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陳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陳璸(1656年7月17日-1718年10月27日),文煥眉川中國廣東海康(今屬雷州)人,清朝官員,官至福建巡撫,兼攝閩浙總督,為知名的清官,曾被康熙帝親口讚賞,言曰:「陳璸居官甚優,操守極清。朕亦見有清官,如伊者朕實未見;既從古清官,亦未見有如伊者」。

生平

清順治十三年丙申(1656年),閏五月二十三日巳時,公生于海康東湖村[1];去雷城東洋之十五里。 雷州府志:陳璸,海康東湖村人【按陳氏家譜」:村名又稱南田。雍正二年,移居郡城東門內;在府縣城隍廟之前。廟旁舊有鐘樓,故今咸曰「鐘樓陳氏[2]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陳璸中進士,候銓[3]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派至福建古田縣任知縣。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轉任台灣縣知縣[4]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調回京職,任刑部主事。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任福建分巡台灣廈門道,並重修《台灣府志》,任內廢除「官莊」租賃收入,頗益民生。因治績卓着,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擢為湖南巡撫,然而時大學士上曰:「陳璸操守清廉,是一正人,但無甚才能,江南地方煩劇緊要,非伊所能。福建地方伊尚熟悉,着調福建巡撫,令速赴任。」[5]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調任福建巡撫

康熙五十七年戊戌(1718年),以病乞休,詔慰留之,十月初三日辰時,公卒於福建巡撫官署,年六十三。追授禮部尚書清端[6]

歷史評價

陳璸逝世後,台灣人民感其恩德,紛紛立祠紀念他。關於祠內塑像《粵屑錄》(劉世馨)是這樣記載的:"祠內所塑像,是自台灣附海送舶來者。聞百姓塑公像二,一留台,一還雷。塑像時百姓環集數公須若干,莖其黑白長短,皆百姓如式自鑷已須,交塑匠共成之。非甚德盛,孰能如斯!"

以史為鑑。陳璸之所以得到人民的愛戴,留下不可磨滅的政績,首先在於他的為公、為民的思想,雖有其時代的局限,但他創業以民為本的精神,今天仍有借鑑的作用。

其次,陳璸的以身作則,是使政治清明的關鍵所在。他能"率之以廉",曾將應得的俸銀三萬兩捐以修理炮台等公事。官莊歲入,他也"悉以歸公,秋毫不染"。康熙54年(公元1715年)冬,閩浙總督入京,陳璸暫兼總督事,奉命巡海,他自帶行糧,摒絕沿途供頓,同時把所屬公費一萬五千兩,撥充公響,用於地方事業。在個人生活上,做到"衣御布素,食無兼味。,生活十分儉樸。但凡是於民有利之事,他便盡力而為,往往是"不動聲色,煥然一新"。

再次是作風深入。陳璸經常去郊野詢訪疾苦,遇到災荒,身先士卒,深入現場抗災,還常微服暗訪,掌握情況。如康熙53年(公元1714年)間饑荒,他單騎履田勘察,減輕百姓田賦;對街訪市肆,也常巡察,採取整頓措施,使市場繁榮,經濟發展。他還深夜躬巡學區,聽到讀書聲,則重獎之,鼓勵讀書。

個人作品

璸服御儉素,自奉惟草具粗糲。居止皆於事,昧爽治事,夜分始休。在福建置學田,增書院學舍,聘主講,人文日盛。雍正中,入祀賢良祠。乾隆初,賜其孫子良舉人;子恭員外郎,官至知府。嘗言:"貪取一錢,即與百千萬金無異"。歷官應得銀數十萬兩,俱交公費或濟民,卒時僅一布袍、衾而已。官民感泣。《清代七百名人傳》載聖祖嘉曰"從古清臣亦未必有如伊者"。康熙五十七年卒。贈禮部尚書,諡清端。璸著有清端集八卷,凡文七卷,詩一卷,《四庫總目》傳於世。

紀念

1.台灣台南市北極殿,便刻有陳璸的神像予以祭祀。該廟亦有陳璸所獻的「辰居星拱」匾,落崁年份是康熙癸巳(1713年)仲冬[4]

2.台灣台南市孔廟的古物保存暨展覽室內,留有一面陳璸於癸巳年落款的石碑。


  • 劉寧顏編,《重修台灣省通志》,台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桉館,《康熙起居注v.3》(北京市:中華書局,1984年,第一版),頁2229-2230。
官銜
前任:
盧承德
台灣府台灣縣知縣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上任
繼任:
王仕俊
前任:
周元文
福建分巡台灣廈門道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上任
繼任:
梁文科
前任:
周元文
台灣府知府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兼攝
繼任:
馮協一
前任:
滿保
福建巡撫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上任
繼任:
呂猶龍

視頻

廣東省雷州市陳璸紀念館

著名清官陳璸身世之謎:到底是雷州人還是南三島人?

視頻

參考文獻

  1. 清順治十三年丙申(1656年),閏五月二十三日巳時,公生于海康東湖村 ,春在民間-weixin.qq.com - 2021-04-19
  2. 廟旁舊有鐘樓,故今咸曰「鐘樓陳氏 ,百度文庫 - https://wenku.baidu.com/...- 2022-10-7
  3.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陳璸中進士,候銓 ,廉潔廣大-weixin.qq.com - 2020-08-08
  4. 4.0 4.1 卓克華. 《從寺廟發現歷史─台灣寺廟文獻之解讀與意涵》. 揚智文化. 2003-11: 頁244. ISBN 957-818-526-X. 
  5. 中國第一歷史檔桉館. 《康熙起居注v.3》. 中華書局. 1984: 頁2229–2230. 
  6. 「福建通志」本傳:『當屬纊,一綈袍,覆以布衾而已。屬員入視,莫不感涕;民有相向哭於途者』。「家傳」:『公自筮仕古田至為巡撫二十年,孑身於外,未嘗延致幕客。父子睽隔數千里,不能具舟車通往來。傔從一、二人,官廚惟進瓜蔬:皆人情所萬不能堪者。而公恬然處之,終其身』。「請祀鄉賢呈」:『始終惟凜四知,出處皆同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