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雙擁」花開滿園香(王長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雙擁」花開滿園香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雙擁」花開滿園香》中國當代作家王長英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雙擁」花開滿園香

我上小學加入少先隊員時,老師告訴我:同學們,你們系戴的紅領巾,是革命先烈用鮮血染成,你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才能對得起他們……在老師教導下,我們學雷鋒,做好事,在課餘時間為村裡的軍烈屬抬水、抬煤、掃院子。那時候每到軍烈屬家,總會看到街門上懸掛着一個軍黃色一尺見房的牌子,上面用紅漆寫着革命軍屬或革命烈屬大字。當時我不知道軍屬與烈屬的區別,後經大人與老師的解釋才知道:軍屬是這個家有人當兵了;而烈屬則是這家當兵的打仗犧牲了。村里掛着這樣牌子不少。每當過元旦時,這些軍烈屬家的街門前會貼上紅紅的對聯,家裡人還會得到村委會的特殊照顧與優撫,請他們吃飯,給他們分肉、多分糧……我兒時的心裡就湧起一種對軍人的崇敬。我為村里一個烈屬家抬過水,戶主是個老大娘,是共產黨員,她的丈夫死了,依然送兒子參軍,後來在戰爭中英勇犧牲,可她卻非常堅強,響應黨的號召,是全縣有名的勞動英雄。而我知道的另外一戶軍屬則是有一名朝鮮戰場歸來的英雄,他在戰場上用自己的身體接通了前線被炸斷的電話線,保證了軍令的暢通,榮立一等功,他的事跡刊登《英雄手冊》上。一人當兵全家光榮烙印般刻入我的記憶里。

參加工作後,我逐步了解了本縣的歷史。大家都知道新中國是1949年成立,而我所在的縣卻在1945年就已解放,屬於老解放區,八路軍東渡黃河後便在這裡開闢了抗日根據地。

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全縣人民與日寇侵略者進行頑強的艱苦卓絕的鬥爭,湧現出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

抗戰初期,曾有三十位後來成為共和國將軍、部長乃至領袖的人物,在這片土地投下戰鬥的身影,他們的革命生涯與昔陽有過交集:朱德、彭德懷、徐向前、陳賡、任弼時、秦基偉……抗戰初期在這裡進行了黃岩底伏擊戰、廣陽龍門口伏擊戰、泥澄口等戰鬥。其中的黃岩底伏擊戰可與平型關戰役相媲美!

在三都鄉西峪村由葉劍英元帥題詞的烈士紀念碑巍巍矗立;「三烈三李」烈士紀念亭記載着抗日戰士英勇犧牲的事跡;在我縣松溪公園,昔陽烈士紀念碑由秦紀偉將軍親自題名……

我才真正認識到根據地的含義:它是人民軍隊的後方,為八路軍提供糧食、物資與兵源。僅在抗戰的1938年一年,本縣人民就有兩千餘名子弟加入了正規軍,奔赴抗日前線。1945年日寇投降,解放戰爭開始,我縣便成為支援解放軍攻打太原、榆次閻匪的後方,大量的百姓加入支前的隊伍。

後來我理解了一個特有的名字:「南下幹部」。它是昔陽籍(北方)的戰士、幹部,由解放區奔赴到未解放的南方開闢根據地,支援全國解放戰爭。

放眼全國,翻開黨的歷史,解放軍與百姓關係比喻為魚水情;解放軍被譽為人民子弟兵。人民軍隊人民愛,人民軍隊愛人民。比喻多麼貼切、形象、生動!

想當初,工農紅軍正是為了人民,才在紅米飯南瓜湯的艱苦環境中依然決然走向井岡山,走向長征路;正是這樣的子弟兵才使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

一首首紅歌,扣動了軍民魚水情的心弦:

一送(里格)紅軍,(介支個)下了山,

秋雨(里格)綿綿,(介支個)秋風寒

問一聲親人,紅軍啊,

幾時(里格)人馬,(介支個)再回山。

苞谷種子,(介支個)紅軍種,

苞谷棒棒,咱們窮人搬,

緊緊拉住紅軍手,紅軍啊,

灑下地種子,(介支個)紅了天.

十萬百姓淚汪汪,恩情似海不能忘,

紅軍啊,革命成功,(介支個)早歸鄉.

血肉之情怎能忘,紅軍啊,

盼望(里格)早日,(介支個)傳捷報.

十送(里格)紅軍(介支個)望月亭

望月(里格)亭上(介支個)搭高台

……

紅軍正是由共產黨指引,緊緊依靠人民,才走完了兩萬五千里長征;也正是陝北根據地延安,才使得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得以保存;南北馳騁,縱橫燎原。

周總理說,是延安的小米飯把我們養大!

延安既是革命聖地,是軍民魚水情、擁軍愛民的光輝典範。那裡傳唱的歌曲,同樣激情高亢,鼓舞人心。

《軍民大生產》:

解放區呀麼嗬嗨,

大生產呀麼嗬嗨,

軍隊和人民西里里里嚓啦啦啦嗦羅羅呔,

齊動員呀麼嗬嗨。

又能武呀麼嗬嗨,

又能文的呀麼嗬嗨,

人問我什麼隊伍,

一二三四, 八路軍呀麼嗬嗨。

《正月裡來是新春》

正月裡來是新春

趕上那豬羊出呀了門

豬哇羊呀送到哪裡去

送給咱英勇的八呀路軍

天下聞名的朱總司令

一心愛咱們老呀百姓

為咱們日子過得美

發動了生產大呀運動

八路軍弟兄是個個能

保衛咱邊區陝呀甘寧

幫咱種來又幫咱收割

哪一家百姓不呀領情

你領情來我也領情

趕上那豬羊向呀前行

一心愛戴咱朱總司令

一心擁護咱八呀路軍

《軍民團結一家親》:

萬泉河水清又清

我編斗笠送紅軍

軍愛民來民擁軍

軍民團結一家親一家親

萬泉河水清又清

我編斗笠送紅軍

軍愛民來民擁軍

軍民團結打敵人打敵人

再聽聽這首民謠吧:

「 最後一碗米送去做軍糧,

最後一尺布送去做軍裝,

最後老棉祅蓋在擔架上,

最後親骨肉送他上戰」。

歌聲浸透了歷史,那麼親切,那麼暖心,那麼感人,那麼讓人心潮湧動、熱淚盈眶……

歌聲讓我想起了沂蒙母親、沂蒙六姐妹;想起了沂蒙紅嫂用奶汁餵養八路軍傷員,用生命寫就了軍民魚水情之歌!讓我想起了陳毅元帥說過的話:「我就是躺在棺材裡也忘不了沂蒙人民」想起了千千萬萬個擁軍模範護養八路軍傷員的戎冠秀們;想起了左權將軍的以及八路軍的兒女被「太行奶娘」撫養的感人事跡;想到了大別山裡的人民、想到在淮海戰役中,老百姓用小推車支援前線的動人一幕;想到了獨輪車上那軍糧、軍鞋、煎餅、綿布;農夫抬着的擔架;想到了渡江戰役時北岸村民卸下自家的街門做小船、為解放軍划船、搖櫓、當艄公;想起了我縣八路軍黃安醫院村婦為戰士洗繃帶染紅的淙淙小溪……

軍民魚水情!請問,世界上有哪支軍隊與人民保持有這種關係?

擁軍愛民,擁政愛民,是延安革命根據地所創造。是我黨我軍光榮傳統。軍隊愛人民,人民愛護子弟兵;人民用生命支持軍隊,軍隊緊緊依靠人民。沒有人民支持,革命不能勝利;軍隊靠人民打下江山,才有了今天祖國的繁榮昌盛。人民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靈魂;是江山的根基,是軍隊勝利的保證。因而毛澤東說,「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因而我們同頻共振高聲唱:

魚兒離不開水,

瓜兒離不開秧;

軍隊人民心連心,

「雙擁」花開滿園香![1]

作者簡介

王長英,山西省昔陽縣人。退休幹部。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科學幻想小說《失蹤者回憶錄》獲得晉中文藝精品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