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趙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趙誠(1893~1978年),英國傳教士。

基本信息

中文名:趙誠

國籍:英國

職業:傳教士

外文名:Alfred Ernest Greening(阿爾弗雷德 埃米斯特 格林寧)

出生地:英國利茲市

信仰:基督教

人物生平

100多年前,一位英國的傳教士來到北鎮——當年的中國濱州,他在這裡建教堂,建學校,建醫院,並用相機記錄下了屬於那個年代的濱州影像。趙誠,是他「入鄉隨俗」給自己所取的中文名,他的英文名是Alfred Ernest Greening(阿爾弗雷德 埃米斯特 格林寧),1897年,他拖家帶口從英國利茲市中心的這座教堂出發,遠渡重洋,來到中國山東

趙誠,濱州人稱呼他「趙牧師」。據濱州西碾李教堂92歲的蘇德英老人回憶,小時候跟隨母親去鴻文教堂做禮拜,曾見過趙牧師。印象中他是瘦長臉、中等個兒,講北鎮話,他們那幾個外國牧師都會說中國話。

熱衷於研究教會與教堂歷史的濱州人吳津介紹,在當年開展傳教的各州縣中,北鎮是信徒較為集中的地方,所以在此逐步建立起了以北鎮為中心的北鎮教區。濱州教會,則是隸屬於北鎮教區總堂的「堂會」之一。

從一些史料可以看出,趙誠1897年從英國來到中國山東後,先是在青州工作。1900年來到濱州,在位於北鎮西邊的范集村(今濱州經濟開發區沙河辦事處范集村)建教堂、建學校。

1901年,趙誠與家人重返北鎮,在位於北鎮東南角、蒲台縣城東北角(今北鎮苗圃位置)的北鎮大堤上,建起了鴻文教堂。繼而,又在教堂西側建了鴻文中學,教堂以東建了鴻道女學。這片獨立於北鎮大街外的「洋房」基本建成後,教會又在北鎮西大街南頭的黃河大堤北側(渤海五路南首大堤東側)買下一片地,先後建成了可容納近千人的大禮堂和鴻濟醫院。

據老人們回憶,在這片東西長約2華里,南北寬約1華里的區域裡,有教堂,有學校,有居所,所有房屋都是玻璃門窗、水泥地面。房屋前面,有百餘畝土地,栽滿了各種樹木。院內更是樹木蔥蘢,鳥語花香,別有風味。這片像花園一樣的西式建築群,讓黃河邊小鎮上的濱州百姓,長了見識。

傳教士

傳教士亦作宣教師或宣教士(英語:Missionary),是堅定地信仰宗教,並且遠行向不信仰宗教的人們傳播宗教的修道者。雖然有些宗教,如日本神道教[1],很少會到處傳播自己的信仰,但是有很多宗教用傳教士來擴散它的影響,例如伊斯蘭教與基督宗教。

雖然任何宗教都可能送出傳教士,一般傳教士這個詞是指基督宗教的宣教師。實際上佛教是最早大規模傳教的宗教,沿着絲綢之路[2]送出它的信仰。在英語中,「missionary」指被派遣到遠方傳教的人,漢語也譯作宣教士,而Preacher一詞則指在人群中進行講道的傳道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