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茉莉花》是中國民歌,起源於南京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花調》,由軍旅作曲家何仿采自於六合的民歌匯編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編曲、詞。

《茉莉花》

此歌曲先後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雅典奧運會閉幕式、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南京青奧會開幕式等重大場面上演出 。在中國以及國際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在中國及世界廣為傳頌,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國歌" 。

目錄

創作背景

茉莉花這種植物由於其芳香獨特,迎合了中國文化對"香"的崇尚,逐漸成為人們歌頌的對象。

最早關於《茉莉花》的曲譜(《鮮花調》工尺譜)收錄在道光年間(1821年,一說1837年)的《小慧集》中 ;這種曲調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鮮花調》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各地方言語調、風土人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衍生出各種風格的"同宗民歌",流傳於各省的不同版本曲調各異,但歌詞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純真愛情為主題 。

這些民歌以江蘇的《茉莉花》流傳最廣、影響最大 ;1942年冬天,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的文藝兵何仿記錄下了在南京六合金牛山地區一位民間藝人那裡聽到的民歌版本《鮮花調》,後將原詞中三種鮮花(茉莉花、金銀花、玫瑰花)修改為一種 ,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點,對歌詞的順序也做了調整,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 ,將其他一些歌詞改為老少咸宜的語句

歌詞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草,香也香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話。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開,比也比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來年不發芽。[1]

社會影響

《茉莉花》在兩個大陸相互隔絕的時代跨越了地理距離的藩籬,成為象徵中歐人民友誼和交流的生動符號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這首改編後的《茉莉花》唱響中國。2002年10月,南京市六合區以該首民歌為名舉辦了首屆中國南京六合《茉莉花》音樂文化節 。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期間,頒獎儀式的現場《茉莉花》出現總共774次 。

重要演出

1957年,在北京全軍文藝匯演上由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的女聲四人小組(計秋霞、陳鴻虹、宋桂英、李小林 )演唱。

1959年,在維也納舉行的第七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上,前線歌舞團以中國青年代表團歌舞團的名義參加並演出。

1965年春天,在印尼舉行的萬隆會議十周年活動上,由中國前線歌舞團帶去的女聲小組演唱。

1997年6月30日午夜,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開始之前,由中國軍樂隊演奏(作為第一首樂曲)。

1997年10月,江澤民訪美期間美國總統克林頓白宮南草坪為其舉行的音樂招待會上,由美國國家交響樂團演奏。

1998年春節,在維也納的金色音樂大廳內演奏(作為中國民歌)。

1999年12月19日午夜,在中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交接儀式上,由中國軍樂隊演奏。

2001年,在上海舉行的APEC會議文藝晚會上,由百名兒童演唱。

2002年12月3日,在摩納哥首都蒙特卡洛舉行的2010年世博會主辦權投票活動現場播放 。

2003年1月31日,在中央電視台春節歌舞晚會上,由孫浩伊揚演唱 。

2004年8月19日,在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演唱。

2005年,在中央電視台春節歌舞晚會上,由彭麗媛演唱 。

2008年4月12日晚,在博鰲亞洲論壇2008年年會文藝晚會上演唱 。

2008年8月,在北京奧運會頒獎儀式上(作為背景音樂)播放。

2013年,在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由宋祖英席琳迪翁演唱 。

2014年8月16日,在第二屆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上(作為伴奏) 。

衍生作品

1911年英國作曲家班托克出版的《各國民歌一百首》中,把《茉莉花》的鋼琴伴奏寫成一首二部卡農,並先後編入了《兩首中國歌曲》《七首中國歌曲》。1937年格林編的《各國歌曲集》亦收入了《茉莉花》。

參考資料

  1. 《茉莉花》歌曲創作背景2013-02-08 來源: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