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走出尼泊爾(敖玉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走出尼泊爾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走出尼泊爾》中國當代作家敖玉梅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走出尼泊爾

在我的讀書生涯中,從沒有一周讀完過一本書,《千年一嘆》除外。

《千年一嘆》是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所著,2002年出版,很慚愧這麼好的書我竟然現在才看到。全書以日記形式記錄余秋雨先生在千年之交之際,隨香港鳳凰衛視「千禧之旅」越野車隊跋涉四萬公里,途經希臘、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等國家,探索世界人類古文明史的所見所聞。

我看書有個習慣,拿到書先看序,再看目錄,然後挑我覺得有意思的章節看。而《千看一嘆》這本書除了有序有目錄外,作者還在書的最後幾個章節整理出他一路所見所聞的感受。我總認為,一本書,作者的感受才是他最想說的話,最想表達的真實意思,也最能給讀者帶來不一樣的體驗與收穫,於是我跳過前面的章節,直接看後面幾章作者的感受。事實上,我的選擇是對的,通過閱讀作者一路的經歷感受,繼而對這本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此書用優美的文字記錄了伊斯蘭文明、兩河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希伯來文明等文明的衰落,並用富有哲理的思想探討了這些國家古文明史衰落的根本原因,即互侵下的戰爭,內部的腐敗、僵化,以及自我封閉、放任的社會秩序。又通過與這些國家的對比找到了我們中華文明延續的根源,即和而為貴、中庸之道、科舉制度、國家體量以及文字的普及統一等。

跟着作者的筆觸,徜徉在人類古文明史的搖籃里,感受着曾經輝煌一時的文明古國,在經歷了千年的鉛洗,如今卻大多在貧困與戰亂中掙扎。就拿我們所熟悉的希臘來說,作為西方文明的發源地,本應經濟繁榮,民衍繁生,但當余秋雨先生一行踏上這片土地時,看到的卻是經濟衰退、社會動盪,到處殘垣斷壁,昔日的榮光與今日的落寞形成鮮明對比,取而代之的是混亂的社會秩序和貧困的人民。儘管古埃及的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依然屹立在沙漠,但尼羅河流域的文明卻已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褪色。

還有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等其它古文明國家,一路走來,戰爭的陰影依然籠罩着這些國度。走在路上,隨處可見荷槍實彈的士兵和坦克車,隨處可見露着白牙和白眼珠前來乞討的兒童,隨處可見穿着花花綠綠衣衫在大街上閒逛的市民,也隨處可見那些用五顏六色的布條裝飾得「體無完膚」的汽車,像棺材和幽靈一樣怪異的從身邊掠過。無秩序無政府的管理給這些國度的人民帶來無序的生活狀態,他們三五成群地聚在城市或鄉村的一角,不說話不工作,眼神空洞,表情木然,默默地看着跟他們一樣的同類在街上游晃。他們早聚晚走,跟我們上班一樣準時,如同作者在書中所說:「擁擠的鬧市可能更加荒昧,密集的人群可能更加野蠻。」讓人不禁哀嘆曾經輝煌的古文明國度何以發展到如今這種情形!

文明的本性是什麼?余秋雨先生以探索者的立場回答了這個問題:「是建立一種維護創造的秩序。保守留下了秩序,丟掉了創造,當文明失去了創新的能力和包容的胸懷,就註定會走向衰落。」誠如余秋雨先生所說,文明,不僅僅是那些古老的建築和文物,更是一種創新,一種精神的延續。余秋雨先生用文字呼籲人們珍惜和平,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信仰,對戰爭和暴力表達了強烈的譴責,這種對人類命運的關注和對和平的嚮往,使這本書具有了超越歷史和文化的價值

歷經四個月,行程四萬公里的人類古文明巡禮,當余秋雨先生一行走到一條峽谷,看到橫跨峽谷的橋頭立着一塊用白石築成的大門,上面用巨大的宋體金字鐫刻着「中國」這個名字時,余秋雨先生知道,他終於回到了祖國!走出了此行考察的最後一個國家——尼泊爾……

我相信,余秋雨先生此時一定會長吁一口氣,他終於歷經艱險和戰亂活着回到了祖國,站在了祖國的土地上!如同他在書中所述:我們是沿着西奈沙漠、戈蘭高地、伊朗山脈一步步量回來的;我們是捧掬着尼羅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的水喝回來的;我們是抹着千年的淚滴、揣着廢墟的嘆息一截截摸回來的;我們是背負着遠古的疑惑現實驚嚇一站站問回來的……

千年一嘆,一嘆千年!看完本書最後一頁的最後一個標點符號,掩卷沉思,作為世界四大古文明國度之一的中國,何以屹立千年而不衰?我想,這正是這本書要告訴我們的答案![1]

作者簡介

敖玉梅,筆名梅旎,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河南省雜文學會會員,洛陽市作協會員,高級政工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