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都市喂猫人(潘耀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都市喂猫人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都市喂猫人》中国当代作家潘耀宗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都市喂猫人

这些年来,都市人的邻里关系日趋冷淡,但人与动物的感情却日趋加深。现今,猫儿狗儿鸿运当头,且不说它们在百姓家中备受宠爱,即便那些不幸流浪街头的,也得到特别的关注和呵护。稍有留意你会发现,市井小区深处的石阶上,常摆有若干碗盘器皿,其中不乏鸡鸭鱼肉,花色品种胜于早年供桌上的祭品,这可都是志愿喂猫人的杰作。真个是,天下太平歌舞升平,就连原本是天敌的猫鼠,也化解了世仇和平共处了。猫们再也不必为生计熬夜捉鼠,悠悠然坐享荤素美味,这等待遇甚至也令世人羡慕。都市这般风景,喂猫人功不可没。

据观察发现,都市喂猫人大致分为三个级别:初级的是路遇流浪猫犬突发怜悯,就搞点食物喂之略表心意,这不过是临时业余的性质;中级的则是经常性的善举,一得空闲便走街串巷四处施舍,喂猫基本上成为第二职业;最高级别的喂猫人,特点是风雨无阻每日必出勤伺候,猫的伙食是特制专供,并熟悉猫的性情及其健康状况,不辞辛苦任劳任怨护理到位。

我的夫人也是都市众多喂猫人之一,水平大概应属于中级职称,虽然不比高级别的专业,但也有近十年的资历了。其实她与流浪猫结缘还有一段故事,说起来与本人还有一定的干系。记得大约是十年前的冬,一个风雪交加寒冷的夜,我的夫人怀抱一个巴掌大的小猫仔,一脸怜惜急匆匆赶回家来,当时小家伙皮包骨浑身污垢,周身抽搐奄奄一息,说是马路边捡来的。后经喂奶喂药百般呵护,小猫咪终于活了下来。虽然不是什么高贵品种,但黄黄的毛发长长的尾巴,一双晶莹的圆眼睛惹人喜爱,从此就成了家中的另类宝贝,由于该猫天资聪颖善于卖萌,故其地位日益提升。

猫属于外来物种,最早在古埃及神灵般存在,大约隋唐后引进中国,大概是因有捕捉老鼠的功能,特别适合农耕民族的需求。猫的气质优雅形象高贵,深得达官贵人的喜爱,于是有幸进人深宅大院,变身太太小姐的宠物。聪明乖巧的猫不似狗愚忠,贫寒人家是养不住的,所以猫儿就被扣上了“嫌贫爱富”帽子,历来褒贬不一。我个人对猫狗的态度较为中性,虽然也喜爱但不愿豢养,总认为家养如同笼中困鸟,虽然说是宅中避风遮雨,但囚禁了动物的自由天性,甚至也剥夺了自由恋爱的权利,很难说动物都心甘情愿被圈养。因观念不同,就放松了对我家猫咪的看管。有一年春,妻去上海儿子家小住,谁想家猫正值发情时节,整日爬上窗棂上左顾右盼,忘情寻觅同类踪影而不思茶饭。我不忍其失魂落魄的样子,就私自决定放它一马,大开门户遂其所愿。

谁承想因此铸成大错,我家的这只娇惯的猫虽为雄性,但缺乏户外生存的野性,情场上不敌猫中群雄,可怜怜败下阵来,遍体鳞伤悻悻而归,自此大病不起形容憔悴。夫人返青后带它四处求医,结果不治还是一命呜呼。我自然罪不可恕,夫人强令我借了铁锹一张,并驱车绕着青岛浮山前后,寻一朝南的风水宝地,挖坑仔细掩埋方才了结。为避免悲剧重演,从此决定不敢再收养猫狗之类。

也许是赎罪情结或者是痴心不改,于是乎,改喂流浪之猫就成了夫人的选项。自此家中的残羹剩饭,饭店打包的鱼肉塞满冰箱,还网购了各种猫粮狗食,以备不时之需。每日晚饭后就出门伺候猫去了,若是老天刮风下雨,就见她心神不定,说是担心猫狗伤风感冒;如果哪天喂猫归来心情不好,那一定是猫或狗出了什么状况;而且还与其她喂猫的同行交了朋友,经常交换护理心得,划分各自喂养辖地;偶尔出外旅游则请同行代管,身在他乡还电话问询猫儿安康,如此牵挂真猫痴也!直到有一天,我在中山公园散步时,遇到一位资深喂猫人,才发现我家和邻家等喂猫人,与之相比不过是小儿科水平。

几年前,有一个深秋的夜晚散步公园,秋风萧瑟华灯初上,有人在园中翩翩起舞,有人在长廊上放声歌唱,垂钓者湖边甩杆,健身者舞剑弄枪,夜的公园就热闹起来。我沿着樱花路由上向下漫步,道路东边的树林幽静处,突然灌木丛中有一阵躁动,就看到一群猫狗探头探脑,一个个情绪激动,眼睛发光注视着路的下方,原来是动物们听到了熟悉的声音,随着一阵小拖车吱吱声响,一位老者拉着一辆小车缓缓而来,车子时常见的两轮小拖车,但显然经过精心改装,车有几层隔断满载猫狗食品和汤水,看着架势这应该是一位资深喂猫人了。

仔细端详,见来者中等身材略显瘦弱,一头银发但面容红润,眼神温和举止斯文,白衣黑裤朴素整洁,像是一位知识型的老太太。猫狗们远远见到她兴奋异常,有一只大胆的,竟然冲过来摇着尾巴迎接,老人便露出一丝微笑,挥挥手示意到前方去,这性急的猫儿似通人性,心领神会就乖乖随她前行。来到一棵粗壮的樱花树下,老人从车兜取出一马扎坐下,旋即就被十几只猫儿包围,猫群就沸腾起来了,黑眼睛、黄眼睛还有蓝眼睛的,统统将尾巴高高竖起,轻盈优雅地晃动着,像是挥舞欢迎的彩棒,场面热烈情景动人。老人家轻声呼唤着大黑,小黄等猫的爱称,声调柔和亲切犹如呼儿唤孙;然后有条不紊的将一盒盒猫食摆放,有的打开盒盖还冒热气,散发出肉香和鱼香味,猫们也不客气,开始大块朵颐,丰盛的野餐就此开宴。有几只流浪小狗在周边徘徊可能是不敢侵入猫的领地,老人家便起身把一盒肉骨放到另一端,狗儿门便一拥而上啃了起来,这个寒冷的秋夜便温馨了。

水足饭饱的流浪者们,亲热地便围着老太转圈,用毛茸茸脑袋在老人身上蹭来蹭去,尾巴蜿蜒如同小蛇盘旋,轻柔弯曲缠绕喂猫人的臂膀,老人便伸出手来抚摸它们,有猫儿便索性扑入怀中,很像是小孩儿撒娇争宠。这时她抱起一只小白猫,口中“雪儿、雪儿”的轻声叫着,仔细查看裹着绷带的前腿,然后取出药膏重新纱布包扎,口中念念有词:雪儿乖乖不疼不疼…,这名叫雪儿的阿猫,喵喵喵叫着回应顺从配合,看来这是一只受了伤的猫。有人说猫的尾巴情感蕴含丰富,老人家可以根据尾巴弯曲形态,揣摩出猫的喜怒哀乐,根据猫的叫声猜出它们的需求,这应该是心灵的沟通,是博爱善良者的特有功能。我在一旁驻足良久,老太太视而不见,应该是身心完全沉浸在猫的世界。我出于好奇,原本是想搭讪几句的,见慈祥老人专注状态自然不便打扰,欲言又止悄悄转身而去。但还是有些悬念,心想老人家何许人也?为何竟对猫狗如此痴情。

后据知情人说,这老太是一位某研究所的离休干部,家住临近公园的一个小区,年近八十丈夫早已去世,膝下两儿一女均在国外定居。她对异域生活不感兴趣,无奈只好独自留在国内。丰厚的退休待遇确保了衣食无忧,但精神层面还是有些孤寂。前些年还能读书看报浏览电脑,并且热衷公益慈善,虽然形单影只,但生活还算充实,还热心资助了好多贫困少年儿童。资助者有的踏入高等学府,也有的脱离困境成家立业。至今尚有感恩的,但也不过是在微信电话问候而已,后来大多是杳无音信了,甚至有的人还让她寒心。

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连亲生都飘洋过海了,谁还能来伴她寂寞孤独余生?更无奈的是随着视力退化,已经读不了报章杂志看不了手机电脑了,没了文化气息生活更加枯燥了。偶尔见街头流浪的猫狗无助,就生出一些怜悯喂喂食儿,结果发现它们却似乎更懂得感恩,也很是讨白发人的喜欢,摇着尾巴终日围着她转悠,像顽童调皮作态逗她快乐,还有的不离不弃随她散步。于是,老人家索性在自家院门上,凿开一个洞,任由流浪的动物自由出入,连那天上的小鸟儿也了来分享美食,然后栖息在窗前小树上歌唱,小院就成了自然温情的乐园。与动物们朝夕相处心情大好,此后老太太像着了魔,凡见街头猫狗流浪必生怜悯,外出必带一挎包备足食粮。听有人说公园流浪的挺可怜的,就决定请人改造了一辆“快递”小拖车,将公园中的猫狗也纳入管理范畴。

本来远在海外女儿为了表孝心,早已给老太太请了一保姆,可老人家却偏要自己煮饭洗衣,反而把保姆当雇主伺候,领居们还误以为是她农村的亲戚本家。自从与猫狗结缘后,这可好了,保姆也就有了劳作的机会,一大早就拿着老太写好的纸条,到早市上选购一大堆鱼肉蔬菜。回来后,老太太带上眼镜仔细搭配,一部分是她们的三餐,其余大部分烹制成猫粮狗食。据说猫儿除了喜欢鱼虾,鸡肝更是最爱,于是基本上每日菜谱必备。从此入夜公园的樱花大道上,总会听到小车吱吱的声响,还有一位白发人风尘仆仆身影,几年来风霜雨雪始终如一,成了公园夜的一道特别风景。

数年后,拉车的换成一位中年妇女,白发老太则步履蹒跚跟在车后,只有老人呼唤声音依旧委婉温柔,猫儿狗儿依旧围拢聚餐和谐如故。据说因耄耋老人身体日趋衰落,只有依靠她的保姆方可成行。再往后,大道上没了小车独特的声响,也不见了喂猫老人孱弱的身影[1]

作者简介

潘耀宗,山东青岛人,大学学历,曾为下乡“知青”、乡村中学教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