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個人的文學檔案(甘茂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一個人的文學檔案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一個人的文學檔案》中國當代作家甘茂華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一個人的文學檔案

集中呈現,是為了更好地紀念。

很久以前就想編這樣一本集子,對那些相識相知的良師益友表達一份感恩之情。說心裡話,我始終對這類**文章懷有一種偏愛,它們不僅於我是鼓勵和鞭策、關愛與批評、扶助和引導,而且,從這些散發着體溫的文字中,也能看到自己在文學人生中的一個個足跡——淺的、深的、正的、斜的,包括創作過程中的快樂、困惑、欣慰、惆悵和遺憾。當然,一個人的文學檔案,如此而已。但人生,卻因它而顯得充實和美好。 所以,它是一個心愿,也是一份責任。

算起來,從初涉文壇到現在,我從事文學寫作已有四十多年了。很慚愧,寫的數量少,也沒有寫出什麼優秀作品,出了上十本書,不過是生命的河流中轉眼即逝的一些小小浪花,點綴似水年華,沒有人會認真注意的,尤其在這個不要精神詩意和夢想,而只求物質享樂的時代。文學式微,無可奈何。何況光頭百姓、土家野老,還有什麼話說?但我自己和我的師友們,卻很看重這些小說、散文、歌詞、評論,這是人生值得紀念的事情,因為它是屬於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記不清是哪個詩人說過,文學不能改變現實,但會改變你的人生,讓你的生活變得美好、溫暖,充滿希望。 這個秋天,許多良師益友的身影和聲音再次聚攏在我的心裡。我想起韓石山,在清江的武落鍾離山上,我們回憶在山西的日子,說一些歲月中沉澱的故事。我想起已故詩人曾卓,三峽罈子嶺,他張開雙臂露出老水手的笑臉。我想起卞毓方,一位至今未曾謀面的老師,他在電話里簡短如電報般的語言,在文章中長歌當嘯、浩氣盈胸的形象。可惜的是,他2011年夏天來宜昌寫三峽,我正好在長陽採風,竟錯過了當面請教的機會。我想起王先霈、李傳鋒、葉梅、劉益善、劉不朽、張澤勇等等文學界的師友們,他們都是用生命歌唱的人,他們的摯愛與才情已經融入我的血液與作品中。我還想起《聖經》中的詩篇:「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他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往事並不如煙,漫漫人生路上,許多人和許多事是值得咀嚼回味的。

從鄂西到江西,從江西到山西,從山西到西陵峽畔,從知青到作家,我的太陽從西邊出來。沿着生命的河邊走邊唱,一顆靈魂的顫動,閃爍自己的螢火。如今,我的生命已走進「夜半鐘聲到客船」的境地,內心一片澄澈。回顧來路,童年和少年,在偏遠的家鄉,儘管家境貧寒,卻享受到了血脈之愛和校園的溫暖;青年時期漂泊南方北方,儘管行路艱難,卻同樣獲得了眾多友誼愛情的支撐;中年落葉歸根,晚年天倫之樂。其間無論風雨飄搖還是陽光燦爛,我對自己的認識和人生追求沒有動搖過,對生活的基本態度和情感傾向沒有動搖過。為什麼?因為愛畢竟是愛,在人類精神中,永遠地活着。這也就是我跋涉文學苦旅的力量之源,堅守寫作的惟一交待。在生命的渺小和文學的博大之中,我終於找到了命運安排的位置,找到了回歸鄉土的詩韻。因此,有所為,有所不為。就這樣過日子,真的是很好。

宜昌的秋天,橙黃桔綠,桂子飄香。峽江滿山女兒紅,也斑斕,也清爽。這是一個適宜思索和寫作的季節。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人與歲月叢書」的出版說明中有一段話,很對我的心思,也很適合我編輯「文學檔案」的初衷,更適合這個季節閱讀:「歲月無情,人生有涯。面對滾滾奔流的歷史長河,無論是叱咤一時的風雲人物,還是默默無聞的芸芸眾生,都難以逃脫命運的撥弄。個人永遠不過是滄海一粟,在時代的演進播盪中,任何人都無法超越現實而存在。……當個人的歷史成為社會史的一部分,私人記憶與公眾記憶重合的時候,個人史的抒寫,私人回憶的輯錄,就顯示出重大的意義和無法取代的價值。」人與歲月,逝者如斯,盈虛者如彼,大概就是這種感覺了。

有詩寫道:把好兒女養大,把好文字留下。好兒女是養大了,但好文字未必有也未必留得下,對我來說,這是人生的一大憾事。轉眼間,年紀漸漸地老了,加之生性疏懶,恐怕再難有大的出息。不過,廉頗老矣,尚能飯,尚能文,尚能悟時自渡,宜將剩勇傲江湖。編輯此書,也是對寫過的文字和幫助過我的朋友們的一點心意。若論及文學創作,此心不甘,余情未了,似乎還有很多想做的事情,其實是永遠做不完的事情。那麼,就像章詒和說的,以滄桑為飲,以歲月為服,順長江,水流殘月罷。[1]

作者簡介

甘茂華,土家族,籍貫湖北恩施,定居湖北宜昌,知名散文家、詞作家。

參考資料