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钹」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4 次修訂)
行 1: 行 1:
 +
[[File:钹7.jpg|350px|缩略图|右|<big>钹</big>[https://ss0.bdstatic.com/70cFvHSh_Q1YnxGkpoWK1HF6hhy/it/u=3947849740,2673390468&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www.t-jiaju.com/pjj50017346/38471204566/ 来自 家居宝 的图片]]]
 +
 
'''钹'''属中国民乐中的[[打击乐器]],主要有大钹和小钹(镲),它们是由两个圆形的铜片([[直径]]由15厘米到69厘米不等)互相撞击发声的。它通常与[[锣]]、鼓一起组成锣鼓队进行演奏。中国钹亦有在西洋[[音乐]]里出现,但其尺寸通常都在11厘米以下,而且是用棒撞击发声的。
 
'''钹'''属中国民乐中的[[打击乐器]],主要有大钹和小钹(镲),它们是由两个圆形的铜片([[直径]]由15厘米到69厘米不等)互相撞击发声的。它通常与[[锣]]、鼓一起组成锣鼓队进行演奏。中国钹亦有在西洋[[音乐]]里出现,但其尺寸通常都在11厘米以下,而且是用棒撞击发声的。
  
 
==打击乐器==
 
==打击乐器==
  
 钹,古称铜钹、铜盘,民间称镲。 打击乐器。碰奏体鸣乐器的一种。[[中国]]、外国乐队中都使用。中国古代把铜钹、 铜铙或铜盘、镲等,统称为铙钹。铙和钹是两种乐器,形制近似但略有不同。二者皆铜制,圆形[[金属]]板,中间隆起半球形部分叫碗或帽。 每副两片, 相击发声。 通常直径为30~50厘米。[[铙]]和钹的区别在于,铙的碗部较小,发音较响亮,余音较长;钹的碗部较大,发音较浑厚,余音较短。铙与钹在民间常配合使用,用于民间吹打乐和[[戏曲]]伴奏。除[[汉族]]外,钹在众多[[少数民族]]中也流行。
+
 钹,古称铜钹、铜盘,民间称镲。 打击乐器。碰奏体鸣乐器的一种。[[中国]]、外国乐队中都使用。中国古代把铜钹、 铜铙或铜盘、镲等,统称为铙钹<ref>[https://www.sohu.com/a/355622166_534425 铙钹:它将梵乐变得更加动听 文艺] ,搜狐,2019-11-23</ref> 。铙和钹是两种乐器,形制近似但略有不同。二者皆铜制,圆形[[金属]]板,中间隆起半球形部分叫碗或帽。 每副两片, 相击发声。 通常直径为30~50厘米。[[铙]]和钹的区别在于,铙的碗部较小,发音较响亮,余音较长;钹的碗部较大,发音较浑厚,余音较短。铙与钹在民间常配合使用,用于民间吹打乐和[[戏曲]]伴奏。除[[汉族]]外,钹在众多[[少数民族]]中也流行。
  
 
==中国单面钹==
 
==中国单面钹==
  
 南北朝时钹已出现。《隋书·音乐志》:“天竺者,起自张重华据有凉州(346—354),重四译来贡男伎,天竺即其乐焉。……[[乐器]]有……铜钹。”六世纪初,钹在民间已很流行。《[[北齐书]]· 神武纪》中有[[北魏]]孝明帝(516—528)时“洛下以两拔相击”的记载。在[[隋朝|隋]]九部乐中有五部用钹,[[唐朝|唐]][[十部乐]]有七部用钹,并有“正铜钹”与“和铜钹”之分。《[[旧唐书]]·音乐志》:“铜拔,亦谓之铜盘,出西戌及南蛮,其[[圆]]数寸,隐起若浮沤,贯之以韦皮,相击以和乐也。”1965年, [[辽宁]][[沈阳市]]郊曾出土一对元代铜钹,钹面直径19.5厘米。与此钹同出一件金鼓,上有[[元朝|元代]]至正四年(1344)所刻[[铭文]]。
+
 南北朝时钹已出现。《隋书·音乐志》:“天竺者,起自张重华据有凉州(346—354),重四译来贡男伎,天竺即其乐焉。……[[乐器]]有……铜钹。”六世纪初,钹在民间已很流行。《[[北齐书]]· 神武纪》中有[[北魏]]孝明帝(516—528)时“洛下以两拔相击”的记载。在[[隋朝|隋]]九部乐中有五部用钹,[[唐朝|唐]][[十部乐]]有七部用钹,并有“正铜钹”与“和铜钹”之分。《[[旧唐书]]·音乐志》:“铜拔,亦谓之铜盘,出西戌及南蛮,其[[圆]]数寸,隐起若浮沤,贯之以韦皮,相击以和乐也。”1965年, [[辽宁]][[沈阳市]]郊曾出土一对元代铜钹,钹面直径19.5厘米<ref>[http://www.docin.com/p-13812558.html 钹],豆丁网,2009-4-14 </ref> 。与此钹同出一件金鼓,上有[[元朝|元代]]至正四年(1344)所刻[[铭文]]。
  
 
==形制特征==
 
==形制特征==
  
 
 用响铜制成,呈圆片形,中央半球形部分称碗或帽,[[碗]]根至钹边部分叫堂。碗顶钻孔,穿系皮绳、绸或布条,以便双手持握,两面为一副,相击后振动发音,[[声音]]宏亮,浑厚。
 
 用响铜制成,呈圆片形,中央半球形部分称碗或帽,[[碗]]根至钹边部分叫堂。碗顶钻孔,穿系皮绳、绸或布条,以便双手持握,两面为一副,相击后振动发音,[[声音]]宏亮,浑厚。
 +
 +
==视频==
 +
===<center> 钹   相关视频</center>===
 +
<center>民族打击乐器:钹 </center>
 +
<center>{{#iDisplay:b0801amcrye|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
 +
[[Category:910 音樂總論]]

於 2020年5月5日 (二) 06:40 的最新修訂

屬中國民樂中的打擊樂器,主要有大鈸和小鈸(鑔),它們是由兩個圓形的銅片(直徑由15厘米到69厘米不等)互相撞擊發聲的。它通常與、鼓一起組成鑼鼓隊進行演奏。中國鈸亦有在西洋音樂里出現,但其尺寸通常都在11厘米以下,而且是用棒撞擊發聲的。

打擊樂器

鈸,古稱銅鈸、銅盤,民間稱鑔。 打擊樂器。碰奏體鳴樂器的一種。中國、外國樂隊中都使用。中國古代把銅鈸、 銅鐃或銅盤、鑔等,統稱為鐃鈸[1]。鐃和鈸是兩種樂器,形制近似但略有不同。二者皆銅製,圓形金屬板,中間隆起半球形部分叫碗或帽。 每副兩片, 相擊發聲。 通常直徑為30~50厘米。和鈸的區別在於,鐃的碗部較小,發音較響亮,餘音較長;鈸的碗部較大,發音較渾厚,餘音較短。鐃與鈸在民間常配合使用,用於民間吹打樂和戲曲伴奏。除漢族外,鈸在眾多少數民族中也流行。

中國單面鈸

南北朝時鈸已出現。《隋書·音樂志》:「天竺者,起自張重華據有涼州(346—354),重四譯來貢男伎,天竺即其樂焉。……樂器有……銅鈸。」六世紀初,鈸在民間已很流行。《北齊書· 神武紀》中有北魏孝明帝(516—528)時「洛下以兩拔相擊」的記載。在九部樂中有五部用鈸,十部樂有七部用鈸,並有「正銅鈸」與「和銅鈸」之分。《舊唐書·音樂志》:「銅拔,亦謂之銅盤,出西戌及南蠻,其數寸,隱起若浮漚,貫之以韋皮,相擊以和樂也。」1965年, 遼寧瀋陽市郊曾出土一對元代銅鈸,鈸面直徑19.5厘米[2]。與此鈸同出一件金鼓,上有元代至正四年(1344)所刻銘文

形制特徵

用響銅製成,呈圓片形,中央半球形部分稱碗或帽,根至鈸邊部分叫堂。碗頂鑽孔,穿系皮繩、綢或布條,以便雙手持握,兩面為一副,相擊後振動發音,聲音宏亮,渾厚。

視頻

鈸 相關視頻

民族打擊樂器:鈸

參考文獻

  1. 鐃鈸:它將梵樂變得更加動聽 文藝 ,搜狐,2019-11-23
  2. ,豆丁網,2009-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