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隆尧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隆尧县,隶属于河北省邢台市,位于邢台市中部,西北东南与内丘、任县、巨鹿、宁晋、柏乡六县相连,面积7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2.04万人(2016年),辖6镇6乡,县城驻地隆尧镇,双碑乡、东良乡、北楼乡、魏庄镇、莲子镇镇是邢台市一城五星整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隆尧县是隆平县和尧山县合并而成,尧山历史悠久,是邢州九县之一,李唐皇室祖籍地[1],尧帝在此封疆,历史上涌现出战国名将李牧、后周皇帝郭威柴荣、隋翻译家彦琮等名人志士,现有唐祖陵、柏人城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隆尧秧歌、招子鼓、泽畔抬阁等已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隆尧曾先后获得“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一流供电县”、“河北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等称号。2016年,隆尧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04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7亿元。

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隆尧县位于河北省南部,邢台市中部,东临巨鹿县,南依任县,西接内丘县、临城县,北连柏乡县、宁晋县。县境地跨东经114°33′—115°02′,北纬37°12′—37°33′之间,最大横距40公里,最大纵距39.5公里,行政区域面积749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隆尧镇康庄路215号,西南距邢台市区55公里处,西北距省会石家庄81公里。

地形地貌

隆尧县地处太行山东麓的冀南平原。西、中部属山前冲积平原,东部属冲积平原,中间有少量交接洼地。地势西高东低,海拔25~60米之间,坡降1/1000,全县小平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96%。

平原

隆尧县中部为平原,面积340.01平方公里,地势平坦,耕地连片,土层较厚,土体疏松,适种性广,是隆尧县重点粮、棉、油产区。

水文

隆尧全县河流横跨2个水系。滏阳河以西为子牙河水系,面积676.2平方公里。滏阳河以东为黑龙港水系,流域面积72.8平方公里。境内有5条主要河流,总长107.6公里。河网密度0.144公里/平方公里。径流总量545米/秒。滏阳河、北澧河、小漳河南北纵贯县境东部。泜河自西向东偏北穿越县境,午河自西向东横跨县境北部,均属季节性河流。

土壤

隆尧境内土壤共有4个土类、8个亚类、13个土属、57种土种。4个土类为潮土、褐土、风沙土、盐土。潮土和褐土面积最大,潮土分布在县城以东、固城以南,面积59.7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53.6%;褐土分布在县城以西、固城以北,面积44.7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44.8%;泜河两侧及其故道有风沙土5.35万亩,占总面积的0.5%;小漳河两侧有点片分布的盐土1.35万亩,占总面积的0.12%;山口一带有裸露岩石0.75万亩。

山丘

县境西部有宣务山(尧山)、茅山2座孤立峭山,面积5.8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56.9米。还有尹村、王村、干言、北村、东候、木花、双碑和崔庄8个垄岗零星分布,面积约18平方公里,海拔均在60米以下。

洼地

隆尧县东部为洼地,是800年前黄河故道的西部边缘地带,为古大陆泽遗址,属黑龙港流域的一部分,面积92.5平方公里。该区的海拔高程较西、中部低,最低处海拔25米(杨家窑乡黄庄),最高处的海拔27.6米(白家寨)。

气候

隆尧县属暖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12.8°C。1月平均气温-3.6℃,极端最低气温-24.8℃;7月平均气温26.8℃,极端最高气温42℃。全年无霜期195天。年日均气温大于0℃的持续天数284天,大于5℃的持续天数248天。平均年降水量524毫米,春季较少,夏季较多,年极端降水量最多为1121.1毫米(1963年),最少为249.7毫米(1972年),年相对变率30%。全年日照时数平均2674小时,太阳年辐射总量128.5千卡/平方厘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隆尧县可利用水资源在现状条件下一般年份为1.263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1.133亿立方米,地表水0.13亿立方米。另在尧山东麓有重碳酸钙镁型矿泉水,分布面积24平方公里,含水层厚度20米,赋存的地下水为4.8亿立方米,允许开采量1000立方米/天。

土地资源

隆尧县土地总面积1118774.9亩,其中农业用地854351.7亩,非农业用地154053.7亩。另在县境西部岗坡丘陵处有未被利用土地110369.5亩,多为含砾石的褐土和石灰性褐土。

矿产资源

石灰岩

石灰岩分布在宣务山,矿区向东北延长3公里,宽约1-2公里,面积5.8平方公里,地质储量3亿吨,其中水泥用石灰储量3988万吨。

大理石

大理石蕴藏于宣务山下,地质储量为294.75万立方米。大理石矿主要有三层:张夏组下部的“花斑玉”、上部“尧山玉”和长山组中的“紫竹叶”、“黄竹叶”。其中“尧山玉”大理石根椐内叠层石形态的不同又分“波浪”、“虎斑”、“牡丹”、“地龙”、“月季”5个品种。

烟煤

主要分布于尧山周围和亦城村周围,为隐伏煤田,范围20平方公里,煤埋深180-350米,地质总储量为22021.2万吨。煤质煤牌号属气煤和气肥煤,原煤的容重1.4,是优质配焦和工业用烟煤。亦城村煤区范围3.56平方公里,埋深130米,地质储量2377万吨,可采储量614万吨,煤田总厚度10.74米 。属一残存的全隐伏含煤区,所采煤牌号为气肥煤,是优质配焦和工业用烟煤。

石膏

石膏主要分布在双碑乡境内,面积14平方公里,矿体面积8平方公里,最浅埋深100米,含矿带厚度达390米左右,单层最大厚度120.79米,主要成分以软石膏为主,地质储量为74805.9万吨。

河砂分布于20公里长的泜河故道中,储量为2000万立方米。呈灰白色,砂质优良。

人口民族

人口

仰韶文化时期,境内已有人类繁衍生息。古代由于医疗卫生条件差,加之战争、灾疫,人口死亡率较高。明代永乐二年(1404年),大批山西移民迁居至此,约占境内当时人口的五分之四。清代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隆平县人口56989人。同治十一年(1872年),唐山县人口62476人。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不断增长。1949年,隆尧县总人口21.94万人,1968年达到30万,1985年增长至40万,2007年突破50万人。

2014年,隆尧县总户数157948户,户籍人口549411人,其中男性284479人,女性264932人;18岁以下125657人,18—35岁157731人,35—60岁182418人,60岁以上83605人;全县常住人口517098人,其中城镇人口200095人,城镇化率38.7%。2014年出生8501人,人口出生率15.96‰,出生人口性别比116.53:100,死亡3307人,人口死亡率6.21‰;自然增长519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9.75‰。

民族

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隆尧县汉族人口506317人,占总人口的99.954%;少数民族人口235人,占0.046%,其中回族136人,满族38人,蒙古族31人,哈萨克族14人,瑶族6人,黎族佤族各3人,彝族壮族白族乌孜别克族各1人。

文化遗产

隆尧秧歌

隆尧秧歌戏是由当地劳动人民在插秧、收获劳作时产生的“稻歌”发展变化而来的,诞生于明末清初,嘉庆年间开始组班登台,是河北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传统剧目丰富,共有二百多出。隆尧秧歌戏语言通俗晓畅、质朴生动,唱词的结构以七言、十言为主,绝大部分剧本以念为主,以唱为辅。唱腔古朴,伴奏简易,徒歌干唱,伴奏仅有武场,以鼓锣镲梆为主,后期增添弦笙笛等文场乐器。

泽畔抬阁

抬阁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扛神"活动,后逐渐演变为抬由活人化妆的"神",又变为四人抬,再演变为现代的八人抬阁。明初马姓二兄弟由山西洪洞移民至泽畔村,带来的抬阁流传至今。泽畔抬阁逢龙虎年表演,表演时用排鼓、别杠开路,武术、秧歌、太平车、旱船、拉碌碡等断后,中间八人抬阁,一演员长时间在另一演员手掌之上作舞,或一人肩扛秫秸而另一人站在秫秸上长时间表演,不念不唱,仅有头部双臂的简单动作,惊险独特,令人叹为观止。表演剧目以戏剧和民间传说为主,用对子鼓、马锣等打击乐器伴奏。

招子鼓

古时河水时常泛滥,百姓为祈求神灵庇护,寻求精神慰藉,常常敲起大鼓,逐渐形成了招子鼓。舞者背插高约五尺的木棍,顶端扎一彩色鸡毛掸子(俗称“鼓招子”),腰系一扁形革鼓。掸子含“上掸天宇,下扫凡尘”之意,在表演中大摆动或小幅度快速抖动,木棍类似判斩的招子。招子鼓的基本舞蹈动作是小踩步、晃动招子和力度较强的蹲、跳,有三十余套鼓谱,鼓点简朴雄壮,节奏多样,队形变化丰富。

名胜古迹

隆尧县是远古人类重要活动区域之一,上古时期尧、舜、禹曾在隆尧一带活动,境内宣务山(又名尧山)即为唐帝尧的采封之地。尧曾于此治理天下,繁衍生民凡七十载。县北固城东一里许为古象氏城址,相传舜弟象曾居此。境内泜河两岸有仰韶文化(后冈类型)遗存三处(西山南遗址、西侯南遗址、北村东遗址),北小霍村南一公里处曾出土龙山文化石器、陶器,1954年在丘底村南发现地下夯土墙、石凿以及在双碑一带出土有绳文陶鬲等,文物古迹遗存丰富。

唐祖陵

唐祖陵位于隆尧县,为李唐皇室的祖籍地,埋葬的是唐高祖李渊的四代祖宣皇帝李熙和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隆尧唐祖陵陵墓外围分为三圈:内垣为正方形,外垣为长方形,最外圈由若干夯土台组成。郭济桥说,陵园整个布局与唐代长安城布局相似,陵园规制为帝王规格,并且与唐代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的陵园大小一样。另外,光业寺碑详细记载了李唐二祖的生平、追封及建陵建寺之史实,是考证隆尧为李唐祖籍权威的实物证据。由此确认隆尧唐祖陵是大唐皇室祖籍所在地。

柏人城

柏人城位于隆尧县双碑乡境内,为赵国军事重镇。城廓面积约4平方公里,原有9个城门,北邻泜水,三面环岗,依山傍水,形势险要。城墙系夯土建筑,全长8017米,城墙平均厚度15.1米,最高处9.15米,城墙夯土层为10厘米左右,总土方堆积量达110多万立方米。

宣务山

宣务山石窟坐落于县城西北7.5公里的宣务山之巅,曾有千佛殿、同声谷石室、卧佛殿等建筑。石窟有隋代碑一幢,唐碑三幢,就山刻成,俗称“没影碑”;宋碑两幢。千佛殿石室内外壁上刻有739龛摩崖造像,大部是一佛二菩萨,最大龛高0.8米,宽0.97米,造型优美,别具风格。还有“准提塔”、“妙法莲华”经刻。文革后无存。

尧山即宣务山之南山,相传上古尧帝始封于此,因以名山。山巅遗留文物古迹较多,北魏、唐、宋、元、明等代的摩崖石刻尤以为最。古时山顶建有尧祠(现遗址尚存),祠前树有元代碑刻。山之东坡有隋代法僧彦琮墓。此外还有民间传说的张果老脚迹、驴蹄印、龙王庙前的八角琉璃井、石麒麟等。山上历代名人题字石刻比比皆是,楷、行、草、篆诸体皆备。

杨宣碑=

杨宣碑又称“西河魏碑”,原在隆尧县西河村,立于北魏延昌元年(512年),通高2.47米,宽0.87米,厚0.23米,青石质碑首有浮雕缠尾双蟠螭,碑额为“魏故宁远将军广乐太守柏仁男杨府君之碑”,其字呈倒塔状,上大下小,布局均匀,笔法苍劲有力,古朴茁壮,有典型的魏书风格。康有为亦对其大加赞誉。

邢台地震纪念碑

1966年3月8日凌晨5时29分,隆尧县东部的白家寨一带发生6.8级强烈地震,震中烈度9度,8000余人遇难。为纪念邢台大地震,特于地震20周年之际建立邢台地震纪念碑。正前方为10米宽台阶,第一段三级,第二段八级,象征着发生地震的1966年3月8日。碑高19.66米,象征1966年。碑座高1.4米,8.2米见方,正面刻有碑文,两侧和背面刻有《蒙难》、《救援》、《重建》三组线雕。

邢台地震陈列馆

陈列馆为地震纪念碑附属建筑,位于纪念碑以北,总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展出照片155幅,图表29幅,字版面12块,展出内容有邢台地震概况、地震灾害、党和政府的关怀、抗震救灾、发展生产,重建家园、加强地震监测,探索地震规律6个部分。

隆尧碑刻群

隆尧碑刻群位于隆尧城关东隅。1980年,县文化局将分散于全县各处可移动文物集中到文物保管所东院,建成了碑刻群,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刻群北半部分陈列历代碑刻和墓志铭58件,以杨宣碑为代表;南半部分有石刻、造像、经幢共计127件,主要文物有天录辟邪二兽浮雕、释迦说法像、唐陵石狮等。

隆尧方言

隆尧方言属于冀鲁官话石济片中的邢衡小片,有25个声母、41个韵母,阴平、阳平、上声、去声4个声调。语气词连贯性很强,多为一带而过的轻声字,主要有哩、囒、呗、哰、唉、唻、吆、呀呗、囒呗、昂、哩唉等。

隆尧境内不同地区方言略有差别。在毛尔寨、白家寨方言区,zh、ch、sh分别读作j、q、x;在隆尧、柏舍方言区,声母r读作y,韵母a读作e;在东良、双碑、南位方言区,j读作z,x读作s;在小孟、固城、杨家窑方言区,发音多儿化。

特产名吃

隆尧羊汤

羊汤是隆尧第一名吃。全羊汤的原汤是由十几种中药和调料煮几个小时烧成的乳白色浓汤汁,汤中既有肉、又有羊蛋、羊鞭、羊杂等,爽口味美,营养丰富。还要再上一道热炒羊肉、一盘花生米、一瓶白酒搭配吃。隆尧人喝羊汤大都去街头小店,尤其是县城南环一带,简陋的小屋,浓浓的羊肉味,还间杂着少许的原始腥膻味,肉好汤也好,勾人食欲。

隆尧人爱喝羊汤,而且这种习惯并不随着季节的变换而变化,在盛夏也要喝,因为羊汤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在大热天里直喝得大汗淋漓。喝羊汤也成了隆尧请客吃饭的代名词。

酥鱼

隆尧县莲子镇有一套独特的烹制鱼的方法:将鱼开剥,放上葱、姜、花椒、大料、酱油、盐和醋,用多年陈汤文火熬制而成,鱼骨鱼刺全部软烂,连骨带肉一起吃,味香、刺绵,无腥味,谓之“酥鱼”。

鸡腿大葱

迄今有2000年栽培历史,体短色白,上粗下细,没有分支,形似鸡腿,故名。大葱体长盈尺,葱头和鳞茎洁白光亮,肥厚柔嫩,辣香浓郁、营养丰富。建国后经选育改良,其产量、质量又得以提高。

泽畔藕

产于东良乡泽畔一带,有600多年的栽培历史,平地围池种植,藕体肥大、质地细腻、洁白清脆、味甜多浆,营养、药用价值高,咸丰四年(1854年)起进贡清廷。

此外还有秦园香椿、魏家庄紫枣、干言萝卜、唐瓜楼、隆车前等土特产品。

隆尧辣椒

隆尧县有“辣椒之乡”之称,县境东部黑龙港流域为盐土地,适于辣椒种植,所产辣椒以皮薄、肉厚、油性大、色泽鲜艳度高、辣味浓而闻名,远销海内外。

著名人物

郭威(904—954),即后周太祖,五代周王朝的建立者,951-954年在位。字文仲(一作字仲文),邢州尧山(今隆尧县西部)人。少孤贫,为军吏。后汉时拜枢密使。乾祐元年(948年)受命督师讨伐李守贞叛军。后拜邺都留守兼天雄军节度使。乾祐三年(950年)起兵攻入开封,次年称帝建周,都汴,史称后周。

柴荣(921—959),即后周世宗,954-959年在位。邢州尧山柴家庄 (生于邢州龙岗)人。郭威内侄、养子。登基后进行全面整顿改革,惩办贪污,招抚流亡,奖励生产,取消苛捐杂税,整顿军队。后陆续攻占了南唐的江淮等地,为北宋的统一繁荣奠定了基础。

彦琮(557—610),隋代僧人,佛教翻译家、编纂家,俗姓李,赵郡柏人(今邢台隆尧西南)人。曾于朝堂讲玄学,并与杨广讲论佛经。专梵文,主要从事译经、撰述、编纂,先后译经计二十三部一百余卷,著有《辩正论》《通极论》《辨教论》《通学论》等。

樊腾凤(1601—1664),字凌虚,明末顺德府唐山县西良前村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音韵学家。自幼读书,屡试不第。清兵入关后,拥戴大干言村民赵二舍为帝,自封军师以抗清。失败后匿于地窖三年,撰《五方元音》流传于世。

任彦申(1945— ),河北邢台隆尧人,先后任清华大学党委委员、清华大学校团委书记、北京市委委员、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江苏省委常委、江苏省委副书记、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务,著有《从清华园到未名湖》等书。

尧山壁(1939— ),河北邢台隆尧人,著名作家。著有诗集《山水新歌》《渡江曲》《金翅歌》《烽烟·青山》《我的北方》《春的雕像》《尧山壁抒情诗选》《绿荫花红》,散文集《江苏手记》《山水风流》《逍遥游》《城外游记》《父母天地心》,剧本《掏鸡》《小白集》,评论集《带露赏花》等36部 。 刘文韬(1966— ),河北邢台隆尧人,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散文《毛泽东传》读后感、《蒙汉情深》《我和人民网的故事》《北京领奖记》《我的读书故事(二则)》 ;报告文学《情系大地》《酱业大王》《乡亲们身边的120》《总理的回信激励着她》《一个心地善良的警察》《刘文韬全集》《樊腾凤传》《人民子弟兵的好母亲》----追记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刘金鱼《为了家乡一方热土》----追记优秀共产党员武文奇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