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陳秀喜(1921年-1991年),臺灣女詩人。經歷過從日文書寫轉換到中文書寫的時期,曾任「笠」詩社社長,於1973年寫的〈台灣〉一詩,曾被梁景峰改編歌詞,更名為〈美麗島〉,並由李雙澤作曲,民歌手胡德夫等人演唱。她有「台灣第一位女詩人」以及「台灣女性主義詩人的先驅」之譽。
經歷
1921年出生於新竹,生父陳買年輕時服務於新竹糖廠,她是家中第八個小孩,被母親送給同鄉且住在附近的人陳金作為為養女,養父經營印刷廠,家中寬裕,曾請一位家庭教師教她讀漢文[1],畢業於新竹女子公學校後,並未繼續升學,但16歲時以日文撰寫詩歌俳句,20歲在日語講習所擔任講師[2]。
1942年她與員林人張以謨先生結婚,不久先生辭去彰化銀行新竹分行的工作,改去上海的三井洋行服務,兩人一同搬往上海,之後又在杭州住了一年[1],但是由於婚姻生活並不如意,轉而寄情在詩文的創作,這時期所創作的〈棘鎖〉、〈灶〉、〈玫瑰〉等詩,都與其現實生活經驗有關[3]。1946年兩人抱著兩個月大的大兒子回台,之後在養育兩男兩女,管理家事之外,自修中文[1]。
1967年在吳瀛濤的介紹,加入笠詩刊社,數年後當上社長;在1970年於東京出版日文古典詩集(又名短歌集)書名為《斗室》,在1971年出版第一部中文詩集,1975年又在東京出版日文譯詩集《陳秀喜詩集》;並在1976年詩人節,獲頒「優良詩刊獎」[1]。
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發生,她在1973年創作的詩作〈臺灣〉被淡江大學教師梁景峰改寫為校園民歌〈美麗島〉,由李雙澤作曲,民歌手楊祖珺、胡德夫等人傳唱[4]。1978年以〈我的筆〉獲得美國詩作競賽第二名[2],同年陳秀喜因婚姻變故自殺、聲帶受損[5],後來終於決定離婚,從台北天母搬往關仔嶺明清別墅,取名「笠園」[4]。1979年因為美麗島事件的牽連,〈美麗島〉一度遭到禁唱,陳秀喜也蒙受池魚之殃,上了黑名單[3]。
1985年,她再度結婚遷居嘉義市,但同年底因婚姻不諧離婚,離婚官司訴訟多時,陳秀喜身心俱疲[6]。
1991年,陳秀喜逝世,終年70歲。在她死後的1992年,家屬設立「陳秀喜詩獎」,於每年母親節頒獎,得獎者包括了杜潘芳格、利玉芳、江文瑜、張芳慈、江自得、詹澈等後輩詩人[4]。
著作
她的詩作與內涵有四個主題:母愛與親情的慈藹光輝、青春戀情追求的表白、掙脫父權的先進女權主義護衛者、鄉土情與國族愛[4]。
- 1971詩集覆葉。台北:笠詩刊社。
- 1974樹的哀樂。台北:笠詩刊社。
- 1975陳秀喜詩集,大野芳譯。東京都:陳秀喜來日記念詩集刊行會。
- 1981灶:陳秀喜詩集。高雄:春暉出版社。
- 1989玉蘭花:陳秀喜詩文集。高雄:春暉出版社。
- 1997
改編
她的作品常被改編成歌曲,除了1978年〈台灣〉被改編成〈美麗島〉外,在1964年有〈雨中思情〉、〈瀟灑的你〉;1977年金韻獎的〈青鳥〉、〈山與雲〉[1]。
語錄
- 「我的日語講得好是一種悲哀,我的故鄉被殖民過的傷痕還存在……」[7]
影片
相關研究
- 陳玉玲,1997,台灣女性的內在花園:陳秀喜新詩研究。竹塹文獻:6-25。
- 戴寶珠,2002,一株樹的文化寓言:陳秀喜戰後新詩的反殖民內涵與呈現。靜宜人文學報:65-90。
- 李魁賢,1998,陳秀喜年表初編 (續)。笠:124-43。
- 李元貞,1997,從「文化母親」的觀點論:陳秀喜與杜潘芳格兩位前輩女詩人的精神映照。竹塹文獻:26-30。
- 林梵,2000,大家的陳姑媽:陳秀喜的人與詩。聯合文學 16:55-56。
- 阮美慧,1996,笠詩社跨越語言一代詩人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 阮美慧,2002,台灣精神的回歸:六、七○年代台灣現代詩風的轉折。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博士班博士論文。
- 王惠萱,2002,台灣現代女詩人作品主題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 鄭慧如,2002,陳秀喜詩中的倫理與自我。竹塹文獻:16-37。
- 張惠婷,2017,斗室裡的星空──陳秀喜短歌研究。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碩士論文。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1.3 1.4 陳秀喜自傳. 國立東華大學 數位文化中心. 1984-09-16.
- ↑ 2.0 2.1 莊永明,林秋滿. 台灣心女人. 遠流 . 2000: 127.
- ↑ 3.0 3.1 跨國界的女詩人─陳秀喜(1921-1991).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 4.0 4.1 4.2 4.3 莫渝. 人物/台灣第一位女詩人陳秀喜. 民報. 2015-09-02.
- ↑ 洪淑苓. 思想的裙角: 臺灣現代女詩人的自我銘刻與時空書寫.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14-05-20: 211.
- ↑ 李魁賢. 陳秀喜年表初編. 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1997: 210.
- ↑ 人物誌. www.hcccb.gov.tw. [2017-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