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鈸屬中國民樂中的打擊樂器,主要有大鈸和小鈸(鑔),它們是由兩個圓形的銅片(直徑由15厘米到69厘米不等)互相撞擊發聲的。它通常與鑼、鼓一起組成鑼鼓隊進行演奏。中國鈸亦有在西洋音樂里出現,但其尺寸通常都在11厘米以下,而且是用棒撞擊發聲的。
打擊樂器
鈸,古稱銅鈸、銅盤,民間稱鑔。 打擊樂器。碰奏體鳴樂器的一種。中國、外國樂隊中都使用。中國古代把銅鈸、 銅鐃或銅盤、鑔等,統稱為鐃鈸[1]。鐃和鈸是兩種樂器,形制近似但略有不同。二者皆銅製,圓形金屬板,中間隆起半球形部分叫碗或帽。 每副兩片, 相擊發聲。 通常直徑為30~50厘米。鐃和鈸的區別在於,鐃的碗部較小,發音較響亮,餘音較長;鈸的碗部較大,發音較渾厚,餘音較短。鐃與鈸在民間常配合使用,用於民間吹打樂和戲曲伴奏。除漢族外,鈸在眾多少數民族中也流行。
中國單面鈸
南北朝時鈸已出現。《隋書·音樂志》:「天竺者,起自張重華據有涼州(346—354),重四譯來貢男伎,天竺即其樂焉。……樂器有……銅鈸。」六世紀初,鈸在民間已很流行。《北齊書· 神武紀》中有北魏孝明帝(516—528)時「洛下以兩拔相擊」的記載。在隋九部樂中有五部用鈸,唐十部樂有七部用鈸,並有「正銅鈸」與「和銅鈸」之分。《舊唐書·音樂志》:「銅拔,亦謂之銅盤,出西戌及南蠻,其圓數寸,隱起若浮漚,貫之以韋皮,相擊以和樂也。」1965年, 遼寧瀋陽市郊曾出土一對元代銅鈸,鈸面直徑19.5厘米[2]。與此鈸同出一件金鼓,上有元代至正四年(1344)所刻銘文。
形制特徵
用響銅製成,呈圓片形,中央半球形部分稱碗或帽,碗根至鈸邊部分叫堂。碗頂鑽孔,穿系皮繩、綢或布條,以便雙手持握,兩面為一副,相擊後振動發音,聲音宏亮,渾厚。
視頻
鈸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鐃鈸:它將梵樂變得更加動聽 文藝 ,搜狐,2019-11-23
- ↑ 鈸,豆丁網,2009-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