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赵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赵诚(1893~1978年),英国传教士。

基本信息

中文名:赵诚

国籍:英国

职业:传教士

外文名:Alfred Ernest Greening(阿尔弗雷德 埃米斯特 格林宁)

出生地:英国利兹市

信仰:基督教

人物生平

100多年前,一位英国的传教士来到北镇——当年的中国滨州,他在这里建教堂,建学校,建医院,并用相机记录下了属于那个年代的滨州影像。赵诚,是他“入乡随俗”给自己所取的中文名,他的英文名是Alfred Ernest Greening(阿尔弗雷德 埃米斯特 格林宁),1897年,他拖家带口从英国利兹市中心的这座教堂出发,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山东

赵诚,滨州人称呼他“赵牧师”。据滨州西碾李教堂92岁的苏德英老人回忆,小时候跟随母亲去鸿文教堂做礼拜,曾见过赵牧师。印象中他是瘦长脸、中等个儿,讲北镇话,他们那几个外国牧师都会说中国话。

热衷于研究教会与教堂历史的滨州人吴津介绍,在当年开展传教的各州县中,北镇是信徒较为集中的地方,所以在此逐步建立起了以北镇为中心的北镇教区。滨州教会,则是隶属于北镇教区总堂的“堂会”之一。

从一些史料可以看出,赵诚1897年从英国来到中国山东后,先是在青州工作。1900年来到滨州,在位于北镇西边的范集村(今滨州经济开发区沙河办事处范集村)建教堂、建学校。

1901年,赵诚与家人重返北镇,在位于北镇东南角、蒲台县城东北角(今北镇苗圃位置)的北镇大堤上,建起了鸿文教堂。继而,又在教堂西侧建了鸿文中学,教堂以东建了鸿道女学。这片独立于北镇大街外的“洋房”基本建成后,教会又在北镇西大街南头的黄河大堤北侧(渤海五路南首大堤东侧)买下一片地,先后建成了可容纳近千人的大礼堂和鸿济医院。

据老人们回忆,在这片东西长约2华里,南北宽约1华里的区域里,有教堂,有学校,有居所,所有房屋都是玻璃门窗、水泥地面。房屋前面,有百余亩土地,栽满了各种树木。院内更是树木葱茏,鸟语花香,别有风味。这片像花园一样的西式建筑群,让黄河边小镇上的滨州百姓,长了见识。

传教士

传教士亦作宣教师或宣教士(英语:Missionary),是坚定地信仰宗教,并且远行向不信仰宗教的人们传播宗教的修道者。虽然有些宗教,如日本神道教[1],很少会到处传播自己的信仰,但是有很多宗教用传教士来扩散它的影响,例如伊斯兰教与基督宗教。

虽然任何宗教都可能送出传教士,一般传教士这个词是指基督宗教的宣教师。实际上佛教是最早大规模传教的宗教,沿着丝绸之路[2]送出它的信仰。在英语中,“missionary”指被派遣到远方传教的人,汉语也译作宣教士,而Preacher一词则指在人群中进行讲道的传道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