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部落」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 行 1:
 
[[File:印第安人部落.jpg|350px|缩略图|右|<big>印第安人部落</big>[http://photocdn.sohu.com/20120918/Img353407885.jpg 原图链接][http://roll.sohu.com/20120918/n353407875.shtml 来自 搜狐滚动 的图片]]]
 
[[File:印第安人部落.jpg|350px|缩略图|右|<big>印第安人部落</big>[http://photocdn.sohu.com/20120918/Img353407885.jpg 原图链接][http://roll.sohu.com/20120918/n353407875.shtml 来自 搜狐滚动 的图片]]]
  
部落是一种社群,由两个或以上的氏族组成。有的部落在氏族之上还有中间环节胞族。大体来说,一般认为其成员为同一祖先之后裔。他们通常占据于一特定地理区域,拥有文化、宗教、语言以及价值观上的同质性,而且在政治上由一头目或首领统一领导。
+
''' 部落''' 是一种社群,由两个或以上的氏族组成。有的部落在氏族之上还有中间环节胞族。大体来说,一般认为其成员为同一祖先之后裔。他们通常占据于一特定地理区域,拥有[[ 文化]] [[ 宗教]] [[ 语言]] 以及价值观上的同质性,而且在政治上由一头目或首领统一领导。
  
 
==文化==
 
==文化==
  
 文化人类学理论中的社会组织类型。由有共同血统的氏族组成。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类型来说,文化进化论者都把部落看成是已发展到有等级的社会阶段,最终成为原始国家(primitive state)。部落的统一并不表现为领土完整而是基于扩大的亲族关系。现代许多人类学者都用种族集团这个术语代替部落,种族集团通常指有共同的祖先、语言、文化和历史传统以及居住在同一个区域内的居民集团<ref>[https://www.sohu.com/a/246545837_99953822 【张树贵院长说文解字】族],搜狐,2018-08-11</ref>。
+
 文化[[ 人类学]] 理论中的社会组织类型。由有共同血统的氏族组成。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类型来说,[[ 文化进化论]] 者都把部落看成是已发展到有等级的社会阶段,最终成为原始国家(primitive state)。部落的统一并不表现为[[ 领土]] 完整而是基于扩大的亲族关系。现代许多人类学者都用种族集团这个[[ 术语]] 代替部落,种族集团通常指有共同的祖先、语言、文化和历史传统以及居住在同一个区域内的居民集团<ref>[https://www.sohu.com/a/246545837_99953822 【张树贵院长说文解字】族],搜狐,2018-08-11</ref>。
  
 由于人口的繁殖,氏族的一部分人向外开拓新的生存空间,于是产生了新的氏族。几个新老氏族结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一个部落。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名称与领土,具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经济、共同的宗教与祭祀仪式。部落内各氏族地位平等,部落最高首领称为酋长,由各氏族推选产生,公共事务由各氏族首领组成的部落议事会讨论决定。
+
 由于人口的繁殖,氏族的一部分人向外开拓新的生存空间,于是产生了新的氏族。几个新老氏族结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一个部落。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名称与领土,具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 经济]] 、共同的宗教与[[ 祭祀]] 仪式。部落内各氏族地位平等,部落最高首领称为酋长,由各氏族推选产生,公共事务由各氏族首领组成的部落议事会讨论决定。
  
 
==发展==
 
==发展==
  
 部落(tribe)   民族共同体发展中的一种历史类型。由同一血缘的两个以上的氏族或胞族组成。形成于原始社会晚期(即旧石器时代的中期和晚期)。有较明确的地域、名称、方言、宗教信仰和习俗,有以氏族酋长和军事首领组成的部落议事会,部分部落还设最高首领。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对处于母系制阶段的印第安人部落形态作有详细记述。古希腊荷马时代<ref>[https://www.sohu.com/a/330610648_120191120 古代文明古国之古希腊荷马时代和城邦文明],搜狐,2019-07-31</ref>,部落已建立在父系制基础之上,有作为常设权力机关的议事会和掌握军事指挥、祭祀、审判等权的军事首长(巴赛勒斯)。古罗马王政时代,每一部落须由十个库里亚(胞族)构成,并设元老院、 人民大会、 和勒克斯 (王)。进入原始公社后期,因各种战争的日益频繁,最终导致了血缘联系逐渐被地域联系所取代,出现了由若干部落的解体并结合而成的部落联盟,成为原始公社瓦解的开始和新的民族共同体部族或民族出现的前提。
+
 部落(tribe)[[ 民族]] 共同体发展中的一种历史类型。由同一血缘的两个以上的氏族或胞族组成。形成于原始社会晚期(即[[ 旧石器时代]] 的中期和晚期)。有较明确的地域、名称、方言、宗教信仰和习俗,有以氏族酋长和军事首领组成的部落议事会,部分部落还设最高首领。美国民族学家[[ 摩尔根]] 在《古代社会》中对处于母系制阶段的[[ 印第安人]] 部落形态作有详细记述。古希腊荷马时代<ref>[https://www.sohu.com/a/330610648_120191120 古代文明古国之古希腊荷马时代和城邦文明],搜狐,2019-07-31</ref>,部落已建立在父系制基础之上,有作为常设权力机关的议事会和掌握军事指挥、祭祀、审判等权的[[ 军事]] 首长(巴赛勒斯)。[[ 古罗马]] 王政时代,每一部落须由十个库里亚(胞族)构成,并设元老院、 人民大会、 和勒克斯 (王)。进入原始公社后期,因各种战争的日益频繁,最终导致了血缘联系逐渐被地域联系所取代,出现了由若干部落的解体并结合而成的部落联盟,成为原始公社瓦解的开始和新的民族共同体部族或民族出现的前提。
  
 
==近代用法==
 
==近代用法==
行 17: 行 17:
 
 在近代的用法之中,很多时“部落”皆指有以下特质的团体:
 
 在近代的用法之中,很多时“部落”皆指有以下特质的团体:
  
 必有共同流通的语言及共有之文化和历史的团体。
+
 必有共同流通的[[ 语言]] 及共有之文化和[[ 历史]] 的团体。
 +
 
 
 因其生产能力于现代的角度视为相对低下,几可谓之“未开发的社会”。
 
 因其生产能力于现代的角度视为相对低下,几可谓之“未开发的社会”。
 +
 
 由于部落以亲族关系构成体系。故此,于社会发展阶段中部落是被视为初阶的、原始的。
 
 由于部落以亲族关系构成体系。故此,于社会发展阶段中部落是被视为初阶的、原始的。
 +
 
 虽说部落已有一定程度的政治体来管治,但中央权力还是欠奉的。
 
 虽说部落已有一定程度的政治体来管治,但中央权力还是欠奉的。
此外,在现代汉语中,对非洲、西亚及其他地区以单一民族为主体的较大的群体,如果这些民族群体的生产能能力仍处于极不发达的状态,也称为“部落”。
 
  
 传统意义上的部落受地域的影响很大。但现代随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人们因为某个主题、兴趣、项目等通过互联网平台沟通和写作,在现在的一般意义上也可以理解成“部落”。
+
此外,在现代[[汉语]]中,对[[非洲]]、西亚及其他地区以单一民族为主体的较大的群体,如果这些民族群体的生产能能力仍处于极不发达的状态,也称为“部落”。
 +
 
 +
 传统意义上的部落受地域的影响很大。但现代随[[ 互联网]] 的兴起与发展,人们因为某个主题、兴趣、项目等通过互联网平台沟通和写作,在现在的一般意义上也可以理解成“部落”。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於 2020年3月17日 (二) 14:07 的修訂

部落是一種社群,由兩個或以上的氏族組成。有的部落在氏族之上還有中間環節胞族。大體來說,一般認為其成員為同一祖先之後裔。他們通常占據於一特定地理區域,擁有文化宗教語言以及價值觀上的同質性,而且在政治上由一頭目或首領統一領導。

文化

文化人類學理論中的社會組織類型。由有共同血統的氏族組成。作為一種理想的社會類型來說,文化進化論者都把部落看成是已發展到有等級的社會階段,最終成為原始國家(primitive state)。部落的統一併不表現為領土完整而是基於擴大的親族關係。現代許多人類學者都用種族集團這個術語代替部落,種族集團通常指有共同的祖先、語言、文化和歷史傳統以及居住在同一個區域內的居民集團[1]

由於人口的繁殖,氏族的一部分人向外開拓新的生存空間,於是產生了新的氏族。幾個新老氏族結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一個部落。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名稱與領土,具有共同的語言、共同的經濟、共同的宗教與祭祀儀式。部落內各氏族地位平等,部落最高首領稱為酋長,由各氏族推選產生,公共事務由各氏族首領組成的部落議事會討論決定。

發展

部落(tribe)民族共同體發展中的一種歷史類型。由同一血緣的兩個以上的氏族或胞族組成。形成於原始社會晚期(即舊石器時代的中期和晚期)。有較明確的地域、名稱、方言、宗教信仰和習俗,有以氏族酋長和軍事首領組成的部落議事會,部分部落還設最高首領。美國民族學家摩爾根在《古代社會》中對處於母系制階段的印第安人部落形態作有詳細記述。古希臘荷馬時代[2],部落已建立在父系制基礎之上,有作為常設權力機關的議事會和掌握軍事指揮、祭祀、審判等權的軍事首長(巴賽勒斯)。古羅馬王政時代,每一部落須由十個庫里亞(胞族)構成,並設元老院、 人民大會、 和勒克斯 (王)。進入原始公社後期,因各種戰爭的日益頻繁,最終導致了血緣聯繫逐漸被地域聯繫所取代,出現了由若干部落的解體並結合而成的部落聯盟,成為原始公社瓦解的開始和新的民族共同體部族或民族出現的前提。

近代用法

在近代的用法之中,很多時「部落」皆指有以下特質的團體:

必有共同流通的語言及共有之文化和歷史的團體。

因其生產能力於現代的角度視為相對低下,幾可謂之「未開發的社會」。

由於部落以親族關係構成體系。故此,於社會發展階段中部落是被視為初階的、原始的。

雖說部落已有一定程度的政治體來管治,但中央權力還是欠奉的。

此外,在現代漢語中,對非洲、西亞及其他地區以單一民族為主體的較大的群體,如果這些民族群體的生產能能力仍處於極不發達的狀態,也稱為「部落」。

傳統意義上的部落受地域的影響很大。但現代隨互聯網的興起與發展,人們因為某個主題、興趣、項目等通過互聯網平台溝通和寫作,在現在的一般意義上也可以理解成「部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