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雄风二E巡航导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雄风二E巡航导弹(Hsiung Feng IIE, HF-2E)为中华民国中科院制造的地对地巡航导弹,以“雄昇”为发展计划,将雄风二型反舰导弹为基础并参考自美国战斧巡航导弹研发,投入研发经费约330亿元台币,2010年起以“戟隼专案”展开生产。

概述

雄风二E巡航导弹为采低空、贴地表,随地形、地貌变化起伏飞行的次音速巡航导弹。 2011年的射程公开说法为600公里[1],并以3000公里为目标增加射程距离。其长度和直径约介于雄风三型反舰导弹和美国战斧巡航导弹之间。可对中国大陆的东南地区目标造成威胁。射程可达香港、澳门、广州、长沙、福建、上海、南京等东南沿岸重要的城市,以及深入腹地攻击长江三峡大坝。

发展历史

中华民国国军目前服役的天弓、鹰式导弹,用途在于拦截来袭敌机,爱国者导弹则用于拦截导弹,均为防御性质的防空导弹;中科院已研发成熟的ATBM(Anti-Tactical Ballistic Missile)反战术弹道导弹,也是拦截导弹、战机用途。为了落实中华民国国防部之防卫作战最高指导原则:“防卫固守,有效吓阻。”而着手研发具攻击重要军事据点范围内的攻击性导弹。

1994年11月中华民国国防部部长孙震表示,只要国防预算许可,中科院有能力研发出射程比雄二更远的中、长程导弹。这是国防部高层首度透露,中科院正研发反击武器。2001年6月媒体报导,中科院以“雄昇”为计划名称,“雄风2E”为代号,进行研发射程1,000公里、可贴地飞行、对地攻击的巡航导弹,除已做过多次导引和飞控系统测试,并验证一弹多目标、沿途投掷弹头的能力。研发过程前期极度不顺利,在2004年之前雄风二E原型弹五次试射均告失败,在2004年6月国防部曾一度命令,如果当年仍测试失败便现况结案;同年中科院院长更换为龚家政将军。

龚家政求益于前雄风计划主持人韩光渭后,经韩光渭推荐由王德胜接任雄风2E的总顾问。王德胜接任后重新检视当时完成的第6枚雄风二E原型弹,察知原型弹出现焊接错误等严重的制造品管瑕疵。王德胜整顿制造品管,决定重新打造原型弹,雄风二E原型弹在2004年9月、10月两度成功试射。10月份试射为新打造的第7枚雄风二E,2005年春季再次进行成功试射,使雄风2E计划摆脱终止危机,研发继续进行[2]

雄风二E导弹的动力来源据信为中科院开发的涡轮扇发动机。2013年底,在桃园“2013军民通用科技产业加值应用成果展”展出其使用涡轮扇发动机;2014年12月9日,中科院航空所首度官方展示“鲲鹏”涡轮扇引擎,说明1998年5月开始研发,1999年11月即进行全引擎研发测试。

视频

雄风二E巡航导弹 相关视频

画面引起极度舒适感的地对地巡航导弹方队
台媒:鹰式导弹如不定时炸弹,每次发射都让周围的人心惊胆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