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口的土地(董攀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黄河口的土地》是中国当代作家董攀山的散文。
作品欣赏
黄河口的土地
黄河口的土地,是我们的生命所依,爹几乎把所有的体力和精力都倾注到这片土地上,耕种土地就是爹的一切。那时我们村里没有学校,全村没有一个能教孩子们读书的,爹也没有想让我读书的念头。在我能拉动锄头的年龄,爹给我安好了一把锄头,带我去锄地。他一边教我锄地,一边向我传授他的思想:“祖上人说,锄头上有水也有火,锄地能防旱也能防涝。咱黄河口庄稼人说,锄锄锄,锄头上自有好饭食;锄锄锄,锄头上自有新房子;锄锄锄,锄头上自有俊媳妇……”我知道,爹想把我调教成像他一样本分能干的真正的黄河口的庄稼人。
黄河口的土地是肥沃的,可是,用镰、锄、锨、犁这些原始工具,开垦起来却很艰难;生产条件和科学技术的欠缺,更难抵御旱、涝、虫等自然灾害。那年夏天,持续不断的大雨淹没了黄河口多数的庄稼地。粮食不够吃,野菜之类的营养毕竟不能给人以强健的体魄。爹那曾经能挑三百斤重担日行近百里的高大身躯,在一次拉耧耩地的时候,无力地倒下了。队长把我爹背回家,爹那凸出的粗大骨骼硌得他的背生疼。他嘱咐娘:“得给大哥弄点好吃的呀!”娘流着眼泪点了点头……
有了被饥饿击倒的教训,每年秋后,等生产队的农活忙完了,爹就带着我到黄河口附近的荒洼里去拾荒。拾荒不单是捡拾遗漏在地里的庄稼,还捡拾野地里的草种子。
去拾荒的路上要穿过清水沟,清水沟上人们用柳枝铺了一座桥,人们都叫“柳子桥”。过了柳子桥,再走十几里路,树木越来越密,野草越来越深,树木草丛中生长着许多野大豆、野绿豆、野子。爹拨开树枝草丛,捡拾这些天赐的食物。经干燥的秋风一吹,到后来野大豆、野绿豆都爆了荚儿,粒子散落在地上。爹便清去一层腐草败叶,将那些既小又黑的粒子和土一起扫起来,然后再找个有风的地方吹干净。
这些野生的谷物,虽然难吃,但它们却以微薄的营养,救活了黄河口这方土地上的无数生命。我和我同龄的人,都啃过野大豆窝头,喝过野绿豆粥,吃过野子团子。
去黄河口拾荒,因为路远,一般都要在那里过夜,但那时我们都不带被褥。到了夜晚,我们便找个高大的草垛,撕一个洞钻进去睡觉。睡在草垛里,那干草的香甜味,会很快使你消除一天的劳累,进入梦乡。
当我和爹单独去黄河口拾荒时,在偌大的树林草场里,半天见不到一个人影,觉得非常寂寞。憋闷的时间长了,爹便毫无顾忌地咧开破锣般的嗓子,唱几句年轻时候学来的小调:“长辫子甩呀甩呀,甩到那柳河涯……”词儿挺花哨,但调子却非常悲伤,似乎把生活中的艰难与不幸都唱出来了,我听了眼里直想流泪。
一年春天,我家的口粮就要断顿了,一家人闷坐着发愁。这时,爹忽然想起,他秋天随集体去新淤地收割小野豆时,遗弃在那里的小野豆蔓儿垛。于是,他便扛起一把木杈,拿着一条布袋,带了几个菜团子,匆匆奔向了那片新淤地。
爹一连翻打了几个小野豆蔓儿垛,翻打出几十斤小野豆粒。他忍着饥渴劳累,背着往家走。当他路过一座看场屋子时,屋子里忽然蹿出一个身材和爹一样高大的老头儿。不知那老头儿是故意抢劫,还是怀疑我爹是窃贼,他突然扑向我爹,伸手就抢装着小野豆的布袋。我爹视这些小野豆为珍宝,它关系着一家几口人的性命。于是,我爹便奋力将那个老头儿推开,背着布袋拼命逃走,那把木杈却被老头儿夺了去。
爹跑到家,连累带饿,晕了过去,好大一会儿才醒来。
娘珍惜地弄出一些小野豆,磨成面,蒸了一锅窝窝头。我啃着窝窝头,味道虽然有些苦涩,但一想到它来之不易,便觉得好吃了许多,竟有些舍不得下咽了。
爹要是永远年轻强壮该多好哇,我喜欢看他在庄稼地里潇洒锄地的样子,娘也喜欢看。可是,爹还是老了。爹八十岁那年,他还想扛起锄头去锄地,到了地里只锄了几步,就把锄头放下了。长年的重体力付出,使他患上了严重的膝关节病,只要站着一用力,膝关节就疼痛难忍,他再也不能像年轻时那样潇洒自如地抛拉那把大大的锄头了。我赶紧接过爹的锄头,顺着他锄的田垄,模仿着他锄地的样子,用力锄了起来。爹看着我还像黄河口庄稼人的样子,脸上浮出了笑容。
爹在八十四岁那年,感觉自己的身体不行了,对我说:“人就像地里的庄稼一样,长一茬,收一茬。我一辈子在黄河口种地,我喜欢这里的土地,我死后就把我埋在这里,让我陪伴地里的庄稼。”
那年,爹真的走了。爹走的那天早晨,泪眼模糊中,我恍惚看到,爹左肩扛着锄头,右手拿着镰刀,沙沙地蹚着荒草,向黄河口深处走去……
作者简介
董攀山,品诗文网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