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走出尼泊尔(敖玉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走出尼泊尔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走出尼泊尔》中国当代作家敖玉梅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走出尼泊尔

在我的读书生涯中,从没有一周读完过一本书,《千年一叹》除外。

《千年一叹》是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所著,2002年出版,很惭愧这么好的书我竟然现在才看到。全书以日记形式记录余秋雨先生在千年之交之际,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途经希腊、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国家,探索世界人类古文明史的所见所闻。

我看书有个习惯,拿到书先看序,再看目录,然后挑我觉得有意思的章节看。而《千看一叹》这本书除了有序有目录外,作者还在书的最后几个章节整理出他一路所见所闻的感受。我总认为,一本书,作者的感受才是他最想说的话,最想表达的真实意思,也最能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与收获,于是我跳过前面的章节,直接看后面几章作者的感受。事实上,我的选择是对的,通过阅读作者一路的经历感受,继而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此书用优美的文字记录了伊斯兰文明、两河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希伯来文明等文明的衰落,并用富有哲理的思想探讨了这些国家古文明史衰落的根本原因,即互侵下的战争,内部的腐败、僵化,以及自我封闭、放任的社会秩序。又通过与这些国家的对比找到了我们中华文明延续的根源,即和而为贵、中庸之道、科举制度、国家体量以及文字的普及统一等。

跟着作者的笔触,徜徉在人类古文明史的摇篮里,感受着曾经辉煌一时的文明古国,在经历了千年的铅洗,如今却大多在贫困与战乱中挣扎。就拿我们所熟悉的希腊来说,作为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本应经济繁荣,民衍繁生,但当余秋雨先生一行踏上这片土地时,看到的却是经济衰退、社会动荡,到处残垣断壁,昔日的荣光与今日的落寞形成鲜明对比,取而代之的是混乱的社会秩序和贫困的人民。尽管古埃及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依然屹立在沙漠,但尼罗河流域的文明却已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褪色。

还有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等其它古文明国家,一路走来,战争的阴影依然笼罩着这些国度。走在路上,随处可见荷枪实弹的士兵和坦克车,随处可见露着白牙和白眼珠前来乞讨的儿童,随处可见穿着花花绿绿衣衫在大街上闲逛的市民,也随处可见那些用五颜六色的布条装饰得“体无完肤”的汽车,像棺材和幽灵一样怪异的从身边掠过。无秩序无政府的管理给这些国度的人民带来无序的生活状态,他们三五成群地聚在城市或乡村的一角,不说话不工作,眼神空洞,表情木然,默默地看着跟他们一样的同类在街上游晃。他们早聚晚走,跟我们上班一样准时,如同作者在书中所说:“拥挤的闹市可能更加荒昧,密集的人群可能更加野蛮。”让人不禁哀叹曾经辉煌的古文明国度何以发展到如今这种情形!

文明的本性是什么?余秋雨先生以探索者的立场回答了这个问题:“是建立一种维护创造的秩序。保守留下了秩序,丢掉了创造,当文明失去了创新的能力和包容的胸怀,就注定会走向衰落。”诚如余秋雨先生所说,文明,不仅仅是那些古老的建筑和文物,更是一种创新,一种精神的延续。余秋雨先生用文字呼吁人们珍惜和平,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信仰,对战争和暴力表达了强烈的谴责,这种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对和平的向往,使这本书具有了超越历史和文化的价值

历经四个月,行程四万公里的人类古文明巡礼,当余秋雨先生一行走到一条峡谷,看到横跨峡谷的桥头立着一块用白石筑成的大门,上面用巨大的宋体金字镌刻着“中国”这个名字时,余秋雨先生知道,他终于回到了祖国!走出了此行考察的最后一个国家——尼泊尔……

我相信,余秋雨先生此时一定会长吁一口气,他终于历经艰险和战乱活着回到了祖国,站在了祖国的土地上!如同他在书中所述:我们是沿着西奈沙漠、戈兰高地、伊朗山脉一步步量回来的;我们是捧掬着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的水喝回来的;我们是抹着千年的泪滴、揣着废墟的叹息一截截摸回来的;我们是背负着远古的疑惑现实惊吓一站站问回来的……

千年一叹,一叹千年!看完本书最后一页的最后一个标点符号,掩卷沉思,作为世界四大古文明国度之一的中国,何以屹立千年而不衰?我想,这正是这本书要告诉我们的答案![1]

作者简介

敖玉梅,笔名梅旎,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杂文学会会员,洛阳市作协会员,高级政工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