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高山肺水肿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高山肺水肿症

图片来自orientaldaily.on.cc

高山肺水肿 (英语: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缩写 HAPE)是因为低环境导致之低氧气浓度与呼吸反应不顺,加上交感神经活动增加、内皮细胞功能缺损等,所造成微血管持续收缩,产生肺部高压衍生的疾病。

简介

由于进入高高原地区的登山者或游客的适应不良,或者已经发生了急性高山症的现象,但并没有注意或治疗处理,使得问题持续扩大。另外也有因为登山者或高原游客的活动过于快速,(每天爬升大于400公尺)当到达超过海拔4000- 4500公尺以上时,体内的氧气分压(PO2)将会很快地下降到45毫米汞柱(mmHg)以下,这将使得身体肺部器官对外部环境的急性缺氧产生四项的急性生理反应,包括:

  1. 大幅度收缩肺血管
  2. 肺部血管压力增大
  3. 肺部血管渗透性增大
  4. 肺泡清除体液能力减弱

当登山者或游客的体能反应过度时或者对缺氧的耐受力及适应力不佳时,上面四项的生理反应将持续扩大并转变成危及生命的高山症肺水肿,这类更严重及深沉的急性高山症之一,使得它成为高原及高山地区第一项最致命的高山症损伤。

发生原因

高山症肺水肿发生原因:
高山症肺水肿的发生问题就出在当我们很快的爬升到超过4000公尺的高度时(如玉山峰顶),由于大气压骤减的关系,使的空气中的氧气密度也跟著稀薄,从原本的100%可以吸入的氧气(21%的密度),变成只有不到60%可吸入的氧气。这时主宰身体吸氧的首要器官──肺脏,当然得责无旁殆的用力工作以加强获得更多的氧。而当身体肺部内装载气体的肺泡基本上没办法再扩大,使得肺部的小动脉及微血管只有以‘加速’及‘开放’两项技巧,以对付在高山缺氧的环境下快速发挥应尽责任。

肺血管反应

高山症肺水肿的肺血管反应:
所谓肺部小动脉的‘加速’是指小动脉的管径收缩变小,一旦血管收缩,压力自然变大,相对的流速也将变快,这将使得血氧的交换变得有效率,理论上也将对急性的高山缺氧问题有一些帮助。可惜的是这样的身体代偿反应动作,就形成了所谓的高山肺动脉高血压,对一些原本就有心血管问题的人,将更加恶化病情,例如心脏衰竭、肺梗塞等等。

另外所谓肺部血管的‘开放’,则是指肺部微血管的通透性变大,已使得从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的交换速度也将变快,原则上对急性高山缺氧的初期有帮助。只可惜这种代偿反应在加上前一段的所提的肺动脉高血压及外部气压变小的状态,使得血管内的份过量的渗漏进入肺泡之中,于是形成所谓的高山症肺积水或高山症肺水肿。这除了缩小了肺泡装载气体的体积而让缺氧更加恶化之外,也会造成咳嗽发炎、及心衰竭、肺梗塞等更严重问题。

发生时间

高山症肺水肿发生时间:
高山肺水肿是高山症中死亡率最高的病症。一般多半发生在快速登上高原或高山后的第2天到第3天,这是由于大多数发生高山症肺水肿的人都在快速的、还没适应的状态之下进入3500公尺的高山,因此在第一天的6-12小时的急性高山症症状刚发生之际就已在登上更高的海拔地区或者在尚未适应之际,就进行激烈的运动,因此大多数人都在第二天到第三天便发生高山症肺水肿问题。

尤其在高山上的晚上更是高山症肺水肿的好发时期,因为在这时除了低温问题让空气中的湿度增加而使肺部的呼吸困难之外,晚上周围的职务进行有氧呼吸作用,使得已经稀薄的氧气会发生比白天更稀薄的状态,因而加强了高山症肺水肿的发作病灶。[1]

发生机率

经过多年的研究统计发现,高山肺水肿患者合并有急性高山症有高达5成以上〈52%) 的发生机率,这代表急性高山症的病人有很大部分都没能进行高山地区的适应动作及预防准备,而常常遗憾的发生这类棘手的高山症肺水肿问题;另外一型更致命的高山症肺水肿合并有高山脑水肿的发生机率,据研究统计至少也有高达14%的登山人口或高原游客发生。这说明了高山症的问题已经是所有进入高原旅游或进行高山登山者等族群必须要认识及警觉的知识!

判定标准

高山症肺水肿判定标准: 一般登山界对是否已罹患了高山症肺水肿的简单判定标准:运动协调性变差、休息时缺氧、咳嗽、闷、虚弱无力,符合两项以上症状。肺叶出现捻发音或哮鸣声(通常为右中叶)、脸部发紫绀 (cyanosis)、呼吸过快、心率过快,符合两项以上症状。

症状

1.运动表现变差(最早出现的症状)
2.咳嗽频率高、咳血或血丝
3.极度疲倦、嗜睡
4.指甲呈现蓝色或黑色
5.心跳加快、皮肤湿冷
6.呼吸困难,浅又急促

治疗原则

高山肺水肿治疗原则[2]

  • 立即下降
  • 氧气, 每分钟给予4-6 公升,或使血氧饱和度>90%
  • 高压袋治疗
  • Nifedipine, 10毫克口服,30分钟后给予长效型制剂 Nifedipine 30毫克,之后每12-24小时给予长效型制剂 Nifedipine 30毫克活动量减到最低并保温。

危险族群

  • 高龄族群:一般建议年龄超过70岁的高龄者,应尽量避免登上大于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或高原地区。但是对于特殊体能或身体状况的高者,则在医护人员评估后,谨慎的在其他人陪同下前往高山。
  • 心脏病史者:依国际研究建议,下列心血管状况者不建议进入到超过2000公尺以上的地区:

1. 过去三个月内曾发生心肌梗塞脑中风、住过加护病房、大出血等事件者。2. 不定期的心绞痛心悸狭心症者。3. 准备进行心导管手术或安装支架者。4. 心脏衰竭程度达到第三级以上者。5.心脏无力到唇色、脸色发青紫者。 依国际研究建议,下列心血管状况者可进入到2000-3000公尺内的地区旅行: 1. 运动心电图测试正常。2.血压控制正常。3. 心跳数不过高。4. 与同龄比较的行动能力正常

参考资料

  1. 高山症类型-高山脑水肿症台湾高山症缺氧研究中心
  2. 高山症玉山医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