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马图绿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马图绿茶是广东省梅州市丰顺龙岗镇马图村特产。马图绿茶条索成眉条状,色泽灰绿有光,叶底柔软幼嫩,汤色青绿略带微黄,饮之甘醇爽口,香气清高味浓,提神醒脑,回味无穷。   丰顺龙岗镇马图村原名叫马头村,这里层峦叠嶂,云雾缭绕,是我市著名的老苏区。龙岗镇马图村有 “梅州高原”之称,地理条件优越,被誉为“梅州最适宜种茶的地方之一”。早在300多年前村中就开始种植高山绿茶,品种以珍稀小叶乌龙为主。

  马图茶产于马图村海拔915~956米高的畲地上。茶叶经过二炒二揉精制而成,条索紧结,颜色灰绿有光泽,滋味甘爽清香,汤色青绿略带微黄。饮之甘醇爽口,香气清高味浓,提神醒脑,回味无穷。因此质地优良的马图茶逐渐成为地方名茶, 1984 年被评为梅州市八大名茶之一。旅居东南亚的侨胞和港澳台同胞,回乡探亲时,都要委托人或专程前往马图买上几斤马图茶,作为馈赠亲朋的佳品。 2014年07月0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马图绿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点

马图绿茶条形紧结,微弯似眉,颜色灰绿有光泽,呈板栗香味和特殊的山韵味,青绿清亮,略带微黄。泡开的茶叶浓醇、鲜爽、甘润、回甘持久。

产地环境

马图村位于广东省丰顺县北部山区的龙岗镇,原名马头村,因为环绕马头村的群山峻岭酷似马头仰天长啸,远望如群马奔腾气势磅礴的骏马图,故又称为马图村。马图村主村平均海拔700米,村中溪水发源于海拔1050米的九龙嶂、啊婆嶂、北山嶂,方圆几十千米无任何污染源。 [1] 马图村素有种植茶叶的传统,茶树生长于高山之上,常年云雾缭绕,吸雨露之精华,收大山之灵性,故马图村特有的地理环境所产绿茶极具原生态绿茶之品质。 这个山村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1929年10月,朱德陈毅同志在这里召开过史称的第一次"马图会议"。当时朱德同志就住在该村"见龙居"。现"见龙居"对面民居的墙上"东江革命民众团结起来"的标语,依然清晰可见。1947年10月刘永生同志率粤东支队在这里开过第二次"马图会议"。这两次"马图会议"都对当时的革命斗争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解放后,马图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是由于马图交通不便,严重制约了山区的经济发展。马图仅有的一条通向外界的简易公路,也是经十年努力,靠民办公助建成的,因坡陡弯多,路面狭窄,一年中有三分之一时间不能通车。干部群众急切盼望能改造这条公路。市委、市政府于2004年5月12日在马图召开现场会议,研究和论证、拍板改造这条公路。到2004年底,一条长43公里、宽3.5米的水泥公路基本建成,马图及周围老区村的几万群众无不欢欣鼓舞。马图及其周边的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可以借这条公路的改造成功,引进投资者进行开发,使游客在享受高山深谷密林的生态旅游的快乐时,受到更多的革命传统教育。

历史渊源

马图绿茶历史悠久,早在道光十一年(1831年)就开始种植小叶绿茶(今小叶种),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

民国十八年(1929年),朱德总司令率红四军进驻马图村时,全村的茶园约有200亩,朱德总司令在工作之余品尝了马图绿茶后认为,山区只有发展种茶才有出路,当时朱德总司令带来20多斤小叶绿茶种籽,送给当地村民种植,并在群众大会上还动员村民大力发展茶叶生产,从此马图村茶园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由于红军在马图村建立了红色政权,播下了革命种子,马图绿茶又被当地村民称作"红茶种"、"红军茶",至今当地还传唱着一首赞誉红军和朱德总司令的歌曲《敬你一杯马图茶》

20世纪80年代初,马图绿茶的生产销售由农户自行组织,没有形成规模,曾一度使马图茶树衰退,产量有所下降。

改革开放后,农村体制改革,丰顺县采取资金补助、定向援助、对口帮扶等多种方式,扶持企业和个人大力种植和生产马图绿茶。

生产情况

2007年,马图绿茶干茶总产量为6万斤,茶叶总产值500万元,茶农种茶单项经济收入约1280元。

2009年-2011年,马图绿茶获得中小企业贷款贴息专项资金支持。

2009年-2012年,马图绿茶获得"省级韩江上游茶叶产业带专项资金"的支持。

2012年,马图绿茶获得现代农业项目资金支持等,共获得各项扶持资金500多万元。

2015年,马图绿茶年产40万斤,产值6000万元,年收入超10万元的茶农有450户。

产品荣誉

2002年6月,马图绿茶荣获广东省第五届名优茶质量竞赛优质茶奖。

2005年5月,马图绿茶荣获广东省第六届名优茶质量竞赛金奖。

2007年12月,马图绿茶荣获广东省第七届名优茶质量竞赛银奖。

2014年07月0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马图绿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