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黄霸 | |
---|---|
民族 | 汉 |
黄霸(前130年-前51年),字次公,淮阳郡阳夏人(今河南太康),西汉大臣。汉宣帝时,历任扬州刺史、颍川太守,为政外宽内明。后来,历任御史大夫、丞相,封建成侯。他与龚遂并称为龚黄。甘露三年(前51年),黄霸去世,谥号定侯。
《汉书》中有这么一句话:“自汉兴,言治民吏,以霸为首。”意思是,自汉朝建立以来,若说治理百姓,使之安居乐业,黄霸当为众官之首。
宽和平正
自汉武帝末年以来,使用法律偏于严酷。武帝刘彻死后,昭帝刘弗陵即位。因昭帝年幼,大权实际掌握在大将军霍光手中。霍光鉴于大臣们屡屡争权,尤其是左将军上官桀等人与燕王刘旦阴谋作乱,遂杀死了上官桀,并以严刑峻法统驭群臣。上行下效,一些地方官也渐渐以严酷为能。他们在收税、断案时,动不动就严刑拷打,从而使属吏和百姓深受其害。
对此,黄霸从不苟同。他认为,为政应以宽和平正为本,而用严刑峻法往往适得其反。所以,在他担任河南太守丞时,处理事务总是以法度为准绳,尽量做到不偏不倚,合于民心。这一做法,正好符合官民们的心理期待。因此,属下和百姓都非常爱戴他,太守也对他分外信任和倚重。
数年后,黄霸升任廷尉正,负责国家刑狱事宜。为时不久,新即位的宣帝刘询下诏,极力称颂武帝功德,并嫌武帝庙乐与其功德不相称,应予更改,请众臣商议。这时,文武百官都竞相奉迎,只有长信少府夏侯胜持有异义。他说,武帝平四夷、拓疆域,功高盖世,但其间劳民伤财、奢侈无度,却属过失。尤其是那时曾发生特大蝗灾,人相食,国库至今不能复盈,不能不算大问题。所以,他主张不再增设庙乐。也正因为这番话,夏候胜被判死刑,入了狱。黄霸认为,夏侯胜是遵照宣帝之诏议事的,无论意见如何,不应判其死罪。结果,他自己也被关进了大牢。直到两年后宣帝大赦天下,才被释放,并出任扬州刺史。之后,调任颖川太守。
施惠百姓
黄霸任颍川太守时,宣帝多次颁布对百姓施以恩泽的诏书,诸如减免赋税、严禁乱摊派等等。一些地方官出于私利,却迟迟不宣布这些诏书,更不让百姓得到实惠。基于此,黄霸挑选了一些比较好的官吏,分部划片宣布诏令,尽快将皇帝的旨意传到家喻户晓,与此同时,自己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黄霸喜欢微服巡行,同百姓促膝谈心,认真了解他们的生活和生产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用作自己从政治民的参考。比如,他从百姓的言谈中受到启发,下令每个驿站和每个乡的乡政府都养猪养鸡,用以周济那些鳏寡孤独的贫苦人;制定条规、教令,对百姓实行教化;设置父老、师帅、伍长,健全乡村组织,劝导百姓防奸为善;强调耕织、节俭,倡导植树、养殖等等,以利百姓发家致富。
由于黄霸经常深入乡村之间,所以对颍川各方面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即使某个村的鳏寡孤独死后无钱埋葬,他也能详细地指示地方官,某某地方有大木头,可以为死者做棺材;某某地方的驿官养着猪,可以为死者做祭品。当属吏们照其指示去办时,发现实际情况和他说的一模一样。 大家震惊之余,无不将其奉若”神明”。
也正因此,颍川境内的奸猾之徒,深感在此地盘上吃不开,不得不逃匿外地。”于是,民间也渐渐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局面。
爱抚属下
黄霸待人宽厚,非常注重爱抚属下。
当时,许县的县丞已上了年纪,耳朵又聋,有人建议黄霸免去他的职务。黄霸说:该县丞“是一位清廉的官吏,虽然老了,却还能迎来送往。至于耳朵有点聋,不算大问题。我们应多方帮助他不要让贤能的人失望!”那人还是不理解,问他为什么非得这么做,他又说:“如果频繁地更换僚属,免不了要送旧迎新,增加不小开销。这些花费都要出在百姓身上。何况新换的官吏未必都是贤能的,说不定还不如旧任。何必白白添乱呢?”
许县县丞的留任,令一些老吏们感慨万千。从此,他们解除了后顾之忧,更加勤政廉政,一个心眼地为黄霸争气增光。那些年轻的属吏们也由衷地佩服他们的老太守,自觉地办好所分管的各项公务。
黄霸在颍川前后8年。在他的治理下,郡里的户口数目连年增加;在朝廷考核时,其政绩被评为全国第一。宣帝还特地下诏表彰他:“颍川郡太守黄霸,能宣明皇帝的诏书和法令,百姓都受礼教感化,孝顺父母的子女、相互友爱的兄弟、贞节的妇女,一天比一天增多;百姓路遇,彼此礼让;遗失在路上的东西,无人捡起来据为已有;鳏寡者有人赡养,贫穷者有人帮助;监狱中八年没有重罪犯;官吏、百姓多有义行。黄霸可称得上而今的贤人君子!”随后,赐其爵位关内候,并赏黄金100斤,秩禄2000石。
此后不久,黄霸被调进京师,升为太子太傅;接着,调任御史大夫。又过了一段,被提升为丞相,封建成候,食邑600户。
黄霸还一向注重家教,以至于他清正爱民的作风代代相传:他死后,其子黄赏继承爵位,任关都尉;黄赏死后,其子黄辅继承爵位,官至九卿;黄辅死后,其子黄忠继承爵位,一直到王莽篡位才断绝了封爵。据统计,黄霸的子孙做官做到太守、九卿这一级别的,计约五六个人,人人都留下了好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