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南有這麼一個」金剛芭比」(李東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江南有這麼一個」金剛芭比」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江南有這麼一個」金剛芭比」》中國當代作家李東澤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江南有這麼一個」金剛芭比」

塞北之於江南,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不單是外貌景觀上的差異,更有着本質骨子裡的區別。當國人一聽到「塞北」,腦海里便會徐徐展開一幅「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雄渾畫面。而江南呢?則必定是「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雅致美景。倘若用人物來比喻,則江南一定是西施、白娘子和蘇小小之類的美人,而塞北則必定是關羽、趙雲和武松之類的好漢。五一期間在江南邂逅了鎮江之後,才知道眾多的南方佳麗當中,有這麼一個另類,她既有精緻秀麗的容貌,又有着剛健壯碩的筋骨,我實在想不出用什麼來形容她。經過反覆的思量體味,既然我們看到杭州,立刻會聯想到白娘子。突然腦海中靈光乍現,流行詞「金剛芭比」呼之而出,用來形容鎮江是再貼切不過的了。

白娘子傳說發源於鎮江

《白蛇傳》作為中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隨着許多電影版本的《白蛇傳》和電視連續劇《新白娘子傳奇》的熱播,讓白娘子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人們提到白娘子和許仙,立馬聯想到杭州西湖、斷橋和雷峰塔。在西湖偌大的名氣下,有人說白蛇傳另有出處,簡直是痴人說夢。其實國內《白蛇傳》的傳說主要有兩個版本,一個是河南鶴壁市的「白蛇鬧許仙」和杭州、鎮江的「白娘子傳奇」。2006年鶴壁市淇濱區申請了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並獲得通過,2018年杭州和鎮江同時申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鎮江獲批。

河南鶴壁市的黑山上有座始建於唐代的金山嘉佑禪寺,而且據說正在籌建雷峰塔。這個傳說是一代代口口相傳下來的,單從故事情節來看,與現代的情節基本吻合,只是並無文字記載,但就此作為否定其存在的理由,那就有點絕對化了。

鎮江的金山寺始建於東晉,唐朝宰相裴休篤信佛教,兒子裴文德年紀輕輕就中了狀元,皇帝封他為翰林,但裴休不希望兒子少年得志,於是親自送他入佛門出家。裴文德剃度出家,師從靈佑禪師,賜名法海。其聽說鎮江有一座東晉古剎,於是帶領僧眾修建金山寺,披荊斬棘過程中挖到一塊黃金上交國庫,皇上命其用這塊黃金建造寺廟,並起名「金山寺」。

據《金山志》記載:「蟒洞,右鋒之側,幽峻奇險,入深四五丈許。昔出白蟒噬人,適裴頭陀驅伏。」這一段說法海初來金山時,寺廟傾毀,雜草叢生,半山崖有一條白蟒蛇經常出來傷人,百姓不敢上山燒香。法海勇敢地與白蟒鬥法,將白蟒趕入江里。他燃指一節,立志修復古剎。在僧徒和周圍群眾的支持下,法海修廟蓋屋重續香火,被稱為「開山裴祖」。所以說法海是一位得到的高僧,並不是傳說中干涉青年男女自由戀愛好管閒事的糊塗蛋。

經現代學者研究,杭州版本的《白蛇傳》發展脈絡:起源於唐朝,成型於宋朝,流傳於元朝,完善於明清。無論是唐代的《白蛇記》和《西湖三塔記》,明代馮夢龍的《三言兩拍》中的白娘子永鎮雷峰塔,到清代方成培的《雷峰塔傳奇》,至此《白蛇傳》的故事方趨完美。其實雷峰塔與白娘子毫不相干。公園前975年,吳越王錢掓為慶賀妃子黃氏得子而建,俗稱黃妃塔。可以說:「傳說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一個美麗的傳說總是在流傳的過程中,經過許多不同時代的文藝家的修飾完善,最終呈現給世人的才是最完美最精緻的。至於傳說是不是真的到不重要,因為只要傳說能給我們帶來精神和情感上的享受,讓人們在生活的瑣碎中抱有一些美好的幻想,這就足夠了。

綜上所述,只有杭州的嬌媚才能配得上貌美如花的白娘子,也只有西湖的美景才能發生美麗的邂逅和浪漫的愛情故事。鎮江作為一個精神上披着鎧甲的城市,的確不適合美人悽美艷絕的愛情故事發生,但絕不能就此否定鎮江在《白蛇傳》中的地位。

披着鎧甲的鎮江

初到鎮江的第一個清晨,從小姨子家小區的大門向左走了200多米,欣喜地發現一家新開業的陝西肉夾饃店。我一向很重視早點,絕對不能湊合,於是要了一碗歧山臊子麵。等面的檔口,與老闆閒諞了起來。

自以為在福建進修過3個月,又接待過幾十個支醫專家。曾聽專家說起過,北方人每天是從一碗拉麵開始,他們向來把拉麵作為正餐來用。我們的刀削麵、干撈麵對於他們來說,太干太瓷實不好消化。於是炫耀式地向老闆說:把面當早餐的只能是北方人。老闆笑了笑沒有理會,沒過多久我就被狠狠地打了臉。就在我吃麵的十幾分鐘裡,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要了個乾拌麵,幾個中年男女也要了乾拌麵,一對戀人各自點了一份臊子麵,還分吃了一個肉夾饃。第二天早晨在附近找到一家鍋蓋麵店,當地的食客絡繹不絕。我有點糊塗了,通過查找資料才發現,「五胡亂華」期間,隨着東晉政府在建康建國,百萬中原人民為躲避胡人的騷擾,紛紛遷至長江以南。南朝宋文帝時改長江以南為南徐州,治所在京口(今鎮江)。所以鎮江人不講嬌媚婉轉的吳儂軟語,鎮江也沒有華麗纏綿的詩詞歌賦,退去美麗溫柔的外殼,漸漸地披上堅硬的鎧甲。

單從地名來說,「鎮」字的「釒」就有點金戈鐵馬的意味。鎮江位於萬里長江與縱貫南北的京杭大運河十字交匯處,城北的三座山:金山、焦山和北固山,山雖不高但互成掎角之勢,俯瞰長江兩岸。只要在三山上設以重兵,便有萬夫不當之勇。因此鎮江的歷史就是一部金戈鐵馬氣吞山河的戰爭史,鎮江的詩詞也深藏着慷慨激昂憂國憂民的基調。

公元208年,26歲的孫權從哥哥手裡接管江東,在京口(鎮江)依山就勢打造了一座鐵瓮城,作為東吳的治所。為了聯劉抗曹,在北固山甘露寺導演了一出招親的大戲,這便是《三國演義》中的甘露寺劉備招親。留在東吳的一年多里,劉皇叔與孫權鬥智鬥勇,留下許多有趣的故事和地名,如北固山上的遛馬澗、試劍石、狠石等等,所以在鎮江有「出門即三國,招手遇古人」的說法。1800多年前的鎮江作為真正意義上的軍事重鎮,第一次站在了中華歷史的大舞台上,並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大格局。

公元416年,53歲的南徐州人劉裕率領一隻由水軍和陸軍組成的軍隊北伐,先後收復中原、打下洛陽、收復長安。由此劉裕登上中國政治舞台的巔峰,建立了南朝第一個政權—宋,史稱宋武帝。歷史上向來北方討伐南方,且多以南方失敗居多。唯有劉裕出身寒微,帶領江東子弟一路北伐且大獲成功,歷史上至此一例。東晉名將桓溫曾說:「昔人以為京口酒可飲,兵可用」,足見鎮江人的個性豪爽可見一斑。

1842年,英國侵略者不遠萬里,攜堅船利炮溯江而上進犯鎮江。鎮江軍僅有旗兵1583名,後臨時從外地調集漢兵2700名駐守西南郊,戰鬥開始後沒兩天駐軍全軍潰逃。面對強敵,鎮江軍民同仇敵愾,奮起抵禦外寇。老百姓組織了鄉勇,配合駐軍保衛家鄉。全城官紳、百姓捐銀、捐鐵、銅,興修城池、鑄造大炮、製作火筏,以備作戰。妻送夫、母教子參加保衛戰。有一朱耿氏,不僅鼓勵丈夫參戰,還教育三個兒子:"吾已恨為女子不能執干戈,衛社稷,顧復死賊手而為國辱耶?今幸三子成立,均可為國殺賊,請速與俱,以為念。若遲出,是速我死也……"。如今焦山炮台城牆上青蘿密布,銹跡斑斑的大炮訴說着當年戰役的慘烈。

鎮江作為長江的南岸門戶,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3000年金戈鐵馬的歷史。當走在鎮江的三山景點,聽着導遊的講解,眼前似乎可以看到那些刀光劍影的場景,耳里似乎可以聽到守城將士們吶喊廝殺的聲音。鎮江的山水自梁武帝蕭衍開始被稱為「天下第一江山」,風景名勝不可謂不美,然而經歷了千百年火與血的洗禮,鎮江早已練就了鋼筋鐵骨。

詩意鎮江

中國古代信奉「學而優則仕」的儒家傳統的價值觀,因而許多儒生既是官員又是詩人。當歷史的紅塵滾滾遠去之後,曾經的古人早已作古,只留下了青山依舊在,後來者看到眼前的美景,古詩詞在心中自然而然地激揚起來,不由地發出幾度夕陽紅的感嘆,才知道當初背誦的那些古詩詞,早已鐫刻在腦海中,那種追根溯源的念頭也就深深地刻在骨髓里。

來鎮江之前,我在手機上訂閱了一本《文化鎮江》的電子書,才知道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正是在鎮江和揚州江面上所作,京口就是現在的鎮江,瓜州就是現在的揚州。鐘山、明月、江面、江南的春天等早已經在心裡堆砌多年,只是不曾親眼看到,究竟是個什麼樣子,於是迫不及待地來了。

當年王安石泊船的地方,正是今天的西津渡,昔日繁華熱鬧的碼頭靜靜地躺在地下,代之而來的是遊人如織的街區和店鋪。在這裡才能真正體會到「什麼是滄海桑田?什麼是逝者如斯夫?」據史料記載,1000多年前的宋朝,鎮江是長江的入海口,現在長江下游的無錫、上海等地,是長江千年沖積的結果。

據考《全唐詩》中與鎮江有關的詩就有1000多首,再及北宋、南宋,詩家們更是懷古撫今,留下不朽名作;元明清時期,除了漢族詩人外,還有契丹、蒙古族、滿族,以及高麗、日本的詩人,他們的作品在題材、體裁和意境上都有進一步擴展。

1000多年前的一個早晨,詩仙李白登上焦山,極目海天一色,遠處的松廖山在海霧的襯托下宛若靈霄仙境。於是詩仙繡口一吐,驚艷的詩句噴涌而出: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霄。安得五彩虹,駕天作長橋,仙人如愛我,舉手來相招。當時的焦山位於大江之中,是長江入海口的中流砥柱,如今與陸地相連被稱為焦山公園。靈霄仙境現在看不到了,但焦山就此沾染上了一些仙氣。

公元1204年,一位64歲的山東老人登上北固樓,他20歲組織隊伍抗擊金兵,後來歸附南宋政府,由於政府軟弱無能,詩人始終不能施展抱負。在家賦閒20年後,被朝廷任命為鎮江知府。當詩人極目四周江天一色,看到滾滾長江向東流去。所有的雄心壯志都被點燃了,詩人厲兵秣馬積極備戰。發出「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吶喊,然而軟弱的政府並未給詩人機會,僅僅1年零3個月後,被主和派調離了鎮江。這位詩人便是辛棄疾,任職期間詩人在北固亭留下2篇傳世佳作《南鄉子.等京口北固亭懷古》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聽導遊念出這2首詩,我才突然發現高中學的這兩首詩,似乎遺忘的有點久了。當和此情此景再次聯繫起來,又覺得再熟悉不過了。

在鎮江的2天時間裡,感覺一步一景,處處詩情畫意。江南自古文化積澱深厚,鎮江作為長江和京杭大運河中段的一個交通南北、溝通東西的橋頭堡,千百年來迎來送往了無數的文人墨客,也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的傳世佳作。美景催生了佳作,佳作又賦予美景新的意義。詩情畫意的鎮江美景,詩情畫意的鎮江歷史,詩情畫意的鎮江詩詞,需要懷着一顆詩情畫意的心,帶着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去細細品味。 [1]

作者簡介

李東澤,一個喜歡文學的醫務工作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