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黑玛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黑玛卡

玛卡(Lepidium meyeniiWalp. )(西班牙语 Maca)是十字花科植物玛卡独行菜的根茎,又称甜菜根或秘鲁人参;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高原,其肉质根为短圆锥形,外表皮呈紫色、奶油色、黄色、黑色等。黑玛卡即黑色的玛卡。

原产地人民种植食用玛卡历史悠久(有文献报道称已经食用5800 多 年,亦有报道称当地有2000年左右的种植历史,还有说几千年的栽培历史) ,是当地不可缺少的作物之一。玛卡受到了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重视。20 世纪 80 年代,FAO 建议世界各国推广对玛咖的种植。美国、日本、西班牙、厄瓜多尔、玻利维亚、澳大利亚、中国等已相继进行人工种植研究。

目录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化学组成

物种价值

栽培技术

形态特征

玛卡根茎形状似小圆萝卜,有黑、紫、黄等多种颜色类型之分,黑玛卡为黑色。叶有叶柄,椭圆形,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种子卵形或椭圆形,无翅或有翅。

生长环境

玛卡喜冷凉而又湿润的气候,较耐寒,适应性强。

化学组成

研究表明,玛卡根茎含有多种具生物活性的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有生物碱和多糖、玛卡酰胺、玛卡烯、β-谷甾醇、菜子甾醇等。

物种价值

玛咖本身可直接食用,如玛咖根、叶片在欧洲日常消费较多。还可与其他食材一起烹饪、与水果搭配泡水饮用,或制成玛咖片、玛咖酒等。深加工产品如蔬菜干制品(自然干制蔬菜、蔬菜粉及制品) 、玛咖复合饮品、糖果制品等也在积极研发中,产品类型日趋多样。

玛卡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近年来被用作原料生产保健食品。但是对玛卡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不够深入,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以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建立稳定可靠的质量控制标准,为开发利用玛卡资源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栽培技术

区域

黑玛卡喜冷凉而又湿润的气候,较耐寒,适应性较强,适宜在海拔2700-3200米的高寒冷凉山区种植。忌高温和涝洼积水,以多年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为好,忌连作。

育苗

3月中旬, 选无风、晴朗的中午, 播种前将苗床浇足底水, 待水渗完后把种子均匀撒播于其上, 覆0.5 cm培养土, 每公顷播种量15~22.5 kg。播种后在床面覆盖一层松针, 再用竹子搭成半拱架覆盖黑色遮阳网, 四周用土压实。

视天气情况和土壤墒情适时浇水催芽出苗, 一般5~10 d出苗, 15~20 d齐苗, 种子出苗70% ~80% 时,及时清除松针, 并向床面撒一薄层细土弥缝保墒,防止苗倒露根。小苗生长1个月后, 拆除遮阳网, 进行露天炼苗。苗期应注意浇水除草, 用腐熟有机肥或复合肥加水10倍稀释后, 视幼苗长势追施2~3次,并喷施多菌灵和敌杀死防治病虫。若苗床干燥, 在傍晚浇水。

整地

选择前茬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肥力一般的砂壤土,不宜用菜园及肥力较高的地块种植。耕翻2次,最后一次耕翻前,每公顷施腐熟优质农家肥37.5-45天、普钙75-1500千克作基肥均匀撒在地表,耕翻时埋入土中,耙平后按2米宽开沟做成阳畦待栽。

定植

5月中旬至6月上旬,7-10片真叶时,分期分批取苗,带土移栽。取苗前要给苗床适当浇水,取苗时,将铲子插入根系下面,小心将苗取出,采用拉线挖塘移栽,株行距20X20厘米,每塘栽1株,每公顷栽15-18万株。移栽时苗必须露出土表,浇透定根水。

水肥

定植成活后视墒情在晴天上午适时浇水,严禁雨前灌水,整个生育期注意排涝,避免畦面渍水。根据苗情追肥2-3次,每次每公顷施N、P、KZ元复合肥150-225千克,生长期进行3-4次中耕松土,人工拔除田间杂草。

采收[1]

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多数植株叶色转黄褪色,肉质根充分膨大,基部圆钝即可收获。人工采收后,除去叶片,清除泥土和须根,用水清洗干净,切成片状放在阳光下晒干即成商品,加工包装上市出售。

病虫防治

黑玛卡一般无病害发生,虫害主要有蚜虫,每公顷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20-150克,兑水450-600千克喷雾防治。

参考资料

  1. 黑玛卡,搜狗, 2017-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