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塔湖圖」話北大(李偉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
《「一塔湖圖」話北大》是中國當代作家李偉明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一塔湖圖」話北大
北京大學,中國高等學府聖殿,全國莘莘學子夢寐以求的「學習殿堂」, 世界著名的高校學府。參加工作已30多年了,能有機會去北大繼續深造,與仰慕已久的北大來一次親密的接觸, 佩戴上「人」字形校徽,是我一輩子的心愿,更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
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天踢良機!2023年政協委員的研修培訓,終於讓我如願以償,有機會踏上北大這神聖的土地。
五月的北京,鮮花盛開,蝴蝶起舞,鳥語花香。駐足北大門口,「北京大學」四個字,蒼勁有力,熠熠生輝,名聲顯赫;高大威武的雄獅,高貴典雅的大門,令人思緒萬千,這裡留下了多少仁人志士的足跡,這裡是新文化的發源地,是多少莘莘學子的夢想追求。
北京大學前身是京師大學堂-----始建於1898年,也就是在清朝光緒24年,中國就有了這所大學,到了1911年辛亥革命暴發後,1912年改名為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圖書館"幾個大字磅礴大氣,藏書近千萬冊,是亞洲歷史最悠久、藏書最多的圖書館,國家級領導都曾在這裡工作過。她宛如皇冠上的明珠、科學的聖殿、文明的沃土,每天敞開博大的胸懷,張開雙臂歡迎成千上萬的莘莘學子前來吸取營養,然後從這裡走出去,創造出更多的成果,更大的輝煌。
滄桑的博雅塔建於1924年,她巍峨聳立在北大校園的北邊,高大挺拔.充分體現着北大人自強不息的陽剛之氣,被公認為是北大的經典建築。據說當時的功能為仿古水塔,因塔是由美國人博氏捐資興建.故命名「博雅」。巍峨的博雅塔與波光蕩漾的湖水相影,珠聯璧合,相得益彰。
大名鼎鼎的未名湖是北京大學的標誌景觀之一,這詩情畫意的背後有一段有趣的歷史。據說,清代未名湖一帶原為淑春園,乾隆將該園賜給他的寵臣和珅,和珅在此大興土木,開鑿出未名湖,建造樓台64座,遊廊亭閣357間,房宇上千,極盡奢侈。放眼望去,未名湖邊楊柳依依,湖水清澈,碧綠的樹木,還有盛開的花朵,倒影如畫,令人心曠神怡。在湖的周邊緩緩前行,不時閃過幾對牽手的情侶,從從容容,甜甜蜜蜜,飄散出濃濃的浪漫氣息。水面倒映着巍峨聳立博雅塔的影子,凝神望去,水天一色,竟分不清哪是幻影哪是真實。在湖邊遠眺,東可觀湖光塔影,西可看鐘亭落霞,南可望湖山林木,北可攬層樓幢影,處處都充滿了詩情畫意。於是,有人把北大景色的精髓概括為「一塌糊塗」(一塔湖圖)」。
「一塔湖圖」的校園內,皇家園林與現代建築交相輝映,古樹與綠草相交匯,美若仙境。一個個血氣方剛的學子行走在林蔭大道,他們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頂尖學子,懷揣理想和夢想,邁着匆忙驕健的步履,朝着自己的教研室、科教樓走去,令人羨慕不已。他們才是真正地時代驕子,來自五湖四海,不同的膚色,操着不同的語言,為了一個崇高的理想和目標來到這兒求學。今天在這校園裡留下他們拚搏的身影,明天他們將成為國家的棟樑。
「狀元橋」上,穿黑色學士服的本科生、穿藍色碩士服的研究生、穿紅黑相間博士服的博士生,都紛紛在「狀元橋」前拍照留念。我不由自主地走上狀元橋,撫摸一下橋欄,沾沾才氣,沾沾喜氣,但願把這才氣帶回家,把好運帶給我的孩子。
能在人頭攢動的北大飯堂,遇見老鄉黎瑩是做夢也想不到的事情。記得那天中午由於推遲了下課,當我們直奔農莊食堂趕到一樓時,那裡早已人頭攢動,好不容易端上餐盤排隊打上飯,但環顧四周,人頭涌動的飯堂再也找不到一個坐位。「叔叔,你們是來研修的吧,你們請坐」正在這尷尬的時刻,一名長相甜美的女孩主動和她另外的2個女同學站了起來,把坐位讓了給我們。「你是」? 」「我是老鄉黎瑩呀」!在千里之外的首都能遇見老鄉,特別是在尖頂學府北大的飯堂,讓咱們彼此都感到十分驚喜。聰慧的黎瑩馬上帶我們到一個專門用來接待的小包廂坐了下來,雙方邊吃邊天南地北聊了來。只見黎瑩從包里拿出手機,翻出她拿到北大錄取通知書時,親朋戚友紛紛前來祝賀的一張張合影照,其中就有一張是我帶上我讀高中的兒子專門前來祝賀的合影,與我們一起分享,那笑容依然十分天真燦爛。用完餐後,懂事的黎瑩還拉我們一起,在飯堂前來個愉快的合影。
「北大是中國第一所國立大學,是國家文化的最高學府,新文化運動的搖籃,五四運動的發源地,蔡元培、李大釗、魯迅、毛澤東都在這裡工作過。北大校園美如人間仙境,美得'一塔湖圖』,能來北大深造,你們是幸運的。'愛國 進步 民主 科學』是北大的校訓,希望你們在培訓期間,多想多思考多提問,做到學有所成,學以致用。」開班儀式上,北京大學總教務長吳寶科對全體學員寄予厚望。 課堂上,學識淵博的教授們旁徵博引、深入淺出,教育藝術高妙絕倫,語言睿智風趣函默,教導學員們要時刻牢記初心使命,要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因而贏得了掌聲陣陣。學員們紛紛點讚收穫匪淺,不僅開闊了視野,提高了站位,而且收穫了知識,加深了友誼。 「一周北大行,一世北大情。北大是你們的母校, 歡迎大家今後常回母校看看」。臨別時班主任依依惜別的一番話,讓學員們個個都感動得熱淚盈眶。
如今,短暫而又快樂的北大的校園生活已經結束, 它不僅圓了我一生追求的北大夢,更是對科學知識的尊重,對自己人生一次最難得的歷練,更是對人生夢想最美好的詮釋。
「一塔湖圖」的美麗,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是多少過去與現在人們追夢的地方。手捧北大這部厚重的歷史經典,呼吸着自由、民主、進步的空氣,滿心激動、滿懷歡喜,將永遠成為我魂牽夢繞的記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