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长安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长安邨
图片来自wenweipo

长安邨英语:Cheung On Estate)是香港的一个公共屋邨,位于新界青衣岛北面近青衣站,共有10座楼宇,分两期发展,属青衣岛第二大的公共屋邨。屋邨于1983年规划,1985年开始兴建,于1987年开始入伙,由香港房屋委员会管理,其后于1998年1月起在租者置其屋计划(第一期)把单位出售给所属租户,现已成立业主立案法团。现时管理长安邨的公司是宜居顾问服务有限公司、保安公司是忠信警卫有限公司。

介绍

长安邨本来设有15座,但为了方便管理,房署于1986年便将尚在进行地基工程的第11至15座楼宇及“长安商场”从长安邨分拆出来,并且定名为长发邨,于1989年开始入伙。

长安邨亦是26座问题公屋丑闻中葵青区受影响屋邨居民的指定安置屋邨(另两个是大围显径邨,已于2000年起拆售,以及长康邨)。

由于长安邨的位置邻近青衣站及大型商场,所以单位买卖成交在青衣公屋中是最多的。

历史

长安邨前身属于青衣避风塘和船厂,它的兴建与青衣北桥的兴建是息息相关的。

青衣岛于1970年代被发展,青衣大桥于1974年建成,而邻近青衣大桥的长青邨于1977年入伙。及至1980年代时,当时青衣大桥是唯一的陆路通道连接青衣,而青衣南是工业区,所以有很多重型车辆使用,导致青衣大桥损耗较严重,加上青衣不断兴建公共屋邨,所以当局在1983年于青衣北面进行填海工程,用以兴建青衣北桥,来减轻青衣大桥的负荷。青衣北填海工程把青衣岛与牙鹰洲并合起来,填海区后便建成了长安邨。同时还兴建青安临时房屋区及青发临时房屋区。其后青发临屋区重建成青宏苑,青安临时房屋区清拆后香港房屋委员会与宝灏有限公司联合重建成青逸轩青逸轩原属私人参建居屋,但因香港政府暂停出售居屋,青逸轩便改为私人屋苑出租。

蓝巴勒海峡的位置于填海后预留兴建青衣站。上盖兴建了盈翠半岛青衣城,沿海边位置兴建了青衣海滨公园。长安邨与长发邨同时邻近青衣站,而两邨内拥有青衣最大的公共交通总站(长安巴士总站)。所以两邨同样是整个青衣岛上交通最方便的公共屋邨。而长安邨所拥有的楼宇设计类型基本上是集结了整个1980年代末经常使用的标准楼宇设计的款式。

屋邨资料

楼宇

长安邨10座楼宇的名称均以部首均以水部与水有关的自然事物为主,并安放于名称中间(安〇楼)。

楼宇名称(座号)[1] 楼宇类型 [2] 入伙日期 [2] 楼宇层数 [1](住宅层数)[2] 每层伙数 [2] 单位数目(伙)[1] 承建商 提供升降机的厂商 期数 备注
*安海楼(第1座) Y3型(早期型设计) 1988年11月1日 35(3-35楼) 24伙(3-35楼) 816 新昌营造 乘宾 1
安洋楼(第2座) 1988年12月1日 35(2-35楼) 24伙(2-35楼)
*安江楼(第3座) 1987年12月1日 35(3-35楼) 22伙(2楼)
24伙(其馀楼层)
814
*安涛楼(第4座) 新长型 21(3-21楼) 44伙(3楼)
52伙(其馀楼层)
980 双翼设计,一梯52伙;在地图上呈L字型
*安湖楼(第5座) 1988年11月1日 20(2-20楼) 20伙(2、3楼)
28伙(其馀楼层)
516 瑞安建业 富士达 2 一梯28伙而非26伙
安潮楼(第6座) Y3型(早期型设计) 1989年3月1日 35(3-35楼) 24伙(3-35楼) 800 大厦C翼楼梯出口改为密码门
安泊楼(第7座) 35(2-35楼) 32伙(2-35楼) 1088 一梯32伙而非24伙,翼尾为一及二人单位属后期改建。
安湄楼(第8座) 1988年11月1日 35(3-35楼) 24伙(3-35楼) 792 地下及二楼全部范围已由香港路德会社会服务处划作安老院舍用途
安润楼(第9座) 相连长型第一款 26(2-26楼) 14伙(2-26楼) 358
安清楼(第10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