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缨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马缨丹 (学名:Lantana camara L.)是马鞭草科马缨丹属植物。马缨丹(种子植物名称)[1],五色梅(华北),五彩花(福建),臭草、如意草(广东、广西、福建),七变花(华北经济植物志要),五龙兰、五色绣球、变色草、臭花草、五雷丹、头晕花、珊瑚球、龙船花、臭金凤、刺仔花、发疯花直立或蔓性的灌木,高1-2米,有时藤状,长达4米;茎枝均呈四方形。单叶对生,揉烂后有强烈的气味,叶片卵形至卵状长圆形。花序直径1.5-2.5厘米;花序梗粗壮,长于叶柄;苞片披针形,长为花萼的1-3倍,外部有粗毛。果圆球形,直径约4毫米,成熟时紫黑色。全年开花。
原产于美洲热带地区,世界热带地区均有分布。中国台湾、福建、浙江、云南、四川、广东和广西见有逸生。常生长于海拔80-1500米的海边沙滩和空旷地区。
马缨丹根、叶、花可作药用,具有清热解毒散解止痛等功效;是叶花两用观赏植物;又是绿地、荒山、草地、乱石碓、山沟、山坡,特别是护坎、护坡、护堤的优良灌木树种。在工业方面,马缨丹的根含橡胶类似物,可制造橡胶,茎干是造纸原料。叶加入烟丝可增加香味,也可代替砂纸用于磨光。叶有杀虫作用,可用于制造生物杀虫剂。但是马缨丹叶及未成熟果实具有毒性,人畜误食会中毒。马缨丹被列为Ⅱ级危害程度的外来入侵植物,也被视为世界10种最有害的杂草之一。 于2010年1月7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列为:中国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形态特征
直立或蔓性的灌木[2],高1-2米,有时藤状,长达4米;茎枝均呈四方形,有短柔毛,通常有短而倒钩状刺。单叶对生,揉烂后有强烈的气味,叶片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3-8.5厘米,宽1.5-5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心形或楔形,边缘有钝齿,表面有粗糙的皱纹和短柔毛,背面有小刚毛,侧脉约5对;叶柄长约1厘米。
花序直径1.5-2.5厘米;花序梗粗壮,长于叶柄;苞片披针形,长为花萼的1-3倍,外部有粗毛;花萼管状,膜质,长约1.5毫米,顶端有极短的齿;花冠黄色或橙黄色,开花后不久转为深红色,花冠管长约1厘米,两面有细短毛,直径4-6毫米;子房无毛。果圆球形,直径约4毫米,成熟时紫黑色。全年开花。
生长环境
马缨丹常生长于海拔80-1500米的海边沙滩和空旷地区。性喜温暖、湿润、向阳之地,耐干旱,稍耐阴,不耐寒。对土质要求不严,以肥沃、疏松的砂质土壤为佳。生性强健,在热带地区全年可生长,冬季不休眠。
分布范围
原产于美洲热带地区,世界热带地区均有分布。中国台湾、福建、浙江、云南、四川、广东和广西见有逸生。
繁殖方法
- 播种: 3-4月室温在16-20℃即可播种,以25-28℃发芽最快,约10-15天发芽。种子细小多汁,地播不宜过深,当年即可开花,此法生产上较少采用。
- 扦插:在中国厦门地区全年均可进行。插穗选择,春季以嫩枝成活率高,其他季节选择半木质化枝条枝条长5厘米左右,带节。一般20-30天发根。长至7-8厘米即可定植,定植成活后即形成花蕾,陆续开花。
栽培技术
马缨丹抗性强,基本上无病虫害发生。因其生性强健,长势快,养护上主要是防止生长过快或徒长,因此在生长旺季,应定期进行修枝,原则上是花后重剪,但一般在枝叶过密过长(高出地面40厘米以上),花叶互相遮盖,露出枝干时及时修枝。修枝后20-25天为盛花期,使铺地花卉在节日期间达到表面平整均匀,花色纯艳的最佳观赏效果。
主要价值
- 药用
根、叶、花可作药用,具有清热解毒散解止痛、祛风止痒之功效。能治感冒高热、久热不退、痢疾、肺结核、哮喘性支气管扩张、高血压等病症。茎叶煎汤洗治湿疹、疥癞毒疮、皮炎、皮肤痒、臃肿,捣烂敷患处能治跌打筋伤。
- 观赏
马缨丹为叶花两用观赏植物,花期长,全年均能开花,最适期为春末至秋季。花虽较小,但多数积聚在一起,似彩色小绒球镶嵌或点缀在绿叶之中,且花色美丽多彩,每朵花从花蕾期到花谢期可变换多种颜色,故又有五色梅、七变化花之称。此外,还有花冠金黄色的黄马缨丹、花冠橙红色或橙黄色的橙红马缨丹、花冠粉红色的粉红马缨丹、花冠乳黄色的乳黄马绥丹等多个栽培种类。马缨丹既可集中成片在街道、花园、庭院、花坛、墙边、路边等处和菜地、果园周围种植用作绿篱,也可单独种植花钵、大盆内作为优美别致的盆栽花,用于布置装饰和美化厅堂、会场、房室或点缀花坛、假山、石隙、屋角、院落等环境。
- 生态
马缨丹具有繁殖力强、生长快、适应性广、不择土壤、耐高温、抗干旱、病虫害少、根系发达、茎枝萌发力强、冠幅覆盖面大等优点,既能单生、群生,又能和其他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混生,对减少风吹雨冲地表,固土截流、涵养水源、改良土壤、提高肥力、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明显,故是绿地、荒山、草地、乱石碓、山沟、山坡,特别是护坎、护坡、护堤的优良灌木树种。
- 经济
在工业方面,马缨丹的根含橡胶类似物,可制造橡胶,茎干是造纸原料。叶加入烟丝可增加香味,也可代替砂纸用于磨光。从马缨丹茎干树皮叶和花提取的香精油含量虽较低(0.15%),但它酷似薄荷油,香味颇佳,且具有类似保幼激素的活胜。马缨丹种子和全抹特别是叶释出的异抹克生物质,可用于制造生物除草捐。叶有杀虫作用,可用于制造生物杀虫剂。
物种危害
马缨丹被列为Ⅱ级危害程度的外来入侵植物,也被视为世界10种最有害的杂草之一。于2010年1月7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列为:中国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马缨丹具有强烈的化感作用,如挥发油、酚酸类和黄酮类物质不仅能抑制一些杂草的生长,也会对其周围的其他植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其成为侵犯牧场、林场、茶园和橘园的恶性杂草,一旦入侵将严重破坏森林资源和环境生态系统。马缨丹作为一种外来入侵植物,其生物安全性尚未开展研究,如果盲目引种栽培,其可能造成的生态风险必须引起重视。
马缨丹的生活力和适应性极强。其种子可因鸟类,猴类和羊群摄食果实,通过空投或排粪而迅速传播。同时,其全株或残体可产生强烈的植物间抑制或异株克生物质。因此,马缨丹已成为侵犯牧场、林场、茶园和桔园的恶性杂“草”,也严重破坏了森林资源和环境生态系统。马缨丹也是农场、牧场和林场中鼠类、野猪和有害昆虫采采蝇等的藏身之处。
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可采用除草剂,生物除治可利用天敌。也可趁雨季土壤松软时连根拔除。但各法均有其缺点,例如化学除草剂有残毒,可造成环境公害等,故应采用包括机械、栽培、化学和生物方法在内的综合措施。
植物毒性
马缨丹全株及根有毒。有毒成分主要有三萜酸类的马缨丹酸、马缨丹诺酸、马缨丹烯A、B及马缨丹碱等。家畜例如牛、马、绵羊和狗等,以及人类,若摄食其叶均可中毒。澳大利亚、印度、新西兰、南非和美洲均有报导。
中毒体征和症状包括:便秘,厌食,急腹痛,感光过敏,皮炎,面颊、舌和牙龈溃痔,角膜混浊,胆囊麻痹,胆小管闭塞和胆汁郁积,黄疸,肝肾功能衰竭,血尿,肠出血,吐血和心肌损害等。曾发现体重181千克的动物在食用400克左右马缨丹叶的1至4天内中毒死亡。中毒家畜的存活率极低,幸存者也无继续饲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