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典籍里的中國》之我觀 《論語》篇(杜秀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典籍里的中國》之我觀《論語》篇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典籍里的中國》之我觀《論語》篇》中國當代作家杜秀香的散文。

作品欣賞

《典籍里的中國》之我觀《論語》篇

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典籍里的中國》時隔一個半月終於更新,不得不說,等的花兒都落了。第五期推出的典籍是《論語》,每次提起《論語》總要深深吸一口氣,它太過有名,太過普世了,上至耄耋之年的老人,下至牙牙學語的稚童,誰不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誰不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誰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而孔子,更是德比堯、舜,賢比湯、文的存在。他是中國文化史上「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的巍巍高峰,燦爛星河,無論怎樣的演繹和解讀,也不能及其十之一二。

據載,孔子問道老子後對弟子說「吾所見老子也,其猶龍,學識淵深而莫測,志趣高邈而難知;如蛇之隨時屈伸,如龍之應時變化。」其言何如我們後世之見孔子。南懷瑾先生說:「先孔子而生,非孔子無以聖。後孔子而生,非孔子無以明。」孔子,於中國歷史,中國文化,太過偉大,太過耀眼,我們每個人生來便開始無知、無覺、無形、無識的追尋着他的智慧,他的思想,他的精神,他的腳步。他的隻言片語,可以令我們醍醐灌頂,恍然大悟;他的諄諄教導,令我們通透明達,受益終生。

他告訴我們「學為君子,天下歸仁」,於是,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士子,以做一個「溫潤如玉的謙謙君子」為畢生之所願。他告訴我們「大道之行,天下為公」,於是,多少王侯將相,文人墨客,俠客劍士,甚至是平凡如你我的人都將「為國為民」作為畢生之己任。他告訴我們為人,為學,為政之道,於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成為世世代代中國人畢生嚮往的理想之光。他告訴我們「殺身以成仁」,於是,才有了三百年後孟子「捨生而取義」的錚錚鐵骨和「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大丈夫氣節,才有了中國彪炳千秋的偉業和前赴後繼的英雄。皇太極曾說:「很奇怪,為什麼好多明朝的將軍,勃勃武夫,本來是最應該血性男子的,一見我面就跪下了。但是你仔細看看,宋也好、明也好,真正錚錚鐵骨的,都是一些文人:夏完淳、張煌言、包括袁督師,這都是文人。為什麼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知識分子,連拿把刀都拿不起來,卻寧死不屈?為什麼這些文人不怕疼?」范文程和他說:「因為這幫人讀孔孟之書。」

春秋戰國,是個太多姿多彩,群星璀璨的時代,諸子百家與西方的諸聖學者相互映照,彼此呼應,被尊崇為「軸心時代」。諸子百家的學說恰如滿天繁星,照耀着中國歷史的天空。他們的思想,恰如噴薄而出的涓涓細流,流進歷史的河流,也流進世世代代中國人的心田。歷史,大浪淘沙,最終選擇了儒學。於是,中國成為了動靜有法而百行備,內外有別而九族睦,長幼有倫而俗化美,諸侯順服而紀綱正的禮儀之邦。於是,中國有了一個特殊的群體:文人士子。他們清高自許,他們恃才傲物,他們博學多才,他們理想天真,他們不世俗,不流俗,不媚權,不畏勢,當然也不合群。他們堅守大義,名節,底線,本心,和平時期「斂袖談風月」,危難時刻「捐軀赴國難」,書寫了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底蘊和文人氣節。康熙曾嘆:「世人之心易得,士子之心難求」。

即是天降大任,自然一生坎坷。孔夫子在魯國不得志,無奈五十五歲帶着弟子周遊列國。這個白髮蒼蒼的老人一生都不曾放棄過他的大道理想。途中,他遭遇冷遇、戰亂、迫害、危險、困苦,還有飢餓,即使如此,他依然講學不輟,弦歌不輟,他不知道他踉蹌而又堅定的腳步,註定要走出中國三千年的時光;他不知道,他孱弱而又堅挺的脊背,將背負着整個中國歷史文化的思想與智慧之光。朱熹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然也!然也!! [1]

作者簡介

杜秀香,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濟南市作家協會會員,濟陽區作家協會副主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