人就是大地的意义。其喻义是说,超人是对天国的否定,是对上帝的替代。 尼采的唯意志论哲学价值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尼采继承了启蒙运动的精髓,反映了现代意识的觉醒。对人生价值的积极肯定,引发了人们对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的思考,重新定位人生;对工具理性和工业文明的否定性批判,开启了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另一方面,对理性的批判,对传统的否定也存在着片面性,这正是后现代主义欣赏的一面。 尼采的哲学观最重要的一点是哲学的使命就是要关注人生,给生命一种解释,给生命的意义一种解释,探讨生命的 意义问题。这与尼采所读叔本华的著作有一定关系。还有一点看法,尼采指出哲学是非政治的,哲学和政治是两回事。所以尼采对哲学的看法,第一是对生命,关注人生,第二非政治的,第三非学术的。哲学不是纯学术。尼采对传统哲学进行批判,关键在于没有关注人生。传统哲学造成的后果是虚无主义。现象背后是没有本质的.

文学特点

散文

尼采的散文集中地体现了作者的深刻思想。首先,尼采反对从概念到概念的思维方式,反对长篇大论的说教和论证,而是有感而发,针对某个问题,采小节的方式,以类似于警言和格言的形式提出自己的新论点。正是在这样类似短文的散文中,尼采有意识地向东方思维方式接近,以摆脱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式的羁绊。在表述上,他更多地是挥洒自如地表述,使文字更生动和具有感悟性,把彻底的批判精神与扎实的古典语功底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其次是振聋发馈。一语破的是尼采散文的主要语言风格。在作品中,尼采探讨了各种人生问题,而所有问题都立足于一个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即世界是生成的,存在是段设的,同样,上帝也是根据人的需要而虚构的。因此,尼采认为:世界上没有事实,只有解释,指出“上帝死了”,强调价值重估。正是因为尼采能一针见血地指出西方的社会体制、文化传统、观念形态中的弊病,所以,20世纪人们对他的思想作出的反应要比他所处的时代强烈得多。再次,尼采认为艺术的象征力可以使人能更深刻地理解世界。而隐喻是启发人们思索的更好手段。因此,他的作品中挥洒自如地使用明喻、隐喻和讽喻等艺术思维手段。正是因为隐喻等艺术手段的运用,使他的散文更具生命力、感悟力和意义上的张力。

诗歌

尼采的诗分为两类,一类是“格言”,即哲理诗,另一类是“歌”,即抒情诗。他的格言诗凝练、机智、言简意赅、耐人寻味。如他自己所说,“我的野心是用十句话说出别人用一生说出的东西,——说出别人用一生没有说出的东西。”为了实现这个“野心”,他对格言艺术下了千锤百炼的功夫。有些格言诗,短短两行,构思之巧妙,语言之质朴,意味之深长,堪称精品。如《老实人》《锈》《非自愿的引诱者》及《反对狂妄》等。尼采的抒情诗也贯穿着哲理,但方式与格言诗不同。他力图用他的抒情诗完整地表现他的哲学的基本精神——酒神精神,追求古希腊酒神祭颂歌那种合音乐、舞蹈、诗歌为一体,身心完全交融的风格,其代表作是《酒神颂》。这一组诗节奏跳跃,韵律自由,如同在崎岖山中自由舞蹈;情感也恣肆放纵,无拘无束,嬉笑怒骂,皆成诗句。尼采自己认为《酒神颂》是他最好的作品。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它的确是一组非常独特的抒情诗,最能体现尼采的特色。

参考资料

  1.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搜狗百科
  2. 一半天才,一半疯子:尼采,天下文化网
  3. 尼采:下去者的梦想与痴醉,王育琨的博客,2015年0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