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2021中国杂文精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网 的图片

2021中国杂文精选》,王侃 著,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文学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1]》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2](剧本)四大类别。

内容简介

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太阳鸟文学年选系列丛书,从1998年开始,已经连续出版了24年,其间经受了图书市场的检验,得到了读者的广泛认同与好评。2021年1月出版的杂文精选,共83篇选文。杂文的选本,偏爱于真性情的袒露和书写,并寻求文学体验范畴的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王侃,浙江东阳人。先后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南京大学,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201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中心高级访问学者,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和研究。1996年9月至2011年1月,执教于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人文学院;2011年2月调入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至今。著有《叙事门与修辞术》《历史•语言•欲望》《诗与思的维度》等;发表论文《启蒙与现代性的弃物》《当代小说的张力叙事》《女性写作的历史书写》《叙事中的民族伦理与冷战思维》《诗人小说家与中国文学的大传统》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曾获省人民政府奖一项、省教育厅奖两项、省社联奖一项。另有多项学会奖、学术期刊奖。

目录

红楼二题,兼谈三国

也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副楹联”

茧栗之牛

别再无底线消费孩子了

绝非一碗面

我怕老主要是怕落伍

勇于待“遇”

如果苏格拉底活在今天,他会做UP主吗?

守与变,年轻人“挺传统”的AB面

成为“消费主义逆行者”:“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度过人生”

古代那些“别人家的孩子”

读书的回报

调低生活的音量

人人都是“三点一线”

线上与线下

我们都是套中人

语言的重量

年说牛

握手的感觉

距离“种种”

人的精神长相

有害的多愁善感

流量时代的凉薄

大学不是人生的“唯一解”,却是多数人的“最优解”

年轻人,是时候讲武德了

这个时代的审美悖论

“娘炮”为什么受追捧

“情商”被误读的背后

“做老百姓”何错之有?

把“糖果”还给孩子们

不搞形式主义影响晋升,令人匪夷所思

从退休官员“落马”说开去

大学者的小失误

当世界越来越“佛”,我们需要较真的“恶人”

蜂拥的无耻之声

公共舆论平台管理能否“同案同判”

减到最后是杂文

抗干扰“绝招”

孔子如何骂人?

林语堂译《猫与文学》

茅台“针”酒

没有自己的语言——《阿Q正传》阅读札记

面子问题

女教师河东狮吼,猪八戒痛下血本

抢着“告状”,不如想着“道歉”

人情世故背后的真相

如何拯救“数字难民”

谁消解了媒体的深度

视频制造的“网络喧嚣”

熟蛋返生孵雏鸡?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虚无主义真的那么“虚无”吗?

严复的遗嘱

研究生为何不会提问”与“钱学森之问”

郁离子献马

知识与见识

中国科幻的未来走向何方

庄里茶香

最后一次期末考试结束时,我才明白大学的意义

旧日香港报纸

崭新的叙事语法与Z世代产生共鸣

也说“微笑上班”

二维码围城

半透明的葛

警惕“黏小”

格式化是一种灾难

流浪猫手机店

电焦虑

躺平、佗寂与欲望管理

做一个好祖先

美育与诗学

《青蛇劫起》:“故事新编”的台搭好了,戏呢?

似曾相识却不知所云,剧名缘何频频“撞车”?

我在他乡挺好的》:现实主义的诚意之作

给学渣他爹支招

慈不栽树

生产日期怎可“躲猫猫”

忧忘何时两相抵

谈恋爱究竟谈什么?

做一名温和的评论者

杀“熟”

让好书进入读者心里

我们该如何看待“超前点播”

彩色的亲情纽带

莫让网络直播成为低俗文化温床

守好边界,短视频方能走得更远

脱口秀节目为何受欢迎

乐队出圈能给流行乐坛带来什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