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都会计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都会计划

图片来自pland

《都会计划》(Metroplan)是香港行政局在1991年通过的长远策略性计划,内容横跨到2011年,范围包括都会区香港岛九龙包括新九龙荃湾区葵青区)及维多利亚港的规划及发展大纲[1]

此为一份非法定的次区域性计划书,其同时主要研究减低九龙区的建筑密度。在1993年亦完成《九龙建筑物密度研究》,提供了依据让当局藉法定的分区计划大纲图,为九龙多个地区施加发展密度限制。

沿革

1987年10月7日,香港总督卫奕信在发表的施政报告中大力推动都会计划,其解释是政府由1970年代开始,超过一半的非经常性开支用于发展新市镇;相比之下,投放于早期开发之都市范围的资源明显比下去[2]

1988年,香港规划环境地政科出版《都会计划:初步提供的选择》。

1991年,港督连同行政局通过都会计划的发展策略,同年规划环境地政科出版《都会计划:选定的策略概览》[3]

阶段性检讨

1996年,规划署展开都会计划检讨第一阶段的研究,以探讨自1991年都会计划完成以来,都会区社会情况的转变,并鉴定都会区的主要问题。第一阶段的研究已于1998年完成。

计划在主权移交后1999年至2001年间进行全面检讨并完成第二阶段的研究,制订直至2016年及以后的最新发展策略,亦进行《九龙建筑物密度研究检讨》以检讨九龙的密度管制[4]

主要目标

都会计划

  • 提供机会使这个城市尽显潜力,担当以下角色:
    • 国际/区域的港口/机场
    • 国际/区域的商业/金融/资讯/旅游中心
    • 高增值及高科枝工业中心
  • 尽量开拓机会,以满足房屋方面的需求
  • 尽量方便居民和访客往返就业和提供社区/康乐设施的地点
  • 提供一个安全、高效率、财务上可行且能善用能源的多样化交通运输综合系统
  • 合理地调整土地用途模式,创建一个更适意的都市环境
  • 保存和改善市区景貌和主要景物,包括海港景观和重要的文物景点
  • 制订切实可行并能使政府达至收支平衡的策略/计划

都会计划检讨

第一阶段

检讨都会计划最初阶段的研究,对一系列目标中之部份细项作出调整或删除

第二阶段

  • 提高都会区作为国际金融和商业中心的地位
  • 充分利用维多利亚港在文化遗产、休闲、康乐和经济各方面的突出潜力
  • 鉴定需要更新或重建的地区,以便进行市区重建
  • 保护具有特色的主要景观,以及改善市区布局,以缔造优质的市景
  • 尽量利用新的建屋机会,以满足各种房屋需求
  • 令就业机会分布更平均,以减低对过海交通设施的需求
  • 创造优质市区环境
  • 确保未来的发展不会超出交通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容量

已实施或实施中的计划

未能实施、搁置或改变的计划

学术研究

计划公布后的10多年后,学者认为计划中提及的“减低市区密度”目标最终没有达到,并归纳原因作以下几点[6]

参考文献

  1. 王, 赓武. 香港史新编(增订版)(上册). 香港: 三联书店. 2016: 265. ISBN 9789620438851. 
  2. Ho, Pui-yin. Making Hong Kong: A History of Its Urban Development. Cheltenham: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 2018: 496. ISBN 9781788117951 (英语). 
  3. 何, 佩然. 城传立新:香港城市规划发展史(1841-2015). 香港: 中华书局. 2018: 496. ISBN 9789888420025. 
  4. 规划署次区域规划组. 《都会计划检讨第二阶段研究及相关的九龙建筑物密度研究检讨》研究大纲、工作计划,以及公布进行公众谘询. 规划署. 1999 [2019-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1). 
  5. 阿群带路. 横跨1997的都会计划. 谜米博客. 2015-01-09 [2019-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6. Lawrence W.C. Lai. Mark Baker. The final colonial regional plan that lingers on: Hong Kong's Metroplan. Habitat International. 2014, (41): 216-228. doi:10.1016/j.habitatint.2013.0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