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金华府城隍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金华府城隍庙位于中国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马路里90号,是古代金华府的城隍庙,现存为清末建筑,其天花、砖雕、藻井制作工艺精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1997年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1]

金华府城隍庙始建于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清同治年间又重建。2003~2004年间大修,基本恢复旧貌。此外在城隍庙的北面有原赤松乡石耕背村的助廉厅,西面有东市街92号、96号古民居,均为迁建于此的清中期典型的浙中厅堂建筑。

城隍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727平方米。共三进,依次为门厅、戏台和正厅,左右有廊庑十二楹,又厢房十一间,屋顶均为硬山顶。庙内的梁、枋和牛腿等木构件雕刻精湛,尤其是两个穹窿藻井十分精美。

历史由来

金华府城隍庙位于金华市区明月巷,创建于北宋治平元年,清同治年间重建。府城隍庙坐北朝南,平面布局为院落式组群建筑,建筑面积为2096平方米。

布局结构

城隍庙共三进,依次为门厅、戏台和正厅;左、右廊庑十二楹,又厢房十一间。整组建筑群的屋顶均为硬山顶。梁、枋和牛腿等木构件雕刻精湛,尤其两个穹窿藻井十分精美,门厅的藻井以百余朵雕刻牡丹的枫栱盘旋至顶。系浙江保存较好的一处府城隍庙。

文物保护

城隍庙,1997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华市政府为发掘弘扬古婺州文化对府城隍庙进行了修缮复原,在尽可能保持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了恢复性的修缮工作,整体建筑雕梁画栋,工艺精致。近年来已经成为金华旅游、观光和娱乐的一个景点。也为金华市民增添了一处休闲的好地方。

城隍庙内中间厅堂内,有制作精美的城隍老爷塑像端坐于大厅中央。与其相对的则是一座极有特色的吊角古戏台,古色古香。戏台顶部有镶嵌于其中的大量圆雕浮雕。雕刻工艺精致,完美地体现了清代建筑的风格特点,其上木雕人物栩栩如生,动物鸟兽形态各异,花纹装饰华丽脱俗;戏台两边立柱上分别题有:“能道俗情勿遗聪听,急须猛省莫太认真。”的对联

建筑风格

金华府城隍庙位于金华市区明月街与马路里交界处,始建于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年间重修,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在木雕、石雕和砖雕工艺上表现出了高超的技艺。主轴线上由南往北依次为五间门厅及鲁班仙师庙、三间大殿及东西耳殿、凸字形戏台、东西各十三间厢房、五间后殿,副轴线上为两进文武百官厅,各五间。

其中门厅和戏台的藻井、天花设计巧妙,制作精湛,为省内所罕见。1997年该庙被公布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专家罗哲文、吕济民、谢辰生等曾专程前往考察。

2003-2004年间金华府城隍庙经过大修,恢复了历史风貌。此外在城隍庙的北面有赤松乡石耕背村的助廉厅,西面有东市街92号、96号古民居,它们都是清中期典型的浙中厅堂建筑,由于旧城拆迁而移建于此[2]

规模之大

金华府城隍庙为一组建筑群,规模较大,整体建筑的天花、砖雕、藻井制作工艺精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为研究明末清初建筑及其装饰提供了重要的实例。城隍庙以大门和戏台的藻井及木雕独步浙江。

视频

金华府城隍庙 相关视频

金华非遗:金华道情(金华府城隍庙)

参考文献

  1. 金华府城隍庙   浙江省金华市 ,文旅网,2011-3-9
  2. [原 金华府城隍庙:浙中古代祠庙建筑的典范 ],新浪博客, 200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