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陈世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世骥,编写了《琴学初津》。

陈世骥,字良士,吴江人。工于琴,兼长书、画、铁笔。近代琴家。

清末民初吴江松陵人,具体生卒时间不详。透过《琴曲集成》第二十八册剧本提要和《琴学初津》杨庆龄的序,我们可以知道:陈世骥,字千里,号良士,别号红梨听松客,又号守一子、乐琴居主人、且耐庵主人、良道士等。

从小爱弹琴读琴书,喜欢研究音律和琴学理论,在他琴学素养成长时期,江南琴学衰微,虽然流传的琴谱丰富,但是鱼龙混杂,正伪难辨,陈世骥既没有同好可以探讨,也得不到正统流派老师的传授,深以为撼。后得到闽派琴家祝桐君的《与古斋琴谱》后,才有所领悟。

光绪辛卯年(1891)陈世骥在上海认识了祝桐君、何桂笙两位琴家,遂拜两位先生为师,一起研讨琴学。其后他又参阅了通州琴家王坦的《琴旨》,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琴学思想。他于1902写成了琴学著作《琴学初津》,该书编写历经二十年,改写了三次,虽未正式出刊,但颇有影响[1]

陈世骥得到《与古斋琴谱》之后,“眠食与俱者三阅寒暑”。在演奏中他又融会了王坦的《琴旨》, 在上海祝桐君何桂笙一起研讨,编写了《琴学初津》。二十年中改写了三次,于1902年定稿,虽未及付印,但颇有影响。书中所收五十曲,他都详加评论,被认为“无不中彀,言之启豁人心,句句开通奥窍”。“同调诸公无不叹服”,“从学者桃李盈门”


參考資料

  1. 吴江籍古琴家陈世骥小传. 2020-1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