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祝桐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祝桐君(公元十九世紀),名鳳喈,字桐君,福建浦城人,清朝琴家,浦城琴派創始人。又稱 閩派 ,是清代後期興起於福建浦城的一個古琴流派,其風格特點以恬逸幽靜見長。

祝桐君之父好琴,家有藏琴數十張,以「十二琴樓」專貯[1]。祝桐君的哥哥祝鳳鳴,字秋齋,繼承了家學。祝桐君十九歲起從兄學琴三十多年。後來祝桐君到江浙作官,攜琴而往,所至之處,皆以琴藝名噪一時。「以琴受業者,恆不遠千里而來」。他的弟子中,以許海樵最為有名。

創立浦城琴派

祝桐君經過多年努力,搜集了明、清兩朝三十多種琴譜。經過比較,他認為蘇琴山的《春草堂琴譜》最為優秀。他以此為基礎,祝鳳喈諳熟古譜,精通音律,而且彈奏指法高妙。新作琴譜《風雲際會》,表露了祝鳳喈對家園前途的憂憤,志概凜然。又首創彈奏新法,在減字譜旁加工尺,以便初學。撰寫了《與古齋琴譜》。祝鳳喈以豐富的理論和實踐,成為閩派古琴學的一代宗師。並創立了浦城琴派。祝鳳喈曾任浙江東防(今東陽)同知。宦遊江浙,以琴自娛,所至名噪一時。祝桐君一生對古琴藝術所做的貢獻,深受讚揚,成為一代名流琴家。

參考資料

  1. 中囯藝朮史: 音樂卷.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