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龍山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鹿港龍山寺,為臺灣彰化縣鹿港鎮的廟宇,主祀觀世音菩薩,是臺灣所有龍山寺中保存最為完整的建築,目前為國定古蹟。與臺灣另外幾座以龍山寺命名的寺廟──淡水龍山寺、艋舺龍山寺、臺南龍山寺、鳳山龍山寺等,都是分靈自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的泉安龍山寺。[1]
歷史沿革
- 1647年,泉州三邑移民來台,自泉安龍山寺分香觀音大士佛像,於鹿港暗街仔(大有街)結庵奉祀。
- 1786年[2],純真璞禪師遷建於現址。
- 1831年,大修並重建多次。
- 1897年(明治30年),日軍的從軍佈教使佐佐木一道租用鹿港龍山寺後殿,成立淨土真宗本願寺派布教所,並創立敬愛學校,親自教授日文,另聘請秀才鄭鴻猷、鄭玉田教導漢文。
- 1898年(明治31年)改由光明智曉和尚擔任校長,智曉將學校改為公學校制度,並且向龍山寺主持林文蓮與檀越代表提議將鹿港龍山寺改為本願寺派的分寺,1904年鹿港龍山寺加入本願寺派,正殿改奉阿彌陀佛,原泉安分靈的觀音大士神像遷至後殿,但是仍以林文蓮為主持。
- 1907年住持林文蓮逝世後,由智曉接管龍山寺,1921年(大正10年)後殿失火,觀音寶像毀損。
- 1945年,日本二戰投降,中國國民政府代表盟軍接收臺灣,鹿港龍山寺改由檀越組織管理委員會主持。
- 1961年,重塑觀音菩薩寶像安座正殿,原日本阿彌陀佛寶像移祀後殿。
- 1983年12月,內政部將鹿港龍山寺登錄為國家第一級古蹟(今國定古蹟)[3]。
建築風格
- 鹿港龍山寺是一個大型建築物,被視為現在臺灣保存最完整的台灣清治時期建築物,而整個廟宇最重要的是其建築和雕刻的部分。
- 廟寺佔地一千六百多坪,為三進二院七開間的建築格局,分為山門、五門殿(含戲台)、正殿(含拜殿)、後殿。鹿港龍山寺戲台上方藻井結構,是台灣保存年代最早且最大的作品。
- 八卦藻井設立於戲台上方,具有演戲時共鳴的效果。
祭祀概況
神祇
祭典活動
- 元宵節躦燈腳:農曆正月十五日
- 釋迦牟尼佛出家日:農曆二月初八
- 釋迦牟尼佛涅槃日:農曆二月十五日
- 觀音菩薩誕辰日:農曆二月十九日
- 普賢菩薩誕辰日:農曆二月二十一日
- 龍王尊神誕辰日:農曆二月二十四日
- 文殊菩薩誕辰日:農曆四 月初四
- 佛誕節(浴佛節):農曆四月八日
- 觀音菩薩成道日:農曆六月十九日
- 中元普渡盂蘭盆節:農曆七月十二日
- 地藏菩薩誕辰日:農曆七月三十日
- 觀音菩薩出家紀念日:農曆九月十九日
- 藥師佛誕辰日:農曆九月三十日
- 阿彌陀佛誕辰日:農曆十一月十七日
- 釋迦牟尼佛成道日:農曆十二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