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皮绿筋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黄皮绿筋竹(学名:Phyllostachyssulphurea(Carr.)A.etC.Riv.'RobertYoung')是禾本科、刚竹属金竹的栽培种,竿高可达15米,幼竿解箨后呈绿黄色,下部节间有少数绿色纵条纹,并在箨环下方还有暗绿色环带,以后虽节间变为黄色而绿色纵条纹仍存在。竿环在较粗大的竿中于不分枝的各节上不明显;箨环微隆起。箨鞘背面呈乳黄色或绿黄褐色又多少带灰色,有绿色脉纹,无毛,微被白粉,箨舌绿黄色,拱形或截形,边缘生淡绿色或白色纤毛;箨片狭三角形至带状,外翻,微皱曲,绿色,但具桔黄色边缘。叶鞘几无毛或仅上部有细柔毛;叶耳及鞘口繸毛均发达;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花枝未见。笋期5月中旬。
- 中文名: 黄皮绿筋竹
- 学 名:Phyllostachys sulphurea (Carr.) A. et C. Riv. 'Robert Young'
- 界: 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单子叶植物纲
- 目:禾本目
- 科:禾本科
- 亚 科:竹亚科
- 族:簕竹超族
- 亚 族:刚竹亚族
- 属:刚竹属
- 组:刚竹组
- 种:金竹
- 品 种: 黄皮绿筋竹
- 命名者及年代: (Carr.) A. et C. Riv.,1956
生长环境
阳性,喜温暖湿润气候。
地理分布
适应地区:长江流域。
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区(主要城市:武汉、沙市、黄石、宜昌、南昌、景德镇、九江、吉安、井冈山、赣州、上海、长沙、株洲、岳阳、怀化、吉首、常德、湘潭、衡阳、邵阳、桂林、温州、金华、宁波、重庆、成都、都江堰、绵阳、内江、乐山、自贡、攀枝花、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昆明、大理
形态特征
刚竹(栽培型)(江苏植物志) 图版66:
1-6竿高6-15米,直径4-10厘米,幼时无毛,微被白粉,绿色,成长的竿呈绿色或黄绿色,在10倍放大镜下可见猪皮状小凹穴或白色晶体状小点;中部节间长20-45厘米,壁厚约5毫米;竿环在较粗大的竿中于不分枝的各节上不明显;箨环微隆起。箨鞘背面呈乳黄色或绿黄褐色又多少带灰色,有绿色脉纹,无毛,微被白粉,有淡褐色或褐色略呈圆形的斑点及斑块;箨耳及鞘口繸毛俱缺;箨舌绿黄色,拱形或截形,边缘生淡绿色或白色纤毛;箨片狭三角形至带状,外翻,微皱曲,绿色,但具桔黄色边缘。末级小枝有2-5叶;叶鞘几无毛或仅上部有细柔毛;叶耳及鞘口繸毛均发达;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6-13厘米,宽1.1-2.2厘米。花枝未见。笋期5月中旬。
金竹(原栽培型)(李衎竹谱详录)竿于解箨时呈金黄色而不同于本种系的其他栽培型,其他方面特征可参考 1a. 刚竹栽培型 P. sulphurea cv. Viridis 的内容。
原产我国,江浙一带庭园中栽培供观赏。日本、欧洲及北美也有引种。
黄皮绿筋竹(栽培型)(植物分类学报)
黄皮刚竹(江苏植物志)与原栽培型之区别在于幼竿解箨后呈绿黄色,下部节间有少数绿色纵条纹,并在箨环下方还有暗绿色环带,以后虽节间变为黄色而绿色纵条纹仍存在。产地及用途同刚竹。[1]
繁殖方法
繁殖培育:嫁接。
主要价值
庭园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