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陆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陆璀 (1914年4月13日-2015年2月16日),浙江吴兴人,中国革命家。

生平

1931年,十七岁的陆璀由于母亲患病,不愿其远离而从苏州振华女校辍学在家,每天读书看报。她从《大众生活》周刊上看到“九一八”事变的报道后满腔悲愤,她想参加爱国学生的队伍,却因伺候母病不能离开而苦闷不已。为了抗日救国出力,陆璀写信向《大众生活》主编邹韬奋求助。邹韬奋先生充分肯定了陆璀的爱国热情,并建议她就近选择一所大学,进一步学习。同年陆璀考取了苏州东吴大学,与邹韬奋先生开始了长达数年的书信往来。

1932年,由于对东吴大学稀薄的政治空气感到失望,陆璀向往着“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北方,于是负笈北上,考入清华大学社会系。1935年,陆璀担任了清华大学学生救国委员会委员。一二·九运动的前奏奏响时,她和清华学子一同办起了抗日壁报,主动发表了壁报的发刊词《华北的丧钟敲响了!》[1]

投入革命潮流

迫于当局压力,清华大学将陆璀开除,并将她送至他处加以保护。从此,陆璀投入了更大的革命高潮,1936年任全国学生救国联合会宣传部部长。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6年3月初,陆璀隐蔽在斯诺家中。1936年9月她受全国学联派遣,到日内瓦出席首届世界青年大会,陆璀代表中国学生发言,把中国学生的战斗呼声带到了世界讲坛。1938年又代表全国学联出席第二次世界青年大会,并被派往法国、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进行国际宣传。精通法语。1938年底,陆璀在巴黎吴玉章的《救国时报》编辑部工作,结识了去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会议后来任新四军政委的饶漱石,两人相爱,结为夫妇。1938年生有女儿陆兰沁。后随饶漱石奉命去美国工作。1939年与饶漱石从美国奉命回国工作。1947年代表解放区妇联赴法国巴黎任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书记处书记。 1947年夏,陆璀参加中国解放区青年代表团出席在布拉格举行的第一届世界青年联欢节[2]。1949年奉命回国,带出生后一直留在巴黎的女儿陆兰沁回到了上海

建国之后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第二届常委兼国际工作部部长。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妇联第四届常委。

1979年,陆璀参加中国人民友好访问团赴美国访问。40余年前曾帮助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美国老朋友迈克斯·格兰尼奇(30年代是在上海出版的英文杂志《中国呼声》的主编),在中国访问团的名单上发现了陆璀的名字时,无比欣喜。他立即写了一篇热烈欢迎中国人民友好访问团的文章,发表在美中友协的特刊上。同年,陆璀又率领中国妇女代表团访问了印度斯里兰卡。1980年,陆璀出席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妇女十年”中期会议(即第二次世界妇女大会),担任中国代表团副团长。1984年,她又率领中国对外友协代表团访问了朝鲜。1995年,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非政府论坛。对外友协副会长、中美友协副会长,第二、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晚年生活

陆璀与朱子奇晚年住在北京城内一幢普通的宅院里,拥有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庭。她经常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热心妇女儿童福利事业,为各项有利于人民的基金会捐款资助,并和外国老朋友们电讯联系。陆璀极少向人们提及她在抗日救国学生运动和国际活动工作中所作的历史贡献,因而许多往事连她的儿女都不知道。

2001年4月,陆璀向党中央写信,为前夫饶漱石申诉,信中提到:“饶漱石是有一定错误的,但其性质不属于反党,更不是反革命,因而是人民内部矛盾,决不是敌我矛盾;对他的问题的定性定错了,处理太重了。所谓“高饶反党联盟”,其实有无此事,值得重新考虑。恳切希望党中央组织力量对此案进行复查,再作出符合历史本来面貌的结论。”

2015年2月16日,陆璀病逝于北京,享年100岁。

视频

陆璀 相关视频

陆璀 为唤起民族觉醒振臂高呼
陆璀访谈:“一二·九”与青年学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