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沫传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飞沫传播 | |
---|---|
飞沫传播, 即空气飞沫传播,是空气传播的一种方式。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流脑、猩红热、百日咳、流感、麻疹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一般情况下,飞沫传播只有与传染源近距离接触才可能实现,而距离传染源1米以外是相对安全的。因为,没有外部条件(如风力)的帮助,飞沫喷射到两米以外的可能性几乎没有。[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飞沫传播 [2]
类别 传播方式
传播媒介 飞沫、分泌物等
别称 空气飞沫传播
常见疾病 流脑、猩红热、百日咳、流感、麻疹等
安全距离 1米-2米
性质 是空气传播的一种方式
传播方式
1. 经飞沫传播(droplet transmission)含有大量病原体的飞沫在病人呼气、喷嚏、咳嗽时经口鼻排入环境,大的飞沫迅速降落到地面,小的飞沫在空气中短暂停留,局限于传染源周围。因此,经飞沫传播只能累及传染源周围的密切接触者。
此种传播在一些拥挤的公共场所如车站、学校、临时工棚、监狱等较易发生。对环境抵抗力较弱的流感病毒、脑膜炎双球菌、百日咳杆菌等常经此方式传播。
2. 经飞沫核传播(droplet nucleus transmission)飞沫核是飞沫在空气中失去水分后由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所组成。飞沫核可以气溶胶的形式漂流到远处,在空气中存留的时间较长,一些耐干燥的病原体如白喉杆菌、结核杆菌等可以此方式传播。
3. 经尘埃传播(dust transmission)含有病原体的较大的飞沫或分泌物落在地面,干燥后形成尘埃,易感者吸入后即可感染。凡对外界抵抗力较强的病原体,如结核杆菌和炭疽杆菌芽孢,均可以此种方式传播。
传播途径
飞沫传染是许多感染源的主要传播途径,藉由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时,喷出温暖而潮湿之液滴,病原附着其上,随空气扰动飘散短时间、短距离地在风中漂浮,由下一位宿主因呼吸、张口或偶然碰触到眼睛表面时黏附,造成新的宿主受到感染。
例如:细菌性脑膜炎、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结核、麻疹、德国麻疹、百日咳等等。由于飞沫质、量均小,难以承载较重之病原,因此寄生虫感染几乎不由此途径传染其它个体。
传染病培训试题及答案
篇一
一、填空题
1、新的传染病防治法已于 2004 年 8 月 28 日经全国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于 2004 年 12 月 1 日开始实施。
2、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 预防为主 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3、传染病分为甲类 乙 类 和 丙 类,其中甲类2 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
4、对乙类传染病中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 炭疽中的肺炭疽 和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5、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 预检 、 分诊 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 相对隔离 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二、选择题
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是: (D )
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C、接触传播 D、蚊虫传播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病原菌是:(A )
A、脑膜炎双球菌 B、肺炎双球菌C、流感嗜血杆菌 D、结核杆菌
3、流行性腮腺炎表现为:( A )
A、显非化脓性炎症、腮管口红肿。B、腮腺管口红肿可挤出脓液。
C、颌下肿大,有压痛,局部皮肤发红。D、耳后肿大,有压痛,局部皮肤发红。
篇二
1、新的传染病防治法已于 2004 年 8 月 28 日经全国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于 2004 年12 月 1 日开始实施。
2、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 预防为主 的方针, 防治 结合, 分类 管理,依靠 科学 ,依靠 群众 。
3、传染病分为 甲 类 乙 类 和 丙 类,其中甲类 2 种,乙类 26 种,丙类 11 种。
4、对乙类传染病中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 炭疽中的肺炭疽 和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5、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 传染病防治 工作和责任区域内 传染病预防 工作。
6、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其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 知识 、 技能 的培训。
7、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 预检 、 分诊 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 相对隔离 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8、霍乱为甲类传染病;乙脑为乙类传染病;风疹为丙类传染病;2008年新增丙类传染病手足口病,2009年新增乙类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
篇三
1、医务人员预防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
2、医务人员手部皮肤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3、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如有伤口,应当从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捏挤,尽可能挤出损伤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4、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处理原则: 及时处理 、及时报告、 保密原则 、知情同意 。
5、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6、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但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实施预防用药。
7、无HbsAg的人发生乙肝病毒感染职业暴露后应给注射HBIg200-400 U和接种乙肝疫苗(每剂20ug)进行阻断。
8、当可能发生血液或其它潜在污染物喷溅、洒落污染眼、鼻和口时,应同时佩戴口罩和护目镜或面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