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闽派古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闽派古琴,亦称浦城派或浦城闽派,由福建浦城祝凤谐所创[1],祝凤谐曾评注《春草堂琴谱》,于1855年3月刊行《与古斋琴谱》4卷,首以工尺谱入谱,然后广纳门人,闽派古琴体系逐渐形成。祝凤谐传许渔樵、张鹤,张鹤于1864年,经祝凤谐删订后刊行《琴学入门》2卷,收琴曲20首。

闽派古琴

古琴,又名七弦琴,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相传系伏羲所创,初为五弦,至西周增至七弦。到了清代,古琴广为流行,以吴越为中心,逐渐分出许多流派,影响较大的有四家,即浙派、江派、闽派、川派。闽派,以浦城祝凤喈为代表。浦城闽派古琴已经被评为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闽派古琴代表及其主要传人

祝凤喈,字桐君,约在清嘉庆五年(1800年)出生,同治三年(1864年)还在世。福建浦城城关人。自幼攻读诗书。父亲祝昌时(浦城富绅)去世时,凤喈16岁,其兄凤鸣(字秋斋)时年20岁,家事日绌,赖母维持。凤喈弃举子业,侍理家事。19岁时,听兄在古斋抚父遗之琴,初时索然,嗣后略知音韵,遂请兄授指法,并能弹成曲调。其后日习不缀,其兄又向他讲授律吕(乐律与音律),举前人论说,严析是非,发其所未发。还指导他制琴法和指法字母。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母去世,守孝三年后,重新理琴。30余年的磨砺,祝凤喈鼓琴形成自己的风格,弟兄唱和,受业者不远千里而来,并接纳四方云游天下琴人、词家、诗客、名士。林则徐途径浦城时,亦在祝家琴楼相聚,吟咏唱和。桐君曾以例官浙江东防(今东阳)同知,以琴自娱,所至文躁一时。清咸丰五年(1855年)三月在浦城刊行《与古斋琴谱》四卷。随着此书的传播,培养了一大批琴手,形成一批体现祝凤喈风格的琴家群体,称为闽派古琴,与浙派、苏派、川派鼎立。

祝桐君的高徒为张鹤。张鹤,字静芗,上海邑庙玉清宫道人。少长,喜好杂艺,尤爱古琴,但无名师指导。后读到祝桐君的《与古斋琴谱》,再三读之,悟出音律的精髓。认为“非它所可及,洵后学津梁也”。这时,祝桐君寓居上海,张鹤即拜他为师。祝桐君论议音律精遂,使张鹤升堂入室,琴艺大进,并于同治三年(1864年),经祝桐君鉴定后,刊行《琴学入门》,此书二卷,上卷摘录《与古斋琴谱》,间有自己的议论;下卷专列琴曲。《琴学入门》一书,传播祝桐君的琴学理论、指法字母及工尺等,使闽派古琴艺术得到更大的发展。

随着《与古斋琴谱》和《琴学入门》的流传,使闽派古琴艺术走向大众,私淑弟子日众,民国期间,浦城的李迪瑚即是其中一个代表人物。

李迪瑚(1874~1952年),字聘珍,号葆珊。晚年好佛,又号匏僧,闲云居士。福建浦城城关人。清未拔贡,授候补通判。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法律、经济。民国期间,任过浦城县劝学所所长,创办浦城私立中学,任校长。当选为省参议院候补议员,后任福建省公署咨议等职。

李迪瑚生平曾广置图书,建酌海楼,藏书4万多册。能诗善文,喜好古琴,研究颇有心得,著有《酌海楼琴言》、《酌海楼琴谱》五卷。1985年5月,北京音乐学院教授,中国古琴协会主席吴景略说:“李老前辈(指李迪瑚)昔在沪时为古琴会员,习闽派祝桐君之艺。为闽派之代表,是当时古琴有影响之人物。”

吴燕琳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浦城闽派古琴”代表性传承人[2]

视频

闽派古琴 相关视频

诗言志 歌咏言 闽派古琴传承在路上
何振岱古琴曲《汉宫春》福州闽派古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