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海棠經雨胭脂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海棠經雨胭脂透出自宋代宋祁的《錦纏道·燕子呢喃[1]

燕子呢喃,景色乍長春晝。睹園林、萬花如繡。海棠經雨胭脂透。柳展宮眉,翠拂行人首。

向郊原踏青,恣歌攜手。醉醺醺、尚尋芳酒。問牧童、遙指孤村道:「杏花深處,那裡人家有。」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燕子呢喃,春光迷人。白晝忽然交長。看園林景色。繁花盛開如一片絢麗多彩的錦繡。海棠經過一番春雨.如胭脂一般紅艷的花瓣被雨浸透。柳葉展開宮眉。翠葉拂弄行人的頭。

到郊外去踏青,恣意歌唱牽手。我已經醉意醺醺。還想尋找美酒。問牧童,他遙遙指着遠處的孤村說:「杏花深處的人家有。」

注釋

錦纏道:詞牌名,又名《錦纏頭》、《錦纏絆》。雙調六十六字,上片六句四仄韻,下片六句三仄韻。

呢喃:形容小聲說話,輕聲細語。

宮眉:古代皇宮中婦女的畫眉。這裡指柳葉如眉。

翠:指柳葉之色。

踏青:即遊春。

賞析

上片着意描寫春景。「燕子呢喃,景色乍長春晝」,點明時節是早春,時間是白晝。[2]

「睹園林」以下描寫春色蓬勃的園林。「萬花如繡」運用比喻總括春色,表現出大自然旺盛的生機。「海棠經雨胭脂透。柳展宮眉,翠拂行人首」,這是在總括之後具體描寫海棠花以及柳條。詞人用擬人的手法,將海棠擬為胭脂、柳葉比作宮眉。「胭脂透」寫出了經雨後海棠的鮮艷色澤;而一個「翠」字則將柳葉碧嫩的顏色寫了出來。紅花碧柳,兩相映襯,十分耀目,顯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春色。

下片着重抒發遊興。「向郊原踏青,恣歌攜手」,說明踏青者並非一人,而是一群人手拉着手集體出遊。這兩句既點明了郊遊之樂,又將載歌載舞的郊遊場面描寫得十分熱鬧。「醉醺醺、尚尋芳酒」,本就已經醉意醺醺了,可郊遊之人還要尋醉,足見其不拘形跡、恣縱狂放的情態。「問牧童」三句,化用杜牧《清明》一詩中「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句意,將踏青的歡暢意緒推至最高點。

全詞圍繞着「春遊」這個題目層層深入,寫盡春色,寫盡遊人的雅興。不論是寫景,還是抒情.都寫得有聲有色,情景交融,淋漓盡致,真實地再現了作者生活時代人們的情趣,流露出作者對這種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從審美的角度看,這首詞所表現的思想情趣和藝術功力,都屬上乘之作,值得借鑑。

創作背景

古今詩話》一書,今不見傳本,《苕溪漁隱叢話》、《詩話總龜》屢引之,為李頎著,頎曾以詩上東坡,東坡次其韻,則頎為熙寧、元豐間人。此詞必作於神宗以前。

宋祁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學家。字子京,安州安陸(今湖北安陸)人,後徙居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天聖二年進士,官翰林學士、史館修撰。與歐陽修等合修《新唐書》,書成,進工部尚書,拜翰林學士承旨。卒諡景文,與兄宋庠並有文名,時稱「二宋」。詩詞語言工麗,因《玉樓春》詞中有「紅杏枝頭春意鬧」句,世稱「紅杏尚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