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現代知識分子的良心」 (王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一顆現代知識分子的良心」》是中國當代作家王雷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一顆現代知識分子的良心」
《隨想錄》,巴金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1987年9月第1版1次印刷,包括《隨想錄》、《病中集》、《真話集》、《探索集》、《無題集》五部分。配套讀物《再思集》、小說《家》《春》《秋》《三千里江山》;季羨林的《牛棚雜憶》(也是談文革期間知識分子經歷的紀實散文)。
巴金的《隨想錄》,可以堪比十八世紀法國大革命偉大的啟蒙主義思想家、作家盧梭的《懺悔錄》!巴金此文是描寫知識分子經歷文革這一政治鬥爭的洗禮,在內心世界、靈魂深處進行懺悔和鬥爭後,覺得應該說真話、做真人、講真情、求真理的對心靈的書寫痕跡。字字帶血,句句存真!閃耀着人性與理性思維的光輝。 讀《隨想錄》給我印象最深的幾篇文章是談日本引進電影《望鄉》的:78年中國對外文化解禁之初,國人對此等影片爭議很大,巴老挺身而出,開始了講真話的心路歷程。在經歷了文革那段令人不堪回首的歲月後,巴金不斷地對自己發出扣問:為什麼當時沒有一個有自由思想、獨立精神,救世之理想的知識分子與文人,為了捍衛真理而站出來?
而巴金經歷了整整一個世紀的滄桑歲月、風雲際會後,敢於冷靜思索,則屬於最善於反思的學者。尤其發人深省的是:巴老曾向文化界倡議建立「文革」博物館,讓後人永遠記住文革這段非常的政治、思想和文化浩劫,以銘記歷史和警醒後來者!巴老主要的青春歲月留在了上個世紀,同時也是跨越了二十一世紀的百歲老人,他對國事、國人的深層反思和自省,反映了一代知識分子的擔當與使命感。餘生也晚,在當代的學者中已經很難看到這樣真實、有責任感的大家了,我以為他擁有了一顆「現代中國知識分子的良心」。
「我不靠駕馭文字的本領,因為我沒有這樣的本領,我靠的是感情」,曾經是巴老掛嘴邊的話。對一個敢於真誠面對自己的良心說話的作家,這句話並不簡單。巴金的一生是勤奮的一生。他終身筆耕不綴,著作等身,在當代作家裡屬於高產的。從其早期創作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雷電》,到長篇小說《寒夜》,到60年代初期反映抗美援朝戰爭題材的小說《團圓》(後改編為電影《英雄兒女》),我們看着其一步步走來,每一步作品都傾注了真誠、豐饒的感情,其感情之真、之純,到達了驚人的程度,也表現出一個五四新文化時期過來的新青年最旺盛生命活力。《鳥的天堂》中大榕樹上棲息的群鳥;《海上的日出》中太陽鑽出雲端的卵動;無一不是生命亢力的高歌,進步思想在燃燒。
巴金一生上下求索、求真,也是不斷反思、懺悔的一生。這些思想過痕都深深記錄在《隨想錄》里。縱觀其後半生,雖然上個世紀的一百年的政治風雲,各種運動他大都有所經歷,但是巴老所奉行的「要忠實地生活,要愛人,要幫助人」的普世思想始終未變。正如2003年央視評選出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里對他的描述——「穿越一個世紀,見證滄桑百年,刻畫歷史巨變,一個生命如此厚重的作家他在字裡行間燃燒的激情,點亮了多少人靈魂的燈塔;他在人生中真誠地行走,叩響了多少人心靈的大門。他貫穿於文字和生命中的熱情、憂患、良知,將在(現代)文學史中永遠閃耀着璀璨的光輝」。
2023.9.5完稿。[1]
作者簡介
王雷,1967年元月生於湖北黃石,武漢大學法學專業畢業,現在黃石市司法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