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长崎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长崎市
图片来自japan

长崎市(ながさきし)是位于日本九州西部的都市,为长崎县县治,也是日本西部的重要港湾城市。其历史始于安土桃山时代长崎港的开拓,在江户时代锁国时期,更是日本唯一的国际贸易港口,与荷兰中国有密切的交流,并有外国人居住区出岛[1]

因此长崎受到西方影响较深,拥有许多欧洲风格的建筑,加上市区多坡道,使得长崎的都市景观和大多数日本其他都市颇为不同。与西方交流的历史使得早期有许多传教士随著商船来到长崎,造成现在长崎拥有较多的天主教信徒,天主教会在长崎单独设有教区。也因为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从江户时期就有许多中国人居住于此,长崎新地中华街是日本三大唐人街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长崎市曾经受到原子弹轰炸,成为继广岛之后世界第二个、也是目前最后一个遭到核武器攻击的城市。

长崎市中心三面环山,因大量住宅建于山坡地上,形成许多阶梯式或位于斜坡的街道。在长崎市现有建成区面积中,高达七成是山坡地。多山的地形虽然成就了长崎特有的都市景观,但也造成了交通阻塞和开发用地受限等问题。近年长崎市的人口减少幅度在日本居于前列,已成为深刻的社会问题。但另一方面,长崎凭借山海毗邻的独特景观和浓郁的异国风情而吸引了众多游客,是日本主要观光都市之一。

历史

十六至十八世纪

长崎的历史开始于1570年(元龟元年)吉利支丹大名大村纯忠将长崎浦开放给葡萄牙人作为贸易港。大村纯忠于翌年在长崎兴建长崎六町。当时长崎六町的居民多是附近的天主教信徒和来自各地的移民。

1580年(天正8年),大村纯忠将长崎奉献给耶稣会。然而在1587年(天正15年),丰臣秀吉在平定九州之后发布伴天连追放令,驱逐天主教传教士,并在翌年将长崎作为直辖领地。在长崎成为直辖领地初期,当局对天主教的管制并不严格,甚至还有新教堂兴建。但在1597年(庆长元年),当局下令处死长崎的26名天主教信徒。1612年(庆长17年)冈本大八事件之后,德川家康更发布禁教令,长崎的教堂全部被毁。1622年(元和8年)更发生55名天主教徒被公开处死的元和大殉教事件。

同一时期,长崎的人口持续增加,城市规模也从最初的6町增加到23町。江户时代初期,长崎虽然是幕府设有长崎奉行的直辖领地,但另一方面也是自治色彩较强的城市。然而在德川幕府开始实施锁国政策之后,长崎开始成为日本唯一的对外贸易据点。1616年,幕府下令外国(中国例外)船只只能在长崎和平户进行贸易。1634年(宽永11年),幕府开始修筑出岛,将散居长崎各地的葡萄牙人集中居住于此。翌年更将外国船只限制在长崎一地,并禁止日本人前往海外和居住在海外的日本人回国。

1637年(宽永14年)发生岛原之乱后,幕府禁止葡萄牙人进入日本,出岛一度变为空地。直到1641年(宽永18年)幕府将原本位于平户的荷兰商馆搬岛出岛为主。这一事件也象征锁国体制的完成。1688年(元禄元年),长崎的中国商船数达到194艘的史上最高纪录。但在翌年,幕府下令将原本散居长崎各地的中国人集中迁移到唐人屋敷。1663年(宽文3年),长崎发生大火,市区大部分被烧毁。此后长崎重新进行都市规划。

十九世纪至二战

十九世纪之后,美国俄罗斯英国的舰船都曾到访长崎并要求开港,但都被幕府拒绝。发生在1828年(文政11年)的西博德事件更使幕府和荷兰的关系更加紧张。1858年(安政5年)安政条约签订之后,长崎成为开港五港之一,但这也象征长崎的贸易垄断地位的终结。开港之后的长崎在市区南郊兴建了外国人居留地,以便隔离外国人和日本人。外国人居留地聚集了众多教堂、领事馆和西洋式住宅,大浦天主堂哥拉巴园等长崎代表性的欧式建筑均修建于十九世纪后期。长崎的产业也在这一时期开始近代化。1861年,长崎首个钢铁工厂竣工。1870年代初期,长崎不仅铺设了和上海之间的海底电缆,还开始了至东京的邮政及电信服务。1886年,停靠在长崎的北洋水师舰上军人未获许可登陆长崎,并和日本警察发生冲突,是为长崎事件,最终以双方各自妥协收场。

1889年,长崎正式设,成为日本首批设市的城市之一。成立之初的长崎市面积有7平方公里,人口有54,502人。十九世纪末期的长崎市集中了海关等重要机构,是中央政府在九州的据点城市之一。但另一方面,由于横滨港神户港门司港的发展,长崎港的贸易地位迅速下降。明治末期时长崎港占全日本贸易额的比重已只有约1%。造船产业在这一时期取代贸易,成为长崎经济的主要产业。1871年,日本政府设立官营三菱重工业长崎造船所,该造船厂在1887年出售给三菱公司之后成长为日本最大造船厂之一,修建了日本首艘铁制蒸汽船“夕颜丸”和首艘大型货客船“常陆丸”。三菱公司还在长崎海域开采海底煤炭,使得长崎成为三菱公司的公司市镇。1920年日本首次人口普查时,长崎的人口达176,534人,是当时九州人口最多城市。

由于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港口的发展,明治之后长崎港的对外贸易主要局限在中国和东南亚。1923年,长崎和上海之间的日华连络船“长崎丸”启航。该船更在1930年实现了和铁路直接换乘。1934年,长崎市举办国际产业观光博览会,象征走出大萧条阴影。然而随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长崎市的军需产业都市色彩日益增强。1942年,武藏号战舰在长崎竣工。长崎市自1944年开始遭到美军六次空袭,目标多是工厂。1945年8月9日,美军在长崎的浦上地区投下原子弹,爆炸中心4公里范围遭到毁灭性打击,造成73,884人遇难、18,409户房屋倒塌受损。长崎市因此和广岛市成为世界迄今仅有的两个被核武器攻击的城市。

战后长崎

长崎市在战后进行土地区划整理,开始复兴进程,并在1949年制定了长崎国际文化都市建设法。长崎市复兴计划方针的特点之一是以20万人口为复兴目标。由于战前长崎市的人口已超过25万,因此这一人口目标低于战前人口最高值,可说是极为罕见。这一情况的原因之一是长崎市受到了战争的极大毁坏,亦反映出多山的地形极大限制了长崎的发展。1955年,长崎市在原子弹爆炸地点附近修建和平祈念像,象征长崎市决意成为和平都市。浦上地区是在原子弹爆炸中受害最严重的地区。战后这一地区的兵工厂用地改为长崎大学的校园,由工业区变为文教区。

1977年,两名犯人劫持了一辆自平户市开往长崎市的公车,并在长崎市内被发现后和警方对峙,最后一人被射杀另一人被逮捕后判刑,是为长崎公车劫持事件。1981年,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访问长崎,并倡议废除核武器。1982年,长崎市发生长崎大洪水,市内在降水开始7小时后雨量就达到530毫米,262人因此遇难失踪,眼镜桥等重要遗迹也被冲毁。1983年,眼镜桥的修复工程竣工。3年之后其他受损的六座石桥也得到修复。

长崎市在1990年代之后发生过两次市长被枪击事件。1990年,时任长崎市长本岛等被极右团体长崎市长枪击事件,幸而留得一命。但2007年,时任长崎市长伊藤一长在被山口组长崎市长枪杀事件之后抢救无效过世。两起事件皆引发社会轰动。近年长崎市人口减少问题严峻。2010年至2015年期间,长崎市是日本人口减少数第二多的自治体。提高都市竞争力以抑制人口流出已成为长崎市的紧要课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