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阿都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阿都乡

图片来自网络

中文名 :阿都乡

所属地区:宣威市

阿都乡位于宣威市东北部,距市中心84公里。1986年被曲靖市列为贫困乡,1995年被省政府列为扶贫攻坚乡,2001年被列为云南省20个最边远的民族特困乡之一。全乡辖谷兴、阿都、姜棚、同兴、施都、合庆、梨树、增坪、银厂、发吉、大佐、荣胜等12个村民委员会,其中发吉村为民族村;辖60个村民小组、171个自然村。居住着汉、彝、回、水、壮、白六个民族。有国土面积125.3平方千米。2006年,被曲靖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曲靖市平安乡镇"。 [1]

设施

针对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乡党委政府加大协调力度,争取各类项目支持,积极整合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期间共投资874.6万元建成格-阿弹石公路11.2公里,新修村组公路36.6公里,实现全乡12个行政村、128个自然村通车,自然村通车率上升到74.9%;电网改造4762户 ,电改率达52.4%;投入资金63万元解决了4200人饮水困难。投入860万元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13个村完小点全部实现排危;投入350万元完善水务、畜牧、卫生、司法等站所建设,新建了3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90万元,年均增844万元。其中2007年完成1321万元,比2002年增加853万元。影响地方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得到缓解,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共投资2000余万元修通公路238公里,其中弹石公路11.228公里,共有12个行政村、94个自然村通车,自然村通车率达54.9%;实施电网改造4762户,农户电改率达52.4%;共建管引工程38640米,大小水池216个,小水窖1287个,总容量48300方,自来水饮用率29.9%,全乡65%的群众解决了吃水难问题,3569亩耕地实现农田水利化;投入860万元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13个村完小点全部实现排危;6个手机通讯台确保了干部群众信息沟通;宽带网接通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经济

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14436"发展思路(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坚持科技稳乡、教育兴乡、生态立乡、产业强乡四大战略,突出社会事业、基础设施、作风建设、项目落实四个重点,培育魔芋、竹子、矿产三个后续产业,发展烤烟、蚕桑、生姜、畜牧、核桃、劳务六大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狠抓农业科技措施推广,稳步推进粮食、烤烟、畜牧等传统生产,加快发展蚕桑、生姜等特色产业,积极培育林果、矿产等新兴产业。年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近6万亩,推广玉米四配样板、马铃薯双垄高墒样板5000亩;烤烟统一种植"红大"品种4500亩;实施退耕还林10110亩,配套种植蚕桑6140亩;扶持发展养猪专业户533户,建有一类生猪养殖小区1个、二类生猪养殖小区3个、仔猪扩繁场1个、养牛小区1个、养羊小区1个;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12847人,劳务收入突破2500万元。实现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7369万元,"十五"以来年均增速17%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82元,年均增150元;粮食总产实现产量1321.4万公斤;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0万元,年均增速15%。

阿都乡1992年在同兴村试种蚕桑100亩,发展到8个村委会6140亩,年产蚕茧已达66.7吨,加工销售1-4公斤 "同兴牌"蚕丝被4000余床,纯手工制作的蚕丝被纯天然,原生态,绿色环保,质优价廉,柔软舒适,供不应求。清朝搭棚看姜而得名的"姜棚小黄姜"共种植1200亩,年产生姜1800吨,加工销售的姜丝、姜片、姜粉等礼品姜肉质细嫩,色泽清黄,丝少微甜,是健胃调脾、辛辣芳香、口味纯正、回味无穷的人间美食,具有温中止呕、散寒止咳、发汗解表、排毒利水之药用功效。


生态

宣威市阿都乡始终坚持"科技兴乡、生态立乡"发展战略,生态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森林覆盖率从2002年的3.02%提高到32.2%,该乡恶劣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的良好局面。阿都乡边远偏僻,自然生态环境比较恶化,2002年全乡的森林覆盖率仅为3.02%。该乡不断强化林政执法和森林管护,借助退耕还林机遇,切实做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减轻农民负担三个结合,认真实施天保工程、河堤治理和组织乡村干部进行义务植树,大干生态工程建设。共实施退耕还林10110亩,扶持发展蚕桑、板栗、藤梨、核桃等经济林果10700亩,其它造林面积14500亩。全乡的森林覆盖率从2002年的3.02%上升到32.2%。

视频

云南省宣威市阿都乡大佐村航拍视频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