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花园口决堤事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重定向自黄河大决口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花园口决堤事件(黄河大决口)发生于中国抗日战争初期的1938年6月9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利用黄河伏汛期间而战略性毁堤的事件,进行焦土政策,试图阻止日军沿黄河西进。该事件造成平汉铁路东侧区域洪水泛滥。

背景

1935年8月,德国军事顾问团总顾问法肯森豪将军提交《中国抗日战备建议书》,其中提及“最后的战线为黄河,宜作“有计划”之人工泛滥,增厚其防御力。”

1938年4月6日,日军自台儿庄撤退。7日,日军下达挥师徐州的作战命令,预定四月下旬开始。

1938年4月13日,由陈果夫白崇禧提出在河南武陟县的沁河口附近决黄河北堤。5月日军拿下徐州进而沿陇海铁路西进。

1938年6月1日,兰封会战结束,日军进占兰封开封[1]。若日军继续前进拿下郑州并沿平汉路南下则国民革命军将无险可守,日军只需7到12天就能拿下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不得不执行陈果夫与白崇禧提出的黄河决堤。但因事前缺乏计划,因此声称为“日军轰炸”。

经过

蒋中正见形势不利,电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核办。6月6日,新编第八师师长蒋在珍建议在花园口决口。7日,利用炸药在河南郑县(今郑州市)附近的花园口黄河南岸的堤防炸毁以造成决堤,使黄河改道南流,入贾鲁河颍河,夺淮入海。花园口堤防于1946年抗战结束后,经过修补回到决堤前旧河道出海。

这一事件发生之后,国民政府对外宣称是日军战机轰炸所致,但有不少民间媒体提出质疑。弗兰克·卡普拉拍摄的战争纪录片《我们为何而战》系列(Why We Fight)的第六集《中国之役》[2](1944年)(The Battle of China)指出是由中方决堤。随着当事人和亲历者的回忆资料陆续面世,以及日本政府和中华民国政府军事档案的公开,事件逐渐明朗。

撤离与补偿

决堤执行前,国民政府有先通知掘口附近民众撤离并发放每人5元的“逃荒费”,而郑州当地专员也催促民众撤离。掘口附近的百姓大多搬迁,但黄河当时为枯水期,所以民众多有不愿离开家园的记录,以致后来伤亡人数过多,洪泛区面积巨大,涵盖河南、安徽以及江苏三省部分地区,受灾百姓众多。

中国文学作品

花园口决堤后,中国文学艺术界的诸位作家均以花园口决堤及其后续的黄泛区这一题材产出多部作品。

  • 冯金堂《黄水传》(河南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 梅桑榆 《花园口决堤前后》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
  • 邢军纪 《黄河大决口》 (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版)
  • 冯伊湄 《未完成的画》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视频

花园口决堤事件相关视频

桐梓抗战时期五大未解之谜:花园口决堤事件
珍贵影像抗日战争1938年花园口决堤黄泛区灾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