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阿都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阿都鄉

圖片來自網絡

中文名 :阿都鄉

所屬地區:宣威市

阿都鄉位於宣威市東北部,距市中心84公里。1986年被曲靖市列為貧困鄉,1995年被省政府列為扶貧攻堅鄉,2001年被列為雲南省20個最邊遠的民族特困鄉之一。全鄉轄谷興、阿都、姜棚、同興、施都、合慶、梨樹、增坪、銀廠、發吉、大佐、榮勝等12個村民委員會,其中發吉村為民族村;轄60個村民小組、171個自然村。居住着漢、彝、回、水、壯、白六個民族。有國土面積125.3平方千米。2006年,被曲靖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曲靖市平安鄉鎮"。 [1]

設施

針對基礎設施發展滯後,鄉黨委政府加大協調力度,爭取各類項目支持,積極整合資金,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期間共投資874.6萬元建成格-阿彈石公路11.2公里,新修村組公路36.6公里,實現全鄉12個行政村、128個自然村通車,自然村通車率上升到74.9%;電網改造4762戶 ,電改率達52.4%;投入資金63萬元解決了4200人飲水困難。投入860萬元完善教育基礎設施建設,13個村完小點全部實現排危;投入350萬元完善水務、畜牧、衛生、司法等站所建設,新建了3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690萬元,年均增844萬元。其中2007年完成1321萬元,比2002年增加853萬元。影響地方發展的"瓶頸"制約因素得到緩解,發展後勁不斷增強。 共投資2000餘萬元修通公路238公里,其中彈石公路11.228公里,共有12個行政村、94個自然村通車,自然村通車率達54.9%;實施電網改造4762戶,農戶電改率達52.4%;共建管引工程38640米,大小水池216個,小水窖1287個,總容量48300方,自來水飲用率29.9%,全鄉65%的群眾解決了吃水難問題,3569畝耕地實現農田水利化;投入860萬元完善教育基礎設施建設,13個村完小點全部實現排危;6個手機通訊台確保了幹部群眾信息溝通;寬帶網接通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經濟

鄉黨委政府緊緊圍繞"14436"發展思路(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堅持科技穩鄉、教育興鄉、生態立鄉、產業強鄉四大戰略,突出社會事業、基礎設施、作風建設、項目落實四個重點,培育魔芋、竹子、礦產三個後續產業,發展烤煙、蠶桑、生薑、畜牧、核桃、勞務六大產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狠抓農業科技措施推廣,穩步推進糧食、烤煙、畜牧等傳統生產,加快發展蠶桑、生薑等特色產業,積極培育林果、礦產等新興產業。年均糧食作物種植面積近6萬畝,推廣玉米四配樣板、馬鈴薯雙壟高墒樣板5000畝;烤煙統一種植"紅大"品種4500畝;實施退耕還林10110畝,配套種植蠶桑6140畝;扶持發展養豬專業戶533戶,建有一類生豬養殖小區1個、二類生豬養殖小區3個、仔豬擴繁場1個、養牛小區1個、養羊小區1個;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12847人,勞務收入突破2500萬元。實現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7369萬元,"十五"以來年均增速17%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082元,年均增150元;糧食總產實現產量1321.4萬公斤;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00萬元,年均增速15%。

阿都鄉1992年在同興村試種蠶桑100畝,發展到8個村委會6140畝,年產蠶繭已達66.7噸,加工銷售1-4公斤 "同興牌"蠶絲被4000餘床,純手工製作的蠶絲被純天然,原生態,綠色環保,質優價廉,柔軟舒適,供不應求。清朝搭棚看姜而得名的"姜棚小黃姜"共種植1200畝,年產生薑1800噸,加工銷售的薑絲、薑片、姜粉等禮品姜肉質細嫩,色澤清黃,絲少微甜,是健胃調脾、辛辣芳香、口味純正、回味無窮的人間美食,具有溫中止嘔、散寒止咳、發汗解表、排毒利水之藥用功效。


生態

宣威市阿都鄉始終堅持"科技興鄉、生態立鄉"發展戰略,生態工程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森林覆蓋率從2002年的3.02%提高到32.2%,該鄉惡劣的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共贏的良好局面。阿都鄉邊遠偏僻,自然生態環境比較惡化,2002年全鄉的森林覆蓋率僅為3.02%。該鄉不斷強化林政執法和森林管護,藉助退耕還林機遇,切實做到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減輕農民負擔三個結合,認真實施天保工程、河堤治理和組織鄉村幹部進行義務植樹,大幹生態工程建設。共實施退耕還林10110畝,扶持發展蠶桑、板栗、藤梨、核桃等經濟林果10700畝,其它造林面積14500畝。全鄉的森林覆蓋率從2002年的3.02%上升到32.2%。

視頻

雲南省宣威市阿都鄉大佐村航拍視頻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