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黎氏八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黎氏八骏”黎锦熙黎锦晖黎锦曜黎锦纾黎锦炯黎锦明黎锦光黎锦扬

湖南省湘潭县中路铺镇南岳衡山支脉晓霞山石潭坝乡菱角村长塘组,这是一个不到10户人居住的小村落。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里曾诞生了为我国文化、科学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的黎氏八兄弟,人称“黎氏八骏”。(一代国画宗师齐白石,则诞生于晓霞山东麓之星斗塘。)

相关话题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黎氏八骏                 国 籍         中国
                出生地         湘潭县石潭坝乡菱角村长塘                 所属时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家族概况

黎家是个“书香门第”,祖父黎葆堂,前清戊子科举人。黎葆堂之子松安,晚清秀才。是四乡闻名的文人学士,是国画大师齐白石的挚友,二人曾组织发起了“罗山诗社”。松安妻黄赓,是一个性格坚毅聪慧,自立精神极强的女子,靠自学达到能看书填词的学力。黎松安辞官不做,着意用“新学”教育子女。特意设立了家庭学校——长塘杉溪学校,聘请了几位有秀才功名能掺用“新学”的教师,开设中西合璧课程,在讲授中国古籍《四书》、《五经》的基础上,也讲授算学、格致、博物、音乐和美术等新课目。良好的家教,使黎氏兄弟都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高度的专注力。在事业的选择上,一旦经过深思熟虑而确定下来后,则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便“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地奋斗下去,有着一种“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精神。黎氏兄弟接受新事物快,有着较新鲜活泼的思想和独立思考的精神。在“五四”以来的文化科学界都有他们作出的贡献。

黎氏八骏

黎锦熙

  • 黎锦熙(1890~1978)字劭西,号鹏庵,湘潭县石潭坝乡菱角村长塘人。
  • 事教育工作60年,大批学生在其培养指导下成名成家,如白涤洲舒舍予孙楷第廖舒东徐世荣张寿康等诸多语言学家和作家,被语言学界称为“黎派”。更值得一提的是:黎锦熙对***同胞的国语教育亦十分关注并作出了贡献。他认为***方言最复杂,所以最需要标准语。***有五十年“假名”(***拼音字母)教育,以注音符号代假名,容易接受。他认为***的国语办好了,不但可以迅速扫荡***的五十年文化侵略,而且可以为闽粤苏浙等省作模范。为此,他于1944年倡导创办了国语专修科,并于***光复后,动员他的一百多弟子先后奔赴***,成了推行国语的骨干。黎锦熙桃李满天下,是国内外学者公认的。日中教育恳谈会副会长伊地智善继先生于1986年夏来京参加“首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时曾说:“与会者中有百分之八十是吃过黎锦熙先生‘奶’的。”他一生服膺勤、恒二字,坚持写日记70多年。常言:“任重能背,道远不退;快快儿地慢慢走,不睡。”生活简朴,自奉节俭,甘于淡泊,不慕荣利。他是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的先驱和导师。他在语言学方面有许多卓越的贡献。在七十年的教学实践研究工作中,他进行了广而深的学术探讨。他在语言、文字、训诂、语法、修辞、文学、史地、教育、哲学、拂学和目录等学科,都有着丰富的著述,据不完全统计约有七百余种,成为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和教育家,并在文字改革、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和辞典编纂三个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语言教育方面,如创立现代语文教学新体系,大力从事语文教材改革和建设,改革语文课程讲读教学方法,改革作文教学法,开创语法教学法等等,均立下了不朽的丰功伟绩。

黎锦曜

  • 黎锦曜(1895-1954)黎锦耀矿学社主事和《中华矿学杂志》主编。
  • 抗战期间回湘潭,为发展家乡的采矿工业,曾花掉大量家产在故乡开采盐矿、煤矿。解放后,任湖南省工业厅高级工程师。1953年,他年迈六旬,不顾家人劝阻,还自告奋勇接受中央有关部门交给的任务,带领一班人去海南岛探矿。第二年不幸病故在海南岛的矿藏考察工地。

黎锦晖

  • 黎锦晖(1891-1967),著名音乐家、儿童文学家,我国儿童音乐鼻祖,流行歌曲之父,上世纪30年代曾在上海创办明月歌舞社,先后创作《麻雀与小孩》等12部儿童歌舞剧与《老虎叫门》等24首儿童歌舞表演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明月歌曲128首》及《黎锦晖儿童歌舞剧选》等。

黎锦炯

  • 黎锦炯(亮)(1901-1981),他于1921年进入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铁路及造桥工程系读书。1927年毕业后,他在京奉铁路先后当过见习工程师、工程师和主任工程师。
  • 在三十年代的中国,重要的铁路大多控制在帝国主义手中,重要的铁路桥梁,都是外国桥梁专家承担设计和修建的。抗战胜利后,他在党组织的保护下到了晋察冀边区首府张家口。因为四十天就主持修复了北平到张家口之间的康庄铁路大桥,为解放区争了气,党和人民授予了他“人民工程师”的荣誉称号。他担任解放区铁路局的副局长兼工程师。建国后,他在铁道部负责设计领导工作(总工),为修铁路踏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全国每一条新修的铁路都凝结了他的心血。1965 年,他把考虑了很久的修筑西藏铁路的设计计划写出来,一份上报铁道部党委,一份呈报周总理,一份送给陈毅同志。1971年,他从干校初步落实政策回到北京,一条腿断了,身体衰弱了,他还是想搞西藏铁路,又多次表示他年 龄虽大,也要到西藏去拼拼老命。1981年虽然四度入院医病,他知道生的日子不多了,在一次昏迷醒过来后还说:“没有搞成西藏铁路,真是死不瞑目啊!”

黎锦明

  • 黎锦明(1906-1999年),黎锦明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英语。在我国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北京,他接爱了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艺术主张,“为苦难的人生而写,写人生的苦难”。
  • 1952年被选为湖南省文联委员,次年被选为省政府委员。黎锦明共有短篇小说集十一个,共九十多篇,中篇小说四部,世界短篇小说翻译集一个,论文集三个,还有一些剧本。他是三十年代左翼作家联盟的成员,是一个为鲁迅先生称赞的“湘中作家”。

黎锦光

  • 黎锦光(1909-1993)著名音乐家,曾在上海长期从事音乐工作,担任过唱片公司编辑、导演。创作有《采槟榔》、《接过雷锋的枪》、《送你一枝玫瑰花》等著名歌曲。

黎锦扬

  • 黎锦扬出生于1917年,他出世的时候大哥黎锦熙的孩子都已经会识字了。黎锦扬六岁那年,在北师大文学院当院长的黎锦熙把他接到京城。黎锦扬是和两个比他大的侄女和侄子一起长大的。
  • 在京城的一所教会学堂汇文中学里,黎锦扬开始接触西方文化。”我那时年轻,只知道追求一些皮毛的东西,大家都学摩登,说几句英文,抱着个吉它弹一弹,用今天的话来说,以为自己这样很酷。”黎锦扬以自嘲的口吻说。”书不好好读。其末一考试,好几门没通过,其中一门就是英文。”
  • 但命运偏偏却让他后来靠卖英文为生。

黎锦纾

  • 黎锦纾(1898-1954),黎绵纾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对于促进全国平民教育的普及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解放后在湖南省民政厅任过职,后来又担任过湖南省教育局局长。1954年调北京,在人民教育出 版社工作,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是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