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1914年坦能堡会战

果英讨论 | 贡献2020年8月5日 (三) 07:25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1914年坦能堡会战,又称为坦嫩贝格战役,是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个月——1914年8月的第26日至第30日之间,德国和俄罗斯之间的一场战役。俄罗斯第二集团军在战斗中几乎全军覆没,统帅萨姆索诺夫将军也自杀殉国。俄军在之后的几场战斗(第一次马祖里湖战役)中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直到1915年春形势才有改变。这场战役中德军使用铁路快速输送兵员,实现了将两个俄罗斯集团军各个击破。同时俄军并无将无线电报加密,泄露重要军情。德军的胜利令兴登堡及其参谋鲁登道夫声威大震。

这场战役的地点实际上更靠近阿伦施泰因,而非30公里外的坦能堡。然而兴登堡将战役视为对东欧诸国在500多年前于第一次坦能堡战役[1]中击败条顿骑士团的报复,因此将战役冠以坦能堡之名。

目录

背景

德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主要按照施里芬计划制定战略。计划的目的是避免对俄法两国同时进行双线作战,计划生效的关键在于两国进行总动员的速度不同。德国企图利用基础设施的优势赶在法国前完成动员,抓紧法军尚未完成动员的时机大举侵略并击败法国,随后再将军队送往东方对付动员速度更慢的俄军。如果计划生效,德国能先后对两个立足未稳的对手施以致命一击,而俄军动员的速度则是影响施利芬计划的最重要因素。

法军在战争爆发时的第十七号计划要求法军迅速完成动员,并主动出击将德军逐出阿尔萨斯洛林。如果英国履行承诺派出远征军,英军就会保护法国左翼。东方的俄罗斯拥有一个超过95的师的大军,但俄军的动员必然更慢。俄罗斯稀疏而落后的铁路网受制于占铁路总长度三分之一的单线铁路,无法迅速将兵员送抵前线。俄罗斯设想在战争开始后第15天将27个师送到前线,在第23天将52个师送到前线,但90个师全部到达前线无论如何都要在60天之后。纵然有这些困难,俄罗斯仍然对法国承诺他们会立即在南线攻击奥匈帝国,并在第15天入侵德国的东普鲁士[2]

东普鲁士三面被俄罗斯领土环绕,形成一个岌岌可危的突出部,它从西方的维斯瓦河起到东方的俄属立陶宛,横宽达190公里。其北临波罗的海,南达俄属波兰,纵宽达130公里。其首府柯尼斯堡坐落在中部偏东一个重重布防的半岛只上。

俄罗斯依赖连接边境的三条铁路线中的两条来为军队输送补给。俄罗斯使用轨距与欧洲不同,所以其铁路到了边境就戛然而止。其后果就是俄军只能乘坐列车达到德俄边境,进入德国之后就只能使用俘虏的德国铁路机车和车辆。第一集团军使用的是从立陶宛维尔纽斯到柯尼斯堡东南136公里处的德俄边境的铁路;第二集团军使用的是波兰华沙柯尼斯堡西南165公里处的德俄边境的铁路。从这里开始,两个集团军会对德军展开钳形攻势。由于俄罗斯境内只有几条简易的土路而非铺砌的公路,造成俄军的补给线非常脆弱。俄军骑兵和哥萨克人的马匹消耗大量草料,更令俄军补给雪上加霜。

视频

1914年坦能堡会战 相关视频

世纪战争:1914年的坦能堡会战,俄国军队占据优势为何最后惨败 
经典历史战争片,1914年塞尔维亚王国军队反击入侵的奥匈帝国军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