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慈悲佛國天竺古寺(李津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慈悲佛國天竺古寺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慈悲佛國天竺古寺》中國當代作家李津軍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慈悲佛國天竺古寺

在天竺山蓮花峰麓,西接飛來峰,東傍月桂峰,就是下天竺法鏡寺。東晉咸和五年(330年),印度高僧慧理在此建翻經院,原與靈隱寺為一體。所以白居易有詩云:「一山門作兩山門,兩寺原從一寺分。」此寺高僧接踵,僧才輩出。

陳鳳誥書聯:

開闢靈山,創來千百餘年,惟此道場第一;

慈悲佛國,添得上下兩院,居然天竺成三。

上聯說,開闢靈山,創建以來已有一千幾百年,只有這裡是杭州最早的佛教道場。靈山,又名靈鷲山。

到了隋文帝開皇十七年,僧人寶掌在下天竺西南2里許創建中天竺寺。五代後漢乾祐年間,吳越王錢俶在中天竺西南約4里創建天竺觀音看經院,後改院為寺,就是上天竺寺。下聯聯繫這些史實,說這一帶是慈悲為懷的佛國,居然有了3個天竺寺了。杭州人一般也稱下天竺為三天竺。

在天竺山稽留峰北,即是中天竺法淨寺。安南(今越南)僧人澄觀,曾在此譯著了不少佛經。舊時有天香閣、水月樓、華嚴閣等建築。詩人墨家常到水月樓吟詩題字。今寺內設杭州市佛教學院。

聳峙山腰,普渡人間苦厄;

中分法界,群瞻自在慈悲。

因為法淨寺處在下天竺至上天竺山間,所以上聯說中天竺法淨寺聳峙在天竺山的山腰。3個天竺寺都是供奉觀音菩薩的道場,都能「普渡人間苦厄」。下聯說三天竺一帶的佛地、法界,由這些寺廟中分了,法界也就是佛界。結尾6個字是說,信眾正在瞻仰觀自在菩薩的大慈大悲。「觀自在」意即「觀世界而自在拔苦與樂」,也就是以慈悲為懷。救苦救難的菩薩。

在天竺山乳竇峰北,白雲峰南,就是上天竺法喜寺。後晉天福初,僧道翊雲遊來杭,在此結廬修行,發現山中有奇木發光,遂刻成觀音像供奉。歷代不少帝王參拜該寺。乾隆曾10次上天竺,親題寺名「法喜寺」。寺前數尺見方的刻石「觀自在菩薩」系清代洪於高書。

錢罕撰有一聯:

像留奇木,廬結名山,舍利屢放光,西子湖頭兩竺私;

寺近諸天,鍾聞下界,普陀遙在望,白雲峰裏白衣來。

此聯寫了一個傳奇故事:僧人道翊結廬在此山,發現奇木,乃刻成觀音像。舍利子屢屢發光,西子湖頭與印度西竺何等相似。這是上聯含義。下聯說,寺近諸天,鍾聞下界,多麼靈顯呀!看白雲峰里走出白衣觀音來!

陳家干題有一聯:

山名天竺,西方即在眼前,千百里接踵朝山,海內更無煙火比;

佛號觀音,南摩時聞耳畔,億萬眾同聲念佛,世間畢竟善人多。

此聯反映了三天竺香火興盛的狀況。自宋以後,天竺成了名聞遐邇的「湖上小西天」。明清時天竺進香成為江南的民間習俗。乾隆所詠「靈感無不應,香市傾城走」就是指此。「天竺香市」,清朝曾被列為「十八景」之一。香市也帶動了市場貿易。

姜乾也書有一聯:

是福地,是洞天,佛法無邊,片葉慈航資濟渡;

有崇山,有峻岭,湖光並映,三蓮雄殿聿輝煌。

洞天福地,本來是道教稱神仙所居的名山勝景,這裡是借道教的說法,稱讚上天竺是神佛菩薩所居的福地、洞天。接着說觀音菩薩法力無邊,有慈悲的舟筏用來濟渡世人,過渡到達彼岸。下聯汲取了《蘭亭集序》開頭「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精華來描寫上天竺的風光,山光水色同時照映,莊嚴的殿宇顯得更加輝煌。佛教中原有「三處蓮華藏世界」的說法。正如田汝成《西湖遊覽志》中所寫的:「上至天門,則諸山下伏,雙峰(指南高峰、北高峰)錐立,西湖鏡開。」

2023年9月10日 [1]

作者簡介

李津軍,男,1960年7月生,山東臨邑人,大學專科畢業,中共黨員,退休前在天津市機電工藝學院任黨委宣傳部部長,高級政工師、講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