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鲍承先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鲍承先

鲍承先(?-1645年),明朝末年清朝初年山西应县人,后入汉军正红旗

原是明朝副将万历年间为参将天启二年(1622年),他投降后金,仍为副将。天聪三年(1629年)入文馆,随皇太极攻打明朝京师顺天府。据说他参与反间计诛杀袁崇焕。八年(1634年)为二等轻车都尉,崇德元年(1636年),被改国号为清的皇太极授为内秘书院大学士,三年(1638年),为吏部右参议,五年(1640年)为明朝锦州,畏缩退避被论罪,因病解任。顺治二年(1645年),鲍承先去世。

人物生平

归降后金

天命六年(1621年)三月,努尔哈赤率领后金八旗军由懿路、蒲河,进攻沈阳、辽阳,鲍承先分兵出城驻守,不战而退,损失百余人,被俘数千人,鲍承先逃回城中。次年,总兵贺世贤战死,沈、辽相继失守,鲍承先退守广宁。

天命七年(1622年),后金大汗努尔哈赤率兵大举进攻西平堡,鲍承先随总兵刘渠奉命驰援,遭遇后金军伏击导致大败,最后全军覆没,刘渠战死,鲍承先败逃。辽东巡抚王化贞弃广宁城,游击孙得功等人迎清军入广宁城。

鲍承先只身隐匿数日,最后投降后金。努尔哈赤仍授他副将之职。[1]

计除崇焕

天聪三年(1629年)十二月,皇太极率军伐明,鲍承先跟随郑亲王济尔哈朗由龙井关入关进攻马兰峪,招降其守将。到了北京城下,又招降了明朝的牧马厂太监,得到许多明朝战马。由于他忠于后金,后金的决策大臣宁完我推荐他在文馆任职。文馆是清朝初期的内阁,从这时起,鲍承先开始参预后金统治集团的军政大事。[2] 这时,后金军兵临北京城下,击败明军于德胜门外,明辽东经略袁崇焕率军2万人驰援,屯广渠门外,凭险设伏,成为后金军的主要威胁。皇太极召鲍承先、高鸿中密议,让他们用计杀袁崇焕。

鲍承先抓了几个明朝太监监禁起来,采取反间计韵方式,伪造与袁崇焕有秘密联络的情节,故意让这几个太监偷听到,然后又故意让他们逃走,崇祯皇帝听信了太监的报告,马上杀了袁崇焕。 袁崇焕是明末著名将领,这对后金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胜利。

由此,鲍承先越发得到皇太极的信任。此后数年,他或征战,或招降,在后金对明的战争中立了不少功劳。并屡次上书建议,对完善后金的政权建设也起了一定的作用。[3]

随军伐明

天聪五年(1631年),鲍承先跟从皇太极攻打大凌河,设计招降了翟家堡。

天聪六年(1632年)十一月,皇太极询问文馆的诸位文臣,考察各部的启心郎的政绩好坏来进行取舍。鲍承先与宁完我范文程上奏疏说:“应当考察他们的进言,有的人是真心为了国家,有的人巧言令色,应该以这个为准决定他们的去留。”

天聪七年(1633年)五月,明将孔有德耿仲明前来归降,他们的船停留在镇江。鲍承先上疏说:“我们应该快点创建用水师攻打明朝,否则,明朝也用水师来抵御我们,那就不能有效攻打他们了。”七月,清军九攻克了旅顺,鲍承先又请求将镇江的兵船停留在盖州,以占领周边的各个岛,以仁义安抚那里的民众。

天聪八年(1634年)五月,皇太极攻打明朝山西大同,明朝总督张宗衡、总兵曹文诏等人让鲍承先次子鲍韬写信给鲍承先请和。起初鲍承先投降,明军将鲍韬投入了应州的监狱,后来放他出来并让他送信,在山上行走的时候,遇到了蒙古土谢图济的农兵,将鲍韬等人的马夺走了,并且砍了鲍韬和他的随从。蒙古骑兵走后,鲍韬又醒了过来。有一个叫做冯国珍的人,把鲍韬送到了后金贝勒代善的大营,并且与鲍承先相见,随后鲍承先将他引荐给皇太极。皇太极见鲍韬受伤很严重,将他留在了军中,并让冯国珍将信送回。

天聪九年(1635年)正月,鲍承先上疏说:“我私下里看见元帅孔有德、总兵耿仲明等人为他们的部将请求敕命,皇上允许他们自己行动。帝王开国,首先就应该注重自己的名号与仪制,自应该有上下之分。如果您想招来更多的投降者,可以让吏部去下诏招揽,使皇恩是出于您的而不是大臣的。”皇太极很不以为然,对他说:“孔有德等人率众航海远来,他们的功劳不小。任用贤人要说一不二。我诚心对待部下,之前已经有旨意了,怎么能随便更改?你当初失败后来归降,如今尚且位列诸功臣,受到朝廷的恩养。难道前来归顺的将领就没有功劳了吗?我对你说的这些话也并不是责备你,我深知你也是诚心上书进谏,所以我也以诚心来开导你。”

备受重用

天聪九年(1635年)八月,睿亲王多尔衮讨伐察哈尔蒙古时得到了元朝末年流落到漠北的传国玉玺,鲍承先请求命工部制做安放玉玺的宝盒,并且要求选择一个吉日,亲自率领群臣到城外迎接玉玺进宫,还要颁布得到传国玉玺的诏书给满、汉、蒙古各族人,皇太极听从了他的建议。不久,鲍承先和其他齐集而来的汉官宁完我、范文程、罗绣锦、梁正大、齐国儒、杨方兴等也劝说皇太极顺天意,合人心,受尊号,定国政。第二天,诸贝勒都写出了自己的誓词,送皇太极审阅,十二月二十八日,代善阿巴泰济尔哈朗阿济格多尔衮多铎萨哈廉杜度岳托豪格诸贝勒都先后宣读了修改后的誓词。恰逢此时赶到盛京的外藩漠南蒙古诸贝勒,也要求皇太极上尊号,于是满蒙诸贝勒联合恳求皇太极即皇帝位。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并改文馆为内三院,鲍承先被授为内秘书院大学士。崇德三年(1638年),又改为吏部右参政。皇太极准备以郡王礼祭祀贝勒岳托,吏部误传岳托子袭爵郡王,理应受罚,但被宽免。

崇德四年(1639年),汉军八旗创立,鲍承先隶属于汉军正红旗。

崇德五年(1640年),鲍承先跟从郑亲王济尔哈朗等人围困锦州,鲍承先防守衮塔。耕作时节明军伤害了清朝的农民,鲍承先退军不去援救,按律应该处死,皇太极将其投入大牢。后来因病被放出。

晚年逝世

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十月,清世祖顺治帝定鼎北京,鲍承先跟从顺治帝入关,因功顺治帝赐给鲍承先银币、鞍马。

顺治二年(1645年),鲍承先逝世,顺治帝命大学士范文程验看装敛及安葬准备情况,并赐祭品。

主要成就

从天聪三年(1629年)十二月起,鲍承先开始跟从皇太极参与攻打明朝的作战,到达北京城下后,鲍承先又招降了明朝的牧马太监,并且得到明朝许多战马。由于他忠于后金,后金的决策大臣宁完我推荐他在文馆任职。从这时起,鲍承先开始参预后金统治集团的军政大事。并且鲍承先与高鸿中一起,参与使用离间计诛杀明将袁崇焕。此后数年,他在后金对明的战争中立了不少功劳。[4]

清朝入关定都燕京后,鲍承先成为第一任内阁宰相,参与当朝军国大事。他与宁完我、范文程一起上疏建言:为明崇祯帝发丧,安抚宗室,举用遗臣,减免税赋,举办乡试,训练保甲,法尧舜拯救苍生,效汤武不杀无辜。他的奏章受到顺治皇帝摄政王多尔兖的赞赏。

人物评价

清史稿》:承先以完我荐直文馆,而先完我入相,参预军画。间除敌帅,皆有经纶。草昧之绩,视萧、曹、房、杜,殆无不及也。

吴正治:"初,公从大兵攻永平、昌黎,诸将纵兵俘掠。公独严勒所部,秋毫无犯。全活以数十万计、民甚德之。又以创业之初,首需人才,既秉铨政,尤留意选拔,每下城邑。辄简拔奇俊之士擢用之。虽在大位,居高清谨,身殁之日,家无余蓄。

家族成员

父亲

鲍崇德

儿子

鲍敬,袭爵三等阿思哈尼哈番(男爵),初授河北总兵,康熙四年,随陕西提督王一正追剿李自成余部郝摇旗,因为纵贼不追,降四级,回旗,后复为大同总兵。

人物故居

在北京西城区宣武门以西有座明清时期的王府,沿府东围墙,一条南北拖东的丁字形胡同,与东西向的"石驸马大街"相联,这丁字形胡同就叫"鲍家街"。据山西应州《鲍氏家谱》载:此府清初是秘书院大学士鲍承先公所居,称"鲍丞相府",也可能据此巷名始称"鲍家街"。鲍承先是应州鲍氏始迁祖孟辉公五世孙,是清初第一位汉族丞相。卒于北京,葬京西沙锅村,墓碑犹存。鲍丞相府由其子鲍敬等居住,后鲍敬任河北总兵、迁大同总兵,即返大同居住,时为康熙年间。如今,这座府的外部还比较完整,墙垣保留了原貌,从正门以北已经进行了改建。民国年间这里曾是中华大学,后改为民国大学,现为中央音乐学院校址。其府门、正殿、后楼等建筑仍然完好。

史籍记载

清史稿·卷二百三十二·列传十九[5]

视频

清初宰相鲍承先

参考资料

  • 《清史稿·卷二百三十二·列传十九》:七年三月,上克氵审阳、辽阳,世贤战死,承先退保广宁。八年正月,克西平堡,承先从秉诚及总兵刘渠、祁秉忠等自广宁赴援,渠、秉忠战死,承先与秉诚败走,全军尽殪。巡抚王化贞弃广宁走入关,游击孙得功等以广宁降。承先窜匿数日,从众出降,仍授副将。
  • 《清史稿·卷二百三十二·列传十九》:天聪三年,太宗自将伐明,自龙井关入边,承先从郑亲王济尔哈朗略马兰峪,屡败明兵,承先以书招其守将来降。师进薄明都,承先复招降牧马厂太监,获其马骡以济师。明经略袁崇焕以二万人自宁远入援,屯广渠门外,凭险设伏。贝勒豪格督兵出其右,战屡胜。
  • 《清史稿·卷二百三十二·列传十九》,国学网
  • 鲍承先 ,朔州新闻网
  • 《清史稿·卷二百三十二·列传十九》,国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