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陈惜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惜姿

图片来自大纪元时报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

母校    香港大学

出生    102 x 97 cm

性质    记者,采访顾问,专栏作家

陈惜姿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高级讲师,任教中文采访

简介

香港大学文学院学士毕业及新闻硕士毕业。陈惜姿曾任职记者多年,现时亦为中大新传学院实习刊物《大学线月刊》的采访顾问

陈惜姿曾在《明报》任职记者,后来成为《壹周刊》的副总编辑,人物专访为她的专长,曾访问数学家丘成桐小说家金庸、阶下囚许仕仁等名人。

陈惜姿的著作包括有:《壹流人物》、《区区大事》及《天水围十二师奶》。现亦在《明报》副刊专栏“女人心”写稿。

国民教育家长关注组

陈惜姿是国民教育家长关注组的召集人。在2012年教育局推行德育及国民教育科时,陈惜姿出席公开活动和电台节目时指,课程指引对如何区分“国”与“党”只字不提,当中要求教师以情“感动”、“激励”学生、“孕育真情”,她认为是脱离客观观察、思考、分析及审辩的理性学习,所以其要求教育局立即撤回国民教育课程、以及重新谘询教师、家长和学生等[1]。陈惜姿曾多次向传媒表示政府寸步不让,呼吁要抗争到底[2]

2012年8月9日,在香港电台节目《千禧年代》中,陈惜姿表示,她只是一群著紧子女的家长,无意取代资深教育工作者而对香港教育课程作规划[3]

文汇报》的马彦批评,陈惜姿的出现与2012年9月的立法会选举有关[4];陈予以否认,是教育局计划于2012年9月3日开展国民教育[5]

宣布搁笔

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高级讲师陈惜姿今日(25日)在其《明报》专栏宣布搁笔。文章以“道别”为题,提到又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带著孩子离港。她感慨道别太多,内心已疲倦不堪;在《明报》写专栏16年,再忙也坚持,但近来“从心底冒起的疲惫,令下笔时常觉力有不逮,是时候搁笔一会了”。

陈惜姿在专栏表示,再有好友离开香港,送机当晚去了近20人;虽然她没到场,但“看到他们拍下的片段,他俩跟朋友逐个拥抱,我想到要相隔多久才再见面,便开始忧郁”。她写道,若自己是“站在出境闸口那人,一定是唏嘘多于欢笑”,愈多朋友相送心里愈是不舍,“与其愁肠百结,或许安静离去,是较不伤身的选择。”

陈惜姿说,离开者要面对陌生国度,留下来的也要每天适应“新生活”,都不容易。她又指,在离别的时节,围炉分外积极。“每次聚头都当作最后一次,不知下次见面,又有谁已离开?告别太多,表面看来一切如常,但内心已疲倦不堪。”

她提到自己在《明报》写专栏16年,最忙碌时仍没脱稿,但近来多次忘记交稿,对于编辑的苦候“深感抱歉”。她说,“从心底冒起的疲惫,令下笔时常觉力有不逮,是时候搁笔一会了”,并向读者道别,“《明报》的读者是最好的”,感谢读者多年来的关心及来信,“希望各位珍重,后会有期”。

陈惜姿曾在《明报》任职记者,后来成为《壹周刊》副总编辑。在2012年教育局推行德育及国民教育科时,陈惜姿担任国民教育家长关注组的召集人,曾公开批评课程指引脱离客观观察、思考、分析及审辩的理性思考,要求教育局立即撤回国民教育课程、以及重新谘询教师、家长和学生等的意见。

国安法落地后,不时有专栏作家宣布搁笔。前香港中文大学新闻及传播学院教授马杰伟上月在《明报》宣布结束其20多年的专栏;《信报》创办人林行止于7月告别读者时坦言,搁笔的决定是“仍有选择自由之下作出的自由选择”;前公务员事务局局长王永平同月在《am730》专栏中宣布封笔;中大政治与行政学系高级讲师蔡子强也在6月搁笔,感叹“今天自己写政治评论,已经改变不了什么”。[6]

影片

国安法落实后,不时有专栏作家宣布搁笔。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高级讲师陈惜姿今日(25日)在其《明报》专栏宣布搁笔。

参考文献

  1. 陈惜姿:守护下一代,守护香港的将来. 明报. 2012年7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5). 
  2. 陈惜姿:政府寸步不让. 明报. 2012年7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5). 
  3. 国民教育家长组要求重新谘询. 商业电台. 2012-07-23 [2012-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4. 反国教白色恐怖才是学校压力根源. 《文汇报》. 2012-09-27 [2012-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6). 
  5. 陈惜姿反驳选举操作指控. 明报. 2012年7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5). 
  6. 再有专栏作家搁笔 陈惜姿:从心底冒起的疲惫 令下笔时常觉力有不逮,大纪元时报,2021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