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热辐射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非热辐射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术语。
历史名词是历史上曾出现的事件及事物的名称[1],例如“禅让”,传说古代实行举荐贤能之人为首领继承人的一种制度,据文献记献:有尧举舜、舜举禹[2]、禹先举皋陶、皋陶死禹又举益等历史故事。
名词解释
如果辐射源(等离子体、中性气体云等)处于热动平衡或局部热动平衡状态,即系统内质点(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的能量分布可以用一定温度下的玻耳兹曼分布律表示,则其辐射称为热辐射;反之,如果辐射源中质点远离热动平衡分布,则其辐射称为非热辐射。
近年发现的许多新型天体,如类星体、中子星、星际分子射电源、X射线源、γ射线源等,它们的辐射谱形、偏振状态、光变特性等与热辐射有明显区别,因此,非热辐射机制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例如,类星体和射电星系所以能发射有偏振特性的幂律型射电谱,普遍认为是由远离热动平衡分布的相对论性电子在外磁场中的同步加速辐射所造成的。又如强的分子射电谱线,一般认为是来自天体微波激射源放大作用。实现这种辐射机制的条件是“粒子数反转”,要求分子的能级分布远离平衡分布,即处于高能级上的分子数多于低能级上的分子数。对于太阳的Ⅱ型及Ⅲ型射电爆发(见太阳射电爆发),可用相对论性电子在等离子体中穿行时的切连科夫辐射说明。由这一效应产生的等离子体波,将会部分转化为射电辐射。至于相对论性电子的逆康普顿散射,则是产生γ射线的一种重要的非热辐射机制。
科技名词
科技名词,是指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术语,属于科技术语。是科学技术形成、记录、积累、交流、传播的前提和基础,是科学思维的基础和工具。
统一、规范科技名词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科技创新和构建新时代中国科技话语体系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中国融入全球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性举措,意义重大而深远。
1990年6月23日,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名词的通知》。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在京发布2019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和语言生活状况,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近6万条科技名词。
参考文献
- ↑ 文字记载前的1500年的历史都发生了什么,搜狐,2020-10-14
- ↑ 尧舜禹时期之中国和大禹之都及夏代都城之变迁,搜狐,2018-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