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风池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揭密真相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為專業意見。任何醫藥相關資訊,應諮詢專業人士。

风池穴 Fēngchí(GB20),经穴名。出《灵枢.热病》。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阳维之会。别名:热府穴。风池穴的位置:枕骨下方的两侧凹陷处。中医认为刺激风池穴有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改善颈部僵硬,消除肩膀酸痛,偏头痛等作用。

穴位含义

胆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
”风池穴”。“风”,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风气。“池”,屯居水液之器也,指穴内物质富含水湿。风池名意指有经气血在此化为阳热风气。本穴物质为 脑空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外部之热,水湿之气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输散于头颈各部,故名“风池穴”。

概况

【取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枕外隆凸的上缘外侧,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平脑户穴[1]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受热胀散的阳热风气。
【运行规律】循胆经输向头之各部及外走阳维脉。
【功能作用】壮阳益气。

作用功效

【功效应用】具有平肝熄风,祛风解毒,通利官窍的功效。
【主治病症】
主治头目、耳鼻、外感、神志等疾患:如头痛发热,热病汗不出,颈项强痛,头晕,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雀目,青盲,面肿,口,鼻渊,鼻衄,耳鸣,耳聋,瘿气,疟疾,失眠,癫狂痫,中风昏危,涎出不语,气厥,肩背痛,眩晕,伤风感冒,夜盲症,落枕,荨麻疹,丹毒,神经衰弱,癫痫,高血压,甲状腺肿,电光性眼炎,视神经萎缩,视物不明,鼻塞,咽喉肿痛,热病,中风
现代又多用风池穴治疗流行性感冒,神经性头痛,视网膜出血,近视,鼻炎,神经性耳聋,流行性乙型脑炎,脑卒中,脑动脉硬化,无脉症,甲状腺肿大,吞咽困难,肩周炎,中风后遗症,足跟痛等。风池为治疗头,眼,耳,口,鼻,脑,神志疾患,上肢病的常用要穴。
【配伍应用】
风池穴配大椎穴后溪穴,有祛风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颈项强痛。
风池穴配睛明穴、太阳穴、太冲穴,有明目止痛的作用,主治目赤肿痛。
风池穴配阳白穴,颧髎穴、颊车穴,有行气活血的作用,主治口眼歪斜。
风池穴配大椎穴、合谷穴、曲池穴,治感冒发热。
风池穴配神门穴、丰隆穴、太冲穴、合谷穴,治痫证。

日常保健

风池穴是治疗头面部五官疾病的重要穴位,因此除了眼睛疾病以外,对鼻炎耳鸣、咽痛等有一定作用;还常用于防治颈椎病,特别是颈肩部肌肉僵硬、落枕,或伴有头晕头痛者;此外,上下摩擦风池穴有祛风散寒的作用,能有效防治发烧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按摩手法:两拇指持续往上点按,或快速上下擦动。

穴位疗法

【针刺】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5~0.8寸。
【灸法】可灸。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按摩】以双手拇指指腹由下往上揉按风池穴,以有酸胀感为宜,每次按压不少于30下,可治各种头痛。可用双手拇指按压风池穴,每天轻按10~30分钟助阳气。

视频

【每日一穴】风池穴——缓解头重脚轻的症状

參考文獻

  1. 风池穴,穴位密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