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青凤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青凤蝶

图片来自台湾蝴蝶图鉴

科学分类

  动物界 Animalia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昆虫纲 Insecta

  鳞翅目 Lepidoptera

  凤蝶科 Papilionidae

  青凤蝶属 Graphium

  青凤蝶 G. sarpedon

青凤蝶学名:Graphium sarpedon,英文俗名:Common Bluebottle, Blue Triangle),是一种凤蝶科蝴蝶,别名樟青凤蝶、青带樟凤蝶、蓝带青凤蝶或者青带凤蝶,有春、夏型之分,春型青凤蝶稍小,翅面青蓝色斑列稍宽。1年多代且世代重叠,以蛹越冬。成虫3~10月出现,热带终年可见。青凤蝶飞翔力强,喜欢访花吸蜜,常在低海拔的潮湿与开阔地带活动,在庭园、街道及树林空地也常见。主要分布于亚洲以及大洋洲。寄主多为樟科植物。[1]。广泛分布于东洋界澳新界,西至印度北部,北至日本,东至太平洋所罗门群岛,南至澳洲东岸地区。模式产地为中国广东[2]。成虫全年可见,飞行迅速,爱访花及成群吸水。幼虫的寄主主要为樟科植物[3]

名称来源

拉丁学名的种名“sarpedon”源自古希腊语“Σαρπηδών”,即萨尔珀冬(Sarpedon),是希腊神话中宙斯之子[4]。中文名字则依据一般模式种的命名方法,即以属名为名[5]

分布地区

中国(陕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西城江西浙江福建广西广东海南香港)、台湾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不丹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日本澳洲等。[4]

形态

幼期

卵的表面光滑,孵化前里面有幼虫体节的黄褐色斑纹。1至4龄幼虫尾部白色,随著龄期增加体色也由黑褐色转为绿或黄绿色,终龄幼虫胸部背面有一条黄色横纹,体侧亦有黄线,两线与体色交界模糊。后胸棘突为蓝黑色尖锥形,终龄变为圆钝。蛹有绿及褐色两型绿色型体表的线条及颜色与樟树叶脉相似。[5]

成虫

雌雄斑纹色彩相同。躯体暗褐色,腹面生有灰白色毛;腹部侧面及腹面有数列白色细线。翅窄长,底色黑,无尾状突起。前翅翅顶明显突出,外缘呈直线状;后翅外缘呈波浪状。翅背面底色呈暗褐色,翅面中央有一列半透明青色带纹(后翅前缘的1个为白色),后翅外缘另有一列同色弧形短纹。翅腹面底色较浅,后翅青带外侧有黑褐色纹,翅中部至后缘处并有数条红色细纹;后翅近翅基亦有一片黑褐色纹及一红色细纹。[3][4]

在不同季节外观略有差别,早春个体出现的春型体型稍小,翅面绿蓝色斑列稍宽雄蝶后翅内缘褶内生有浓密白色长毛,有发香鳞;雌蝶则无。指名亚种的个体有时会出现“斑带型”(f. semifasciatum 或称半带型),后翅青带消退不全,出现于中国中南至东南部。[3][4][6]

生长环境

一年多代。成蝶全年四季可见。出没于海拔0-2000米地区的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风林热带雨林、海岸林、常绿或落叶阔叶混生林和都市林。飞行快速有力,方向飘忽不定,较少长期停留一处。有访花习性,雄蝶吸水习性明显,又有登峰习性。

参考文献

  1. Scopoli, 1777; Introductio ad Historiam naturalem sisteus Genera Lapidum, Plantarum et ANimalium detecta, Characteribus -- in tribus divisa, subinde ad Leges Naturae Introd. Hist. nat.: 433
  2. Linnaeus, 1758; Systema Naturae per Regna Tria Naturae, Secundum Clases, Ordines, Genera, Species, cum Characteribus, Differentiis, Symonymis, Locis. Tomis I. 10th Edition Syst. Nat. (Edn 10) 1: 461 No. 14
  3. 3.0 3.1 3.2 徐堉峰. 台湾蝴蝶图鉴.上【弄蝶、凤蝶、凤蝶】. 台湾: 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2013年2月10日: 223-225. ISBN 9789861776705 (中文(繁体)‎). 
  4. 4.0 4.1 4.2 4.3 Chou, 1994. Monografia Rhopalocerorum Sinensium 1: 163 ()
  5. 5.0 5.1 吕至坚、陈建仁. 蝴蝶生活史图鉴. 台湾: 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2014年3月23日: 108, 142-143. ISBN 9789861777849 (中文(繁体)‎). 
  6. Honrath, 1888; Zwei neue Tagfalter-Varietäten aus Kiukiang (China) Ent. Nachr. 14 (11):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